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应忠
(长乐市建设局,福建 长乐 350200)
摘 要:分析阻碍长乐市城镇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认为要分层次编制长乐市城镇规划、科学地进行空间布局,形成几个不同职能特色的组团,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要严格规范审批,把城镇体系规划落到实处,才能加快推进长乐市城镇建设步伐。关键词:长乐市;城镇建设;规划;空间布局;组织功能;审批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682(2002)0420084203
Changle City πs construction
CAI Y ing 2zhong
(Changle Construction Bureau ,Changle 350200,China )
Abstract :To analyze some factors which prevent changle city from developing further ,the au 2thor considers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Changle City to plan by layers ,set up space layout scientifi 2cally ,form several contents of different func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nwhile ,only normalizing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trictly ,putting the city ’s plan system into practice ,will the Changle City ’s construction go ahead 1
K ey w ords :Changle City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space layout ;organization function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江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城乡广大地区的具体实践。
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有关资料表明,通过启动小城镇建设可以带动相关50多个部门的经济增长。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财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笔者因工作需要多次前往广东、浙江等地考察小城镇建设,本文拟将考察体会结合长乐市的具体情况,谈谈对长乐市城镇建设的初浅意见。
1 长乐市城镇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长乐位于福建省东部,地处闽江口南岸,东濒东海,面对海峡,北沿闽江,南毗福清,西界闽侯。陆域面积658km 2,海域面积为1237km 2,滩地面积为24km 2,海岸线长9317km ,江岸线长35km 。
唐武德元年(623年),长乐从闽县划出,名为新宁县,同年改为长乐县,取“长安乐之义”。长乐别称“吴航”,简称“航”。1983年归福州市管辖,1994年撤县设市,改为福州管辖8县市之一。 近几年,长乐市城乡经济发展迅猛,城镇建设发展较快,2001年工业总产值160111亿元,乡
收稿日期:2002204216;修回日期:2002208207
作者简介:蔡应忠(19672),男(汉),福建长乐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福州市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专家组成员1
第4卷 第4期2002年12月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FUJ IAN COLL EGE OF ARCHITECTURE &C 1E 1
Vol
14No 14
Dec 12002
111 教育水平不高,人才缺乏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市每万人拥有的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仅为12人,其中吴航镇为136人/万人。近几年科技教育水平虽有大幅度提高,但科技水准低和人才短缺仍是长乐远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见表1)。
表1 长乐市自然、社会科学专业人员情况一览表
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中级专业
技术职称
初级专业
技术职称
小计
人数比例
(%)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自然
科学
技术
人员
680101043901065212001314262701314
社会
科学
技术
人员
11501017115901172656601973784001973总 计183010271588012378686112871046711287
注:比例指占全市总人口(678436)的比例。资料来源:《长乐年鉴2000》
112 城镇发展空间狭小
长乐市人多地少,1999年全市平均人口密度为997人/km2,居全省前列。而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使城镇发展的地域空间更为狭小,部分中心城镇境内受山、水等自然条件以及高速公路等人工建设的制约,发展区域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
113 中心城市吸引力不足
长乐市区作为整个市城的中心,经济、人口的集聚程度不高,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力还不能覆盖整个市城。城市中心度不高使得长乐市集聚规模效益不能很好发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区域竞争实力不强,将可能面临腹地被分割的危险。市城缺乏强有力的第一等级的中心城市,不仅不利发展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也不利于各城镇的优化集约发展。
114 工业区建设不够集中
在10年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号召下,长乐市工业企业发展迅猛,但工业发展空间布局零散,功能分工不明确,“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现象十分严重,盲目无序的工业发展不仅造成基础设施配套不全、污染难以治理、工业区不成规模、投入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等诸多问题,更使城镇建设进一步发展空间受到阻碍。115 村镇规划滞后,建设盲目性大
没有编制镇村规划或者镇村规划未能得以充分正确地实施现象依然存在,由于镇村领导对规划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高,某些村庄不编制规划或者不按规划实施各项建设,主要表现在住宅建房占地偏大,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未能配套,绿化重视不够等,个别镇村甚至根据某些项目不时地频繁地调整规划,致使规划缺乏连续性、严肃性,造成不良影响。
2 加快长乐市城镇建设步伐设想
211 科学制定长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科学制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依据,防止与克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分层次编制城镇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镇设计。浙江、江苏两省早就重视制订发展规划,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小城镇建设规划起点高,在规划定位、建设品味上富有超前意识。号称“中国农民第一城”的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在县城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不仅在规划编制上按中等城市标准进行,在机构设置上已按县处级行政级别来配置,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广阔前景。
212 合理组织长乐市小城镇建设布局
长乐市域包括18个乡镇,分别为吴航、航城、营前、首占、金峰、玉田、梅花、潭头、江田、鹤上、古槐、漳港、湖南、文岭、松下、文武砂16个镇和猴屿、罗联2个乡。
21211 应正确合理地进行空间布局
长乐市小城镇空间结构应形成以吴航为中心,金峰、江田为次中心的一市三区的总体各局,形成西、东、南三大城镇组团并作为地域经济开发的主要骨架。
21212 应科学确定等级规模结构
考虑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条件,规划市地域城镇体系分为三个等级:即中心城区,地区性中心城镇,一般性城镇,并重点发展金峰小城镇建
58
第4期 蔡应忠 长乐市城镇建设初探设,建议按县处级机构配置,见表2。
表2 长乐市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城镇类型个数名 称
中心城区1吴航
次中心城区2江田、金峰
地区性中心城镇4古槐、潭头、玉田、鹤上一般性城镇4文武砂、猴屿、罗联、梅花
21213 应合理进行功能组织分工
为使长乐市城镇间加强有机的联系,根据市域各城镇职能现状,潜在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建议形成以下几个不同职能特色的组团。
1)建设金峰纺织城、漳港商贸城、松下、梅花海鲜城,建设南进城区建材市场、营前粮食市场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促进小城镇兴旺发达,以带动长乐市小城镇建设。
2)挖掘资源,开拓发展旅游产业,开辟建设海峡奥林匹克城、文武砂十八孔垂钓城、琴江满族村和三溪历史文化名村、金钢腿及郑和文化等特色旅游。
3)合理指导工业园区布局建设,积极引进高新产业、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积极盘整工业区建设用地,促进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建设协调发展。近期以建设漳港至江田的滨海工业区及其配套的服务设施为重点,以带动长乐工业全面发展。
213 规范审批,把城镇体系规划落到实处要加大宣传力度,强调规划的严肃性,严格规划的执行,遵循建设项目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切实把城镇体系规划落到实处。
214 加强城镇规划队伍建设
注重规划、建筑、交通等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训,采取多种手段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和规划队伍的自身建设。
3 结束语
总之,小城镇的发展形势是好的,我们应当遵循客观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基础配置作用,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科学指导下,循序渐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创新,广泛开辟融资渠道,促进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走出一条在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潘秀玲1中国小城镇建设[M]1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
(上接第83页)并联式集合布局村镇生态住宅,维系农村亲和的邻里关系。
2)采用向心性的且有多功能室的紧凑布局的平面,减少走廊的面积,增大空间的利用率。
3)尽可能减少东、北、西侧的窗面积,而加大南、西南和东南的窗口,力求节能化。
4)考虑布置阳光室,室内设置天井,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收集和蓄热装置,有效利用自然能源。
5)墙壁使用粘土材料,通过其良好的物理性能自然调节湿度和温度。
6)适当开发地下空间,发展覆土建筑,利于储存蔬菜、水果、粮食,避免鼠害、虫害。
7)提高墙体和屋顶的隔热性,在平屋顶上覆土种草,在建筑墙体上种植爬藤植物,力求节能化和景观绿化。
8)充分利用植物的保水作用,设置地下水池收集雨水来减少地面排水负荷,并作为绿化浇灌用水,降低用水消费。
9)住宅前庭后院尽可能减少硬质路面铺设,不使用非透水性材料。
10)有可能保证一块种植蔬菜、草药和果树共同性或专业性的用地。
11)留有居民自行建设的余地,尽可能采用简单灵活的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荆其敏1生态建筑学[J]1建筑学报,2000,(7)1
[2]刘卫东,曹秀芹1日本住宅区的生态环境与住宅设计[J]1小城镇建设,2001,(5)1
68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