评价指标 | 评价分数 | 备注 | |||||
一级 指标 (维度) | 二级 指标 (领域) | 基本要求 | 基本分 | 附加分 | |||
Ⅰ. 专 业 理 念 与 师 德 | 1. 职业理解与认识 |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 |||||
2. 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 (6)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8)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 ||||||
3. 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 (10)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1)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 (12)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 (13)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14)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15)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 ||||||
4. 个人修养与行为 | (16)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7)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8)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9)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20)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 ||||||
Ⅱ. 专 业 知 识 | 5. 幼儿发展知识 | (21)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22)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3)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 (24)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 (25)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 |||||
6. 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 | (26)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 (27)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学科特点与基本知识。 (28)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 (29)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 (30)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1)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和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 | ||||||
7. 通识性知识 | (32)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3)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5)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 ||||||
评价指标 | 评价分数 | 备注 | |||||
一级 指标 (维度) | 二级 指标 (领域) | 基本要求 | 基本分 | 附加分 | |||
Ⅲ. 专 业 能 力 | 8. 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 (36)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 (37)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 (38)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 (39)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 |||||
9. 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 | (40)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41)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 (42)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43)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 | ||||||
10. 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 (44)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 (45)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 (46)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47)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 ||||||
11. 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 (48)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 (49)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 (50)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 (51)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 ||||||
12. 激励与评价 | (52)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 (53)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 (54)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 ||||||
13. 沟通与合作 | (55)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 (56)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 (57)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8)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59)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 ||||||
14. 反思与发展 | (60)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 (61)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62)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
1.若用评价法确定各二级指标的基本分,应对照基本要求,按以下标准评分:“0”完全不符合;“25”比较不符合;“50”中等符合;“75”比较符合;“100”完全符合。若用测验法确定各二级指标的基本分,则依据测验本身的评分标准进行。
2.各二级指标的附加分,基数为“0”。有证据表明评价对象在该二级指标表现优秀时,按《评分标准》(见本书第三部分)加分,并在备注栏注明加分证据。同一个证据可归属不同二级指标时,只在关系最紧密的二级指标加分一次,不再在其它二级指标重复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