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1:07:46
文档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类别作用例句赏析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诗人把杨贵妃比做梨花,梨花是洁白的,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杨贵妃的美貌,还与“温泉水滑洗凝脂”相照应。借代借代的运用能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
推荐度:
导读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类别作用例句赏析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诗人把杨贵妃比做梨花,梨花是洁白的,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杨贵妃的美貌,还与“温泉水滑洗凝脂”相照应。借代借代的运用能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类别作用例句赏析
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诗人把杨贵妃比做梨花,梨花是洁白的,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杨贵妃的美貌,还与“温泉水滑洗凝脂”相照应。

借代借代的运用能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对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

诗人打算去山里,春风通人性,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拟人新颖别致,饶有诗意,令人心情愉悦。

排比排比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节奏感。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苏轼《行香子》)

词中的这组排比句,展现了不同时辰的行舟之景,以及词人的心理感受,且语言节奏明快,流转自如。

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双关语义含蓄,发人深思,节省笔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诗中“晴”为双关词,一方面关照着第三句,说晴雨的“晴”;一方面又关照着第二句,说情感的“情”,这是谐音双关。

叠词渲染诗歌氛围,增强诗词的叠韵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中“萋萋”“离离”既形容春草茂盛,又比喻诗人的离别之情,如春草般满溢胸中,愁思深长。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互文使行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情趣和节奏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这首诗开头一句合起来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这就突出了边境的长期战争给征人及其家庭带来的无穷的灾难,为下文作好充分的铺垫。

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的经历这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可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化用既加深意境,又节省笔墨,丰富读者想像,有时也能借古抒怀,表意含蓄。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西厢记》)

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形象地渲染了主人公二人分手时的凄凉氛围。

文档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类别作用例句赏析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诗人把杨贵妃比做梨花,梨花是洁白的,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杨贵妃的美貌,还与“温泉水滑洗凝脂”相照应。借代借代的运用能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