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跨度预应力梁模架专项施工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1:06:57
文档

大跨度预应力梁模架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1.1施工图纸序号专业图号备注1结构一汽-大众销售-青岛培训G1-G41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日期:2012.062建筑一汽-大众销售-青岛培训J总3一汽-大众销售-青岛培训J1-J141.2规范、标准序号规范及标准名称编号备注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建筑结构荷载
推荐度:
导读1.编制依据1.1施工图纸序号专业图号备注1结构一汽-大众销售-青岛培训G1-G41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日期:2012.062建筑一汽-大众销售-青岛培训J总3一汽-大众销售-青岛培训J1-J141.2规范、标准序号规范及标准名称编号备注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建筑结构荷载
1.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序 号专  业图   号备       注

1结 构一汽-大众销售-青岛培训G1-G41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日期:2012.06

2建 筑一汽-大众销售-青岛培训

J总

3一汽-大众销售-青岛培训

J1-J14

1.2规范、标准

序 号规范及标准名称编     号备  注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6《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
7《钢管脚手架扣件》GB/5831-2006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0《碳素结构钢》GB/T700
1.3设计计算程序:PKPM CMIS建筑施工安全设施计算2011版。

2.工程概况

2.1工程性质

2.1.1工程名称:一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培训中心项目·青岛培训中心

2.1.2建设单位: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3设计单位: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1.4勘察单位: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2.1.5监理单位:青岛华海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2.1.6施工单位: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

2.2工程总体概况

本工程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南岭三路以南,建筑功能为培训中心,地上4层,地下1层,结构总高17.7m,地下5.4m,结构体系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盖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形式为基础+防水板。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抗震等级四级(局部大跨度框架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2.3大跨度框架梁结构概况

本工程分区三首层建筑功能为停车区及钣金喷洗培训区等,属于本方案所述及大跨度模架施工范畴,其中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梁截面尺寸分别为:500*1300,450*1200,最大净跨25.1m,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具体部位如下:A-C/2轴、A-C/3轴、F-N/2轴、F-N/3轴、F-N/4轴、1-5/H轴、1-5/K轴。以上部位框架支撑体系及侧(底模)承载力、稳定性验算均按断面尺寸500*1300进行计算。考虑到市场上钢管壁厚参差不齐,稳定性验算时均以Φ48*3.0代入计算,其它材料均按已进场的实测截面尺寸代入计算。

2.3.1框架梁支撑体系况: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7.2m,梁截面B×D=500mm×1300mm,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90m,立杆的步距 h=1.20m,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面板厚度12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木方30×70mm,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梁两侧立杆间距1.2m。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4根计算。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50kN/m3,施工活荷载2.00kN/m2。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70kN/m2,基础底面扩展面积0.250m2,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0.40。扣件均采用双扣件连接固定。框架梁模架三维示意图如下所示:

2.3.2框架梁梁侧模板概况

Φ48mm×3.0mm。对拉螺栓布置3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300+400+4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14mm。面板厚度12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2.3.3楼板模板概况

楼板底支撑形式为钢管支撑,板底纵向钢管的间距为300mm,板底横赂钢管间距900mm(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双扣件连接固定。立杆的纵距 b=0.90m,立杆的横距 l=0.90m,立杆的步距 h=1.20m。面板厚度12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模板自重0.3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施工活荷载4.50kN/m2。楼板模板三维示意图如下所示:

3.设计计算

详见附录计算书。

4.模架支撑休系构造要求

4.1架体总体要求

4.1.1对剪刀撑、水平杆、周边拉结等采取一系列加强措施;

4.1.2支模架体高宽比:模板支架的整体高宽比不应大于5。

4.2架体立柱

4.2.1梁下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歩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歩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2.2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Φ48mm×3.5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4.2.4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

4.2.5扣件式钢管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离主节点不宜大于歩距的1/3。

4.2.6采用扣件式钢管立柱时,严禁将上段的钢管与下段的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4.2.7可调托座使用:可调托座与钢管交接处应设置横向水平杆,托座顶距离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300mm。梁底立杆应按梁宽均匀设置,其偏差不应大于25mm,调节螺杆的伸缩长度不应大于200mm,另外,使用可调托座必须解决两者连接节点问题

4.3架体水平杆

4.3.1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4.3.2搭设要求: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确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主节点处水平杆设置: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4.4剪刀撑

4.4.1设置数量,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的模板支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剪刀撑:

(1)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4.4.2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 ~60 之间。倾角为45 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倾角为60 时,则不应超过5根; 

(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

(3)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4)设置水平剪刀撑时,有剪刀撑斜杆的框格数量应大于框格总数的1/3。

4.5周边拉接

    (1) 一般支模架体,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柱、墙板与梁板混凝土应分二次浇筑,模板支架应与施工区域内及周边已具备一定强度的构件(墙、柱等)通过连墙件进行可靠连接。

(2) 超高大跨大荷重支模架必须与砼已浇筑完毕的垂直结构有效拉结。

5.材料管理

展厅顶板模板选用全新的12厚覆膜多层板,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架。模板结构或构件选择质量好的材料,不得使用有腐朽、霉变、虫蛀、折裂、枯节的木材。木材材质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的规定。木方从现场库存直接调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用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低压液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中的Q235A级普通钢管的要求,其材质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的规定。钢管规格应为φ48mm×3.5mm。扣件及可调托撑螺母应采用可锻铸或铸钢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锻铸铁件》GB 9440中KTH330-80及《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 11352中ZG 270-500的规定。

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100%的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构配件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管应平直光滑、无裂纹、无锈蚀、无分层、无结巴、无毛刺等,不得采用横断面接长的钢管;

(2)铸造件表面应光整,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

(3)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氧化皮等缺陷;

(4)各焊缝应饱满,焊药应清除干净,不得有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

(5)构配件防锈漆涂层应均匀,附着应牢固;

(6)主要构配件上的生产厂标识应清晰。

(7)型式检验抽样方法

型式检验抽样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二次正常检验抽样方法,样本应从受检查批中随机抽取,型式检验抽样方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8.1的有关规定;

(2)构配件每检查批量必须大于280件,当每检查批量超过1200件时,应作另一批检查验收;检查批数根据实际进场构配件数量确定。

(3)提取的样本应封存交付检验,检验前不得修理和调整。

(4)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剔出或修理后,可按规定方式再次提交检查。

6.模架使用管理

6.1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脚手架不得与模板支架相连。

6.2模板支架使用期间,不得任意拆除杆件,当模板支架基础下或相邻处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支架使用过程中不得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6.3架体因特殊原因或使用荷载变化而发生改变时,需采取措施(编制补充专项施工方案),重新验收。

6.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观测模板支撑系统的工作状态,观测人员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应立即通知浇筑人员暂停作业,情况紧急时应采取迅速撤离人员的应急措施,并进行加固处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均匀浇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超高堆置。

7.拆除管理

7.1拆除时间: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7.2拆除方法:模板支架拆除时,应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步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差不应大于二步。设有附墙连接件的模板支架,连接件必须随支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接件全部或数步拆除后再拆除支架;多层建筑的模板支架拆除时,应保留拆除层上方不少于二层的模板支架,模板支架拆除时,应在周边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卸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7.3严禁将钢管、扣件由高处抛掷至地面;

7.4运至地面的钢管、扣件应及时按规定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整修与保养,剔除不合格的钢管、扣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7.5梁、板模板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并应分段分片进行,严禁成片撬落或成片拉拆。

7.6拆除时,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进行操作,严禁站在已拆或松动的模板上进行拆除作业。

7.7拆除模板时,严禁用铁棍或铁锤乱砸,已拆下的模板应妥善传递或用绳钩放至地面。

7.7严禁作业人员站在悬臂结构边缘撬拆下面的模板。

7.8待分片、分段的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允许将模板、支架、零配件等按指定地点运出堆放,并进行拔钉、清理、整修、刷防锈漆或脱模剂,入库备用。

8.施工方法

8.1搭设工作每组至少四名专业架子工配合操作。搭设模架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人员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上岗。在地梁上按构架参数弹线或撒灰线后铺设立杆底部垫木,垫木厚度不得小于50mm,长度不得小于400mm。垫块应放置平整、牢固,底部无悬空现象。

8.2根据立杆及横杆的设计组合,从底部向顶部依次安装立杆、横杆。一般先全部装完一个作业面的底部立杆及部分横杆,再逐层往上安装,同时安装所有横杆。立杆纵横向均应在一条直线上,不得倾斜或弯曲。底层纵、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为200mm。

8.3按上述方案立完首步立杆和横杆后,在底部设置水平剪刀撑,保证支架的稳定性,中间水平剪刀撑间距为3.5m。剪刀撑通过扣件与立杆支架连接,安装时尽量布置在支架节点上。支架四周从底到顶应随整体架搭设进度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基间距为4.5m。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度,且斜杆必须每步与立杆扣接。

8.4搭设第二步架时,应设置有效的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可采用斜杆间距3.6m用扣件连接后进行临时支撑。

8.5为便于在支架上高空作业,安全省时,可在地面上大致调好顶托伸出量,再运至支架安装。最后再用拉线内插方法,依次调出每个顶托的标高,顶托伸出量一般控制在20cm以内。

8.6检查验收

8.6.1进入现场的构配件应具备以下证明资料:

1)主要构配件应有产品标识及产品质量合格证;

2)供应商应配套提供钢管、零件、铸件等材质、产品性能检验报告。

8.6.2构配件进场应重点检查钢管壁厚、焊接质量及外观质量。

8.6.3搭设过程中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1)扣件锁紧情况;

2)立杆与横杆的安装、斜杆和接点、扣件拧紧程度;

3)保证架体几何不变性的斜杆、连墙件等设置情况。

8.6.4每两步验收一次,应由技术部、安全生产部、质量部等部门联合进行检查与验收,验收合格后挂“验收合格牌”。整体搭设完后必须进行全面验收。

8.6.5高支撑架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

(1)专项施工方案及过程中产生的变更文件;

(2)安全技术交底;

(3)周转使用的脚手架构配件使用前的复验合格记录;

(4)搭设的施工记录和质量安全检查记录。

8.7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安排专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8.8验收合格后,在使用期间严禁擅自拆除架体结构杆件;如需拆除必须经修改施工方案并报请原方案审批人批准,确定补救措施后方可实施。

8.9模板支撑系统应为的系统,禁止与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等起重设备钢结构架体机身及其附着设施相连接;禁止与施工脚手架、物料周转平台等架体相连接。不得在作业层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料。

8.10混凝土浇筑前,由项目总工程师李连瑞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的安全生产条件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方可浇筑混凝土。

9.安全保证措施

9.1模板及配件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或当年的检验报告,安装前应对所用部件(立柱、楞梁、扣件等)进行认真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9.2模架基础必须做到不积水,且地梁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才能由技术部通知开始施工。

9.3搭设过程中划出工作标志区,禁止行人进入、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严禁在无人指挥下作业。当解开与另一人人有关的扣件时必先告诉对方,并得到允许,以防坠落伤人。

9.4在搭设过程中应安全员、架子班长等进行检查、验收和签证。每两步验收一次,达到设计施工要求后挂合格牌一块。

9.5定期检查模架,发现问题和隐患,在施工作业前及时维修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9.6支模过程中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就位模板或支架连接稳固,不得浮搁或悬空。拆模中途停歇时,应将已松扣或已拆松的模板、支架等拆下运走,防止构件坠落或作业人员扶空坠落伤人。

9.7在支设模板时,模架搭设必须稳固,并按照规定的间距搭设,不得在未经技术人员允许的情况下擅自更改立杆间距。搭设时,必须设置临时斜撑,以防整体偏移。搭设过程中,立杆的扣件必须安装到位,且应能上下串动、转动灵活,不得有卡滞现象,以便操作人员安装固定,并对水平横杆进行限位以防脱落。

9.8要随时检查模板上的螺栓等配件的连接情况,发现有松动的现象及时拧紧或撤换。

9.9模板支撑架使用期间,严禁擅自拆除架体结构杆件;如需拆除必须经修改施工方案并报请本方案审批人重新批准,确定补救措施后方可实施。

10.应急预案

10.1危险性较大的模板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10.1.1物体打击:内、外架搭设时钢管等失手造成物体打击;拆模等作业时有可能造成物体打击;外架、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造成的物体打击。

10.1.2高处坠落:内、外架搭设时造成高处坠落;模板支撑架搭设及拆模等高处作业时造成的高处坠落。

10.2目标

物体打击及高处坠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能及时开展自救与互救,杜绝救护不及时和救护方法不正确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杜绝二次事故的发生。

10.3应急准备

10.3.1应急救援队伍

成立义务消防队、工程抢险队,进场时由项目部安全保卫部组织召开应急知识培训讲座,发生紧急情况时接接受项目部统一调动和指挥,以保证各项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到位。项目经理部设立医疗室,配备专业医护人员1名,并从参建各方抽调共10人经集中培训,成立熟悉急救过程的急救小组;现场配备6名巡视人员,进行3班倒,24h负责巡视检查。

10.3.2主要的应急电话

应急电话在项目的工地大门、办公室、安全通道进口、材料加工厂要各挂一块,务必醒目,包括120、119、110等电话,并简单说明何种情况下打何人电话,公布的电话严禁关机或停用,如相关人员变更电话号码,必须及时公布和相互转告。

10.3.3职责

(1)当事人:如模板支撑架或其它部位发生紧急情况时,除了第一时间呼救、报告外,还要进行力所能及的自救活动。

(2)目击者:第上时间进行高声呼救,并在安全状态下进行救援,同时拨打或指挥其它目击者拨打应急电话。

(3)各专业小组组长: 第一时间按应急方案展开救援行动。

(4)技术负责人:及时赶往现场,对现场情况进行评估,组现场的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扶持或为防止二次伤害提供处置方案。

(5)项目副经理:及时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当项目经理不在或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时承担应急总负责的职责。

(6)项目经理:及时承担起现场救援的总负责。

(7)其他相关人员:根据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和职责,进行相应的配合和支援。

10.3.4应急设备及物资资源准备

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2副、止血带、氧气袋等

10.4应急措施

10.4.1物体打击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当施工现场发生物体打击事故时,目击者应高声呼救,并拨打应急电话通知项目经理,同时也要通知离出事地点最近的管理人员,离出事地点最近的管理人员应迅速赶到出事地点,对事故情况迅速做出初步判断,除临时承担指挥应急抢救工作外,应再一次电话通知项目经理及相关人员、现场救护员马上赶到出事地点;电话通知时,应准确说明事故地点、时间、受伤程度和人数。

(2)项目经理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赶到现场或紧急授权应急小组的其他领导负责救援工作,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务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救治;应急救援负责人应根据物体打击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应急救援措施。后勤保卫组负责组织保卫人员疏散现场闲杂人员,禁止围观,保护事故现场,避免人多拥挤,造成高处坠落等二次事故的发生。

(3)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在120赶到前,医疗急救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医疗处理。物体打击事故发生在能正常进行救治的地方,医疗急救组应马上投入治疗;如果物体打击事件发生在无法进行急救的地方,应先指导救援人员按正确的方法尽快把伤者转移到安全平台上进行急救。120赶到后,现场急救组要尽量配合120医生进行急救,由医疗急救负责人把伤情、已经采取的措施向医生做简短而明了的介绍,以便120医生能尽快了解情况,快速而有效地做出急救决策。

(4)如果物体打击造成钢筋、钢管等插入身体内部,现场不能擅自将异物拔掉,只能做清洗伤口或止血等简单处理,应等120到来后,立即送医院,避免现场处置进发生大出血造成二次伤害。

(5)如果处在不宜施救的场所时,必须将患者搬运到能够安全施救的地方,搬运时应由身体强壮的救援人员进行搬运,如果是脊柱骨折,不要弯曲、扭动患者的劲部和身体,不要接触患者的伤口,要使患者身体放松,尽量将患者放到担架或平板上进行搬运。避免搬运不当引起伤者的二次伤害和救援者的伤害。

(6)事故现场要有专人负责维持秩序,特别是在高处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禁止施工人员围观,防止人多杂乱,引起围观人员或救援人员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等二次伤害。

10.4.2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措施

(1)当施工现场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时,目击者应高声呼救,并拨打应急电话通知项目经理,同时也要通知离出事地点最近的管理人员,离出事地点最近的管理人员应迅速赶到出事地点,对事故情况迅速做出初步判断,除临时承担指挥应急抢救工作外,应再一次电话通知项目经理及相关人员、现场救护员马上赶到出事地点;电话通知时,应准确说明事故地点、时间、受伤程度和人数。

(2)项目经理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赶到现场或紧急授权应急小组的其他领导负责救援工作,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务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救治。

(3)从脚手架上或模板支撑架上掉到泥土面、混凝土地面或楼面,坠落高度超过3m以上的,伤势一般是较严重的,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求救电话,并马上派人到工地的大门口等候120的到来,由引路者直接带到出事地点,避免延误时间。指派项目部保安队长迅速对现场进行警戒,并维持秩序。掉落地点同一层的所有作业要马上停止,并由相关的施工员带领相应的作业人员离开作业面,并按安排专人对作业人员做一个简要说明,以班组为单位有序地从楼梯或脚手架的安全通道上撤到地面,直接由各自的班组长带回生活区,不得在现场围观或逗留;并由保安队长指派保安员对掉落者进行专人看护,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4)掉在上述地方的受伤人员,在掉落地点抢救难度大时,首先应转移至平台上方可进行救治。因此应急救援领导人必须召集在现场的医务人员和项目技术支持组一起确定转移方案。

(5)如掉到与楼面高差超过80cm的脚手架的操作层上,则由医生视察坠落者的伤势情况,如其本人能走去,则由两个保安人员在旁边保护的情况下,自己走下来;如不能走去或失去意识,则应派两个身体强壮的保安在医生的指导下反伤者抬到楼面上。

(6)如掉落者掉到模板支架的水平安全网等柔性防护层上时,只要在坠落过程中坠落者没有在空中碰撞或没有被同时掉下的硬物击伤,坠落者应是神志清醒的;救援人员首先要对其高声喊话,要其不要乱动或用力挣扎,必须先保持安静,避免水平安全网在坠落者的重力冲击下或本身强度不足等原因在坠落者的挣扎下破裂,使坠落者再一次坠地受到伤害;坠落者应保持安静,由身体强壮身系安全带的救援人员的帮助下爬到楼面。

10.5监测及监测要求

10.5.1监测内容

(1)应急设备、设施及药品的准备情况。

(2)应急组织机构的完善情况,特别是发生人员有比较大的调整和调动情况时。

(3)应急小组人员的联络的有效性情况。

(4)预案的演练和人员的熟悉。

10.5.2监测方法和频次

(1)应急设备、设施和药品准备情况由现场专职安全员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有设施、设备和药品等不足或无效时,应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予以补充或维修、更换等。以保证药品充足,设备、设施运转有效。

(2)每月1日和15日,项目部应组织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专职安全员等组成检查小组,对需要监测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对应急小组要临时进行联络予以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开整改。

(3)公司工程部应每月对施工现场需要监测的内容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发整改通知单,定人、定时间、定措施予以整改。

(4)应急预案在开工前进行一次演练,其后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当出现应急小组人员组成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应进行演练。

(5)对应急小组人员每个月进行一次应急知识的培训,并在第二次对第一次的培训知识进行书面考试。

附录:设计计算书

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7.2m,梁截面 B×D=500mm×1300mm,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90m,立杆的步距 h=1.20m,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面板厚度12mm,剪切强度1.4N/ 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 mm2。木方30×70mm,木方剪切强度1.3N/ mm2,抗弯强度13.0N/ mm2,弹性模量9000.0N/ mm2。梁两侧立杆间距1.20m。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4根计算。模板自重0.50kN/ 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50kN/m3,施工活荷载2.00kN/m2。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70kN/m2,基础底面扩展面积0.250m2,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0.4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按照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50×1.30+0.50)+1.40×2.00=43.180kN/m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50×1.30+0.7×1.40×2.00=46.712kN/m2

由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0.7×1.40=0.98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

1.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500×1.300×0.450=14.918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500×0.450×(2×1.300+0.500)/0.500=1.39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0.000+2.000)×0.500×0.450=0.450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均布荷载 q = 0.9×(1.35×14.918+1.35×1.395)=19.820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集中荷载 P = 0.9×0.98×0.450=0.397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10.80cm3;

截面惯性矩 I = 6.48cm4;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变形计算受力图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858kN

N2=6.591kN

N3=1.858kN

最大弯矩 M = 0.154kN.m

最大变形 V = 0.863mm

1.2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154×1000×1000/10800=14.259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1.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863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50.0/250,满足要求!

2.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2.1梁底木方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6.591/0.450=14.6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14.65×0.45×0.45=0.297kN.m

        最大剪力 Q=0.6×0.450×14.6=3.954kN

        最大支座力 N=1.1×0.450×14.6=7.250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24.50cm3;

        截面惯性矩 I = 85.75cm4;

2.2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97×106/24500.0=12.11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3木方挠度计算

        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11.328kN/m

        最大变形 v =0.677×11.328×450.04/(100×9000.00×857500.0)=0.407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450.0/250,满足要求!

3.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3.1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163kN.m

最大变形 vmax=0.065mm

最大支座力 Qmax=4.870kN

抗弯计算强度 f=0.163×106/4491.0=36.37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516.7/150与10mm,满足要求!

3.2梁底支撑纵向钢管计算

纵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767kN.m

        最大变形 vmax=1.459mm

        最大支座力 Qmax=10.471kN

        抗弯计算强度 f=0.767×106/4491.0=170.80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4.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1.2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0.47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0.471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0.9×1.35×0.156×7.200=1.363kN

                N = 10.471+1.363=11.834kN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60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A=4.239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4.491cm3;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30m;

            h —— 最大步距,h=1.20m;

            l0 —— 计算长度,取1.200+2×0.300=1.800m;

            —— 由长细比,为1800/16.0=113 <150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0.503;

        经计算得到=11834/(0.503×424)=55.490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计算公式

                         MW=0.9×0.9×1.4Wklah2/10

        其中  Wk ——  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0.300×1.200×0.800=0.288kN/m2

              h —— 立杆的步距,1.20m;

              la —— 立杆迎风面的间距,1.20m;

              lb —— 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0.90m;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w=0.9×0.9×1.4×0.288×1.200×1.200×1.200/10=0.056kN.m;

              Nw ——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Nw=10.471+0.9×1.2×1.122+0.9×0.9×1.4×0.056/0.900=11.905kN

        经计算得到=11905/(0.503×424)+56000/4491=68.390N/m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6.基础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 ≤ fg

        其中  p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kN/m2),p = N/A;p = 47.34

              N ——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kN);N = 11.83

              A —— 基础底面面积 (m2);A = 0.25

             fg ——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kN/m2);fg = 68.00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fg = kc × fgk

        其中  kc ——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0.40

             fgk ——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 170.00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满足要求!

梁侧模板计算书

1.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计算断面宽度500mm,高度1300mm,两侧楼板厚度100mm。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内龙骨布置5道,内龙骨采用30×70mm木方。外龙骨间距500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0mm。对拉螺栓布置3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300+400+4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14mm。面板厚度12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模板组装示意图

2.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2.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300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14.19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14.000=12.60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4.000=3.600kN/m2。

3.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简支梁计算。面板的计算宽度取0.50m。

荷载计算值 q = 1.2×12.600×0.500+1.40×3.600×0.500=10.08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12.00cm3;

截面惯性矩 I = 7.20cm4;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变形计算受力图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158kN

N2=3.370kN

N3=2.738kN

N4=3.370kN

N5=1.158kN

最大弯矩 M = 0.092kN.m

最大变形 V = 0.677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92×1000×1000/12000=7.667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92.5/250,满足要求!

4.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内龙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通常按照均布荷载连续梁计算。

内龙骨强度计算均布荷载q=1.2×0.50×12.60+1.4×0.50×3.60=10.080kN/m

挠度计算荷载标准值q=0.50×12.60=6.300kN/m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5.040/0.500=10.080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10.080×0.50×0.50=0.252kN.m

        最大剪力 Q=0.6×0.500×10.080=3.024kN

        最大支座力 N=1.1×0.500×10.080=5.544kN

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24.50cm3;

        截面惯性矩 I = 85.75cm4;

(1)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52×106/24500.0=10.29N/mm2

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6.300×500.04/(100×9000.00×857500.0)=0.345mm

最大挠度小于500.0/250,满足要求!

5.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外龙骨承受内龙骨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下连续梁计算。外龙骨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1.580kN.m

        最大变形 vmax=0.624mm

        最大支座力 Qmax=16.596kN

        抗弯计算强度 f=1.580×106/82.0=175.91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4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6.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 < [N] = fA

        其中 N ——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

        对拉螺栓的直径(mm):  14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mm):  12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A = 105.000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 [N] = 17.850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16.596

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扣件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7.2m,立杆的纵距 b=0.90m,立杆的横距 l=0.90m,立杆的步距 h=1.20m。面板厚度12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模板自重0.3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施工活荷载4.50kN/m2。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按照模板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10×0.10+0.30)+1.40×2.50=6.872kN/m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10×0.10+0.7×1.40×2.50=5.839kN/m2

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 q1 = 0.9×(25.100×0.100×0.900+0.300×0.900)=2.276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标准值 q2 = 0.9×(2.000+2.500)×0.900=3.5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21.60cm3;

        截面惯性矩 I = 12.96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0×2.276+1.40×3.5)×0.300×0.300=0.071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71×1000×1000/21600=3.2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2.276×3004/(100×6000×129600)=0.161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4)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面板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

        面板的计算宽度为3800.000mm

        集中荷载 P = 2.5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 q = 0.9×(25.100×0.100×3.800+0.300×3.800)=9.610kN/m

        面板的计算跨度 l = 300.000mm

        经计算得到 M = 0.200×0.9×1.40×2.5×0.300+0.080×1.20×9.610×0.300×0.300=0.272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272×1000×1000/21600=12.59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二、纵向支撑钢管的计算

        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 4.49cm3;

        截面惯性矩 I = 10.78cm4;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100×0.100×0.300=0.753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300×0.300=0.09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2.500+2.000)×0.300=1.350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 q1 = 0.9×(1.20×0.753+1.20×0.090)=0.910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 q2 = 0.9×1.40×1.350=1.701kN/m

        2.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 M = 0.1ql2=0.1×2.61×0.90×0.90=0.212kN.m

        最大剪力 Q=0.6×0.900×2.611=1.410kN

        最大支座力 N=1.1×0.900×2.611=2.585kN

        抗弯计算强度 f=0.212×106/4491.0=47.10N/mm2

        纵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1.974+0.990×0.000)×900.04/(100×2.06×105×107780.0)=0.395mm

        纵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三、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2.59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620kN.m

        最大变形 vmax=0.472mm

        最大支座力 Qmax=8.445kN

        抗弯计算强度 f=0.620×106/4491.0=138.16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0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8.45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五、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42×7.200=1.023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00×0.900×0.900=0.243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100×0.100×0.900×0.900=2.033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0.9×(NG1+NG2+NG3)= 2.969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0.9×(2.500+2.000)×0.900×0.900=3.28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0NG + 1.40NQ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8.16kN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60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A=4.239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4.491cm3;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00m;

             h —— 最大步距,h=1.20m;

              l0 —— 计算长度,取1.200+2×0.000=1.200m;

              —— 由长细比,为1200/16.0=75 <150     满足要求!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0.749;

        经计算得到=8156/(0.749×424)=25.692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计算公式

                         MW=0.9×0.9×1.4Wklah2/10

        其中  Wk ——  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0.450×1.200×0.800=0.432kN/m2

              h —— 立杆的步距,1.20m;

              la —— 立杆迎风面的间距,0.90m;

              lb —— 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0.90m;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w=0.9×0.9×1.4×0.432×0.900×1.200×1.200/10=0.063kN.m;

              Nw ——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Nw=1.2×2.969+0.9×1.4×3.280+0.9×0.9×1.4×0.063/0.900=7.777kN

        经计算得到=7777/(0.749×424)+63000/4491=38.634N/m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文档

大跨度预应力梁模架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1.1施工图纸序号专业图号备注1结构一汽-大众销售-青岛培训G1-G41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日期:2012.062建筑一汽-大众销售-青岛培训J总3一汽-大众销售-青岛培训J1-J141.2规范、标准序号规范及标准名称编号备注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建筑结构荷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