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职称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 单选40题 每题1分 )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D )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2、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 A )
A、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 B、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C、隐球菌脑膜炎 D、化脓性腹膜炎
3、下列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B )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4、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C )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使用的管理
5、使用类抗菌药是( A )
A、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 B、抗菌药作二线使用
C、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6、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D )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7、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D )
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长期用药预防
C、晚期肿瘤患者 D、风湿热复发
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B )
A、手术开始前24h B、术前60min内
C、手术开始后2h D、手术结束后2h
9、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D )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气管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气管或腔隙感染
10、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B )
A、克林霉素 B、SMZ/TMP
C、氨苄西林/舒巴坦 D、左氧氟沙星
11、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D )
A、红霉素酯化物 B、利福平 C、氟康唑 D、头孢他啶
12、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 )
A、氨基糖甙类 B、克林霉素 C、利福平 D、大环内酯类
13、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 D )
A、头孢菌素 B、青霉素类 C、克林霉素 D、氨基糖甙类
14、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宜用于( D )
A、腹腔感染 B、感染性心内膜炎
C、革兰阴性菌败血症 D、孕妇无症状菌尿
15、下列哪种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抗菌活性( D )
A、哌拉西林 B、头孢哌酮 C、头孢他啶 D、头孢噻肟
16、需鞘内给药的抗菌药物为( C )
A、青霉素 B、头孢曲松 C、两性霉素B D、氟康唑
17、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 )
A、克林霉素 B、SMZ/TMP C、氨苄西林/舒巴坦 D、左氧氟沙星
18、无论脑膜有无炎症,不能透入脑脊液的抗菌药物为( D )
A、氯霉素 B、头孢噻肟 C、青霉素 D、多粘菌素B
19、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一定耳肾毒性,适用于( B )
A、中耳炎 B、严重G-杆菌感染
C、扁桃体炎 D、小儿尿路感染
20、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 D )
A、氧氟沙星 B、头孢他啶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
21、治疗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时首选( D )
A、氨苄西林/舒巴坦 B、头孢唑林
C、克林霉素 D、万古霉素
22、妊娠期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D )
A、庆大霉素 B、环丙沙星 C、克拉霉素 D、哌拉西林
23、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可选用( A )
A、甲硝唑 B、诺氟沙星 C、氨苄西林 D、克林霉素
24、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 D )
A、氨基糖甙类 B、头孢唑林 C、环丙沙星 D、甲硝唑
25、隐球菌脑膜炎可以选用的药物有( D )
A、咪康唑 B、酮康唑 C、制霉素菌 D、两性霉素B
26、氨基糖甙类对以下哪种细菌抗菌活性差( B )
A、大肠埃希菌 B、肺炎链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肺炎克雷伯菌
27、有神经肌肉接头组织作用,不宜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感染的药物为( D )
A、克林霉素 B、头孢曲松 C、美罗培南 D、阿米卡星
28、对曲霉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为( D )
A、酮康唑 B、氟康唑 C、氟胞嘧啶 D、两性霉素B
29、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 A )抗菌药物
A、非性使用 B、性使用
C、特殊使用 D、以上都对
30、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是( A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革兰阴杆菌 C.真菌 D.支原体
3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不可用于( A )。
A.院内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B.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C.肠道感染 D.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32、在头孢菌素中,抗阳性菌活性最强的是( A )。
A、一代头孢 B、二代头孢 C、三代头孢 D、四代头孢
33、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要调整给药剂量的的药物是( D )。
克林霉素 B、利福平 C、红霉素 D、头孢他啶
34、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C )
A 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
35、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 A )
A 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 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36、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 类抗生
素。( A )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37、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B )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38、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 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C )
A 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39、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D )
A 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40、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D )
A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 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D 以上都是
二、是非题( 20题 每题1分 )
1、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经过肾脏排泄( √)
2、产ESBLs菌株所致感染的治疗宜选用头孢菌素(× )
3、肾功能不全时,头孢曲松及头孢哌酮亦需减量应用( ×)
4、对青霉素过敏休克患者,亦可应用头孢菌素(× )
5、两性霉素B静滴不易发生畏寒、寒颤、发热、静脉炎等不良事件( ×)
6、治疗假膜性肠炎首选氟康唑( ×)
7、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可局部滴耳。( × )
8、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药物为青霉素( √)
9、氯霉素可致早产儿、新生儿发生“灰婴综合征”,应避免使用(√ )
10、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要求,将抗菌药物分为非使用、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 × )
1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选用药物(× )
12、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不宜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 )
13、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
(×)
14、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 )
15、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 )
16、头孢吡肟(马斯平)属于头孢菌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 )
17、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需要追加的情况见于手术时间长(>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大(>1500mL)。( √ )
18、新生儿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 )
19、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 )
20、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 )
三、多项选择(5题 每题2分)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哪四部分?(ABCD)
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C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D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E 以上都不是
2、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 (ABCDE)
A 无指征的预防用药
B 无指征的治疗用药
C 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D 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不合理
E 疗程不合理
3、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ABCD)
A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E 非细菌感染也可以选择抗菌药物
4、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ABCD)
A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B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
C 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D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
E以上都不是
5、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包括 (ABCDE)
A 选用品种
B 剂量
C 给药次数
D 给药途径、疗程
E 联合用药
E 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6、请根据本人职称在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中选择本级别的抗菌药物( )
A 头孢唑啉(含五水) B 头孢呋辛 C 头孢曲松 D 头孢替唑
E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F 克林霉素 G 左氧氟沙星 H 吉他霉素
I 阿奇霉素(口服) J 阿奇霉素(注射) K 洛美沙星 L 帕珠沙星
M 奈替米星 N 美洛西林/舒巴坦 O 氨苄西林/舒巴坦 P 头孢孟多
Q 头孢替安 R 头孢硫脒 S 头孢他美酯 T 头孢地嗪
四、填空题 ( 10题 每题3分 )
1、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 2 个品规。
2、2012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 30 分钟至 2 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 % 。
3、2012年整治方案要求,使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前的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不低于 80 %。
4、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 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其特殊使用级和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 6 个月内不得恢复。
5、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 5 例次。
6、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75 %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7、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属于 级使用级抗菌药物。
8、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 24 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9、国家药监局2007年2月15日做出要求,头孢曲松不能加入哈特曼氏及林格氏等含有 钙离子 的溶液中使用。
10、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 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 多次 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 1 次 次(重症感染患者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