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1: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一、竞赛内容和作业要求
本次比赛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车身电器系统设置“低压供电不正常”、“车辆无法充电”、“高压供电不正常”、“车辆无法正常行驶”等四种常见的故障现象,故障包含有故障码故障和无故障码故障,故障形式可为单系统故障或多系统故障。重点考察选手对车辆的结构和控制逻辑的理解程度;考察选手对专用诊断仪、示波器、万用表等常用诊断设备的应用能力;要求对新能源汽车指定的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包括前期准备、安全检查、仪器连接、故障症状确认、目视检查、读取故障码与数据流、高压断电、非带电状态检测验证、绝缘(漏电)检测、元器件测量、机械拆装、故障点确认和排除、现场5S整理等。
要求两名参赛选手互相配合,在规定时间100分钟内,要求对新能源整车常见的低压供电(含仪表)、充电、上电、驱动等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在全面考核选手的基本操作技能情况下,要求按照维修手册的规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流程,发现和确认故障点,并根据现场裁判的要求排除故障,用诊断报告的形式体现诊断流程、设备的使用和结果分析。作业过程中要熟练地查阅维修资料和电路图、正确使用工量具和仪器设备、准确测量技术参数和判断故障点、正确记录作业过程和测试数据、安全文明作业。
二、考核要点
故障点来自车辆及随车配置设备中各种常见的元器件和电路故障,具体考察的知识和技能点包括以下几点:
(1)能够严格执行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和法规规定;并了解新能源汽车维修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安全事故以及如何预防。
(2)了解通过车辆身份证号码(VIN)识别车辆的方法,即VIN各个字母或数字代表的含义。
(3)理解新能源汽车的通用诊断和检测过程。
(4)理解故障诊断分析的三种常用的方法,即电脑通讯式、在线测量式和模拟诊断式。
(5)了解新能源汽车在诊断和检测作业中通常使用哪些检测和诊断仪器,每种检测和诊断仪器的作用和特点是什么。
(6)能够识别新能源车型,了解基本的技术结构、技术特点、保养规律,具有维修该车型的经验。
(7)能够根据车型功能特点,制定维修方案,避免影响功能;能理解车辆功能在维修工作中的影响,及维修方案注意事项。
(8)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电路图识读。
(9)能够进行高压中止后的组件性能检测,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
(10)能够根据用户手册和维修手册进行规范的维护、组件更换。
(11)理解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各个参数的含义;掌握利用汽车专用解码器获取各个参数的方法;掌握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
(12)理解电机控制系统各个参数的含义;掌握利用汽车专用解码器获取各个参数的方法;掌握的电机控制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
(13)理解高压配电系统各个参数的含义;掌握利用汽车专用解码器获取各个参数的方法;掌握的高压配电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
(14)理解驱动电机系统各个参数的含义;掌握利用汽车专用解码器获取各个参数的方法;掌握的驱动电机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
(15)理解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池)各个参数的含义;掌握利用汽车专用解码器获取各个参数的方法;掌握的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池)的信号检测方法,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
(16)理解充电系统各个参数的含义;掌握利用汽车专用解码器获取各个参数的方法;掌握的充电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
(17)理解车辆控制系统各个参数的含义;掌握利用汽车专用解码器获取各个参数的方法;掌握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
(18)理解防盗报警系统各个参数的含义;掌握利用汽车专用解码器获取各个参数的方法;掌握的防盗报警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
(19)理解数据通讯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数据通讯系统相关测试参数的含义;掌握数据通讯系统的测试方法,会使用测试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
(20)了解自诊断系统的发展过程、技术规范和局限性;掌握故障诊断仪的使用方法,重点掌握诊断仪各模块的通讯状态、故障码和数据流的分析,利用OBD-Ⅱ的功用进行相关系统的诊断和测试。
(21)理解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主要包括低压供电不正常、车辆无法充电、高压供电不正常、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车辆无暖风或制冷)的形成机理;掌握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思路;掌握系统测试过程中所需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故障设置范围
围绕常见的故障现象和故障点,在其相关线路上或元件设置故障点,具体见表1。
表1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赛项故障设置依据
故障现象 | 故障设置点 |
低压供电不正常 | 1.围绕12V电源控制、防盗报警系统、车辆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故障主要设置在低压供电不正常方面。 2.围绕造成仪表黑屏设置故障,故障主要设置在各种电源电路上,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保险丝、继电器、线路及连接器。 3.围绕造成全车无电设置故障,故障主要设置在相关控制模块、继电器、相关保险丝、唤醒车辆元件、线路及连接器、关键信号的输入。 |
高压供电不正常 | 1.围绕高压供电不正常的故障现象设置故障,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电源及其搭铁线路,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保险丝、继电器、线路及插头连接。 2.围绕相关控制系统设置故障,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传感器、执行器上,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保险丝、继电器、线路及插头连接。 3.围绕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 4.围绕电机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 5.围绕电机驱动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 6.围绕高压配电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 7.围绕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池)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 8.围绕数据通讯系统(电机/电池)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 |
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 1.围绕车辆无法正常行驶的故障现象设置故障,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电源及其搭铁线路,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保险丝、继电器、线路及插头连接。 2.围绕相关控制系统设置故障,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传感器、执行器上,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保险丝、继电器、线路及插头连接。 3.围绕电机驱动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 4.围绕减速器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 5.围绕驻车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 |
车辆无法充电 | 1.围绕车辆无法充电的故障现象设置故障,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电源及其搭铁线路,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保险丝、继电器、线路及插头连接。 2.围绕相关控制系统设置故障,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传感器、执行器上,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保险丝、继电器、线路及插头连接。 3.围绕充电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 |
故障部位 | 针脚(编)号 | 功能 |
电源 | AM01 | EPS保险丝 |
AM02 | DCDC保险丝 | |
SF01 | 仪表保险丝盒1 保险丝 | |
SF04 | EPB1保险丝 | |
SF06 | EPB2保险丝 | |
SF12 | 仪表保险丝盒2 保险丝 | |
EF01 | BMS保险丝 | |
EF02 | CRL保险丝 | |
EF03 | 直流充电插座保险丝 | |
EF04 | IG2保险丝 | |
EF06 | 冷却水泵保险丝 | |
EF08 | 冷却水泵保险丝 | |
EF09 | 风扇继电器保险丝 | |
EF10 | VCU保险丝 | |
EF12 | 空调压力开关保险丝 | |
EF13 | 三通、加热水泵、空调主机保险丝 | |
EF14 | 压缩机、PTC、水泵保险丝 | |
EF15 | 热交换电磁阀保险丝 | |
EF16 | 制冷管路保险丝 | |
EF18 | ESC、制动开关保险丝 | |
EF19 | VCU保险丝 | |
EF26 | TCU保险丝 | |
EF27 | OBC保险丝 | |
EF29 | VCU、鼓风机继电器保险丝 | |
EF30 | 压缩机保险丝 | |
EF32 | PEU保险丝 | |
EF33 | 热管路保险丝 | |
ER03 | 真空泵继电器 | |
ER04 | 冷却水泵继电器 | |
ER05 | 主继电器 | |
ER10 | 鼓风机继电器 | |
ER11 | 热管理继电器 | |
ER12 | 低速风扇继电器 | |
ER13 | 高速风扇继电器 | |
IF01 | 车外灯光电源保险丝 | |
IF02 | 车内灯光电源保险丝 | |
IF05 | BCM门锁保险丝 | |
IF07 | OBD保险丝 | |
IF08 | EPB开关、换档开关保险丝 | |
IF18 | BMS保险丝 | |
IF23 | EPB、EPS、换档开关保险丝 | |
IF25 | 组合仪表、环境光及阳光传感器、T-BOX保险丝 | |
IF26 | UEC IGN1 保险丝 | |
IF27 | 空调面板开关、空制器保险丝 | |
IF28 | SAS、ESCL、BCM保险丝 | |
IF35 | T-BOX、组合仪表、行车记录仪保险丝 | |
IR02 | IG1继电器 | |
IR03 | ACC继电器 | |
IR05 | IG2继电器 | |
HF03 | 交流充电插座短路保护保险丝 | |
HF04 | 空调压缩机短路保护保险丝 | |
HF05 | PTC加热器短路保护保险丝 | |
G01、G02 | 蓄电池搭铁点 | |
G03 | BMS、空调压力开关、加热水泵、三通电磁阀A和B搭铁点 | |
G04 | VCU搭铁点 | |
G10 | 冷却风扇1和2搭铁点 | |
G11、G12 | ESC搭铁点 | |
G17、G18 | PEU、OBC、TCU、电机水泵、水冷水泵、空调压缩机搭铁点 | |
G20、G21 | BCM搭铁点 | |
G26 | 空调主机 | |
G27 | 一键启动开关、电子转向管柱锁、诊断接口搭铁点 | |
G29 | 空调主机、自动空制面板搭铁点 | |
G32 | EPB、前部备用电源搭铁点 | |
G40 | DC-DC搭铁点 | |
G41 | PEU搭铁点 |
CA69 动力电池低压线束连接器 1 | 1 | 常电12V |
2 | 电源地GND | |
3 | 整车CAN H | |
4 | 整车CAN L | |
6 | Crosh信号 | |
7 | IG2 | |
9 | 快充插座正极柱温度+ | |
10 | 快充插座正极柱温度- | |
11 | 诊断接口CAN H | |
12 | 诊断接口CAN L | |
CA70 动力电池低压线束连接器 2 | 1 | 快充CCAN H |
2 | 快充CCAN L | |
3 | 快充CC2 | |
4 | 快充wakeup | |
5 | 快充wakeup GND | |
11 | 快充插座正极柱温度+ | |
12 | 快充插座正极柱温度- | |
BV16 动力电池高压线束连接器 3 | 1 | HV–高压总负 |
2 | HV+ 高压总正 | |
BV23 动力电池高压线束连接器 4 | 1 | FCHV+快充总正 |
2 | FCHV–快充总负 |
BV17 接车载充电机线束连接器 1 | 1 | HV–高压总负 |
2 | HV+ 高压总正 | |
BV24 交流充电插座接车载充电机线束连接器 | 1 | ACL |
2 | PE | |
3 | ACN | |
BV33 压缩机/PTC加热器接车载充电机线束连接器 3 | 1 | PTC- |
2 | PTC+ | |
3 | ACP+ | |
4 | ACP- | |
BV29 电机控制器接车载充电机线束连接器2 | 1 | HV+ |
2 | HV- | |
BV30 电动压缩机高压线束连接器 | 1 | HV+ |
2 | HV- | |
BV32 PTC加热器高压线束连接器 | 1 | HV- |
2 | HV+ | |
BV28 电机控制器接车载充电机高压线束连接器 | 1 | HV- |
2 | HV+ | |
BV11 电机控制模块线束连接器及元件本体 | 1 | Interlock input + |
4 | Interlock output + | |
5 | Termperature sensor INPUT + | |
6 | Termperature sensor GND | |
7 | Termperature sensor INPUT + | |
10 | ShieLding GND | |
11 | GND | |
13 | Termperature sensor GND | |
14 | WAKEUP input | |
15 | AC puLg Templ GND | |
16 | ResovLer COSLO | |
17 | ResovLer SINLO | |
20 | Communication CAN high | |
21 | Communication CAN low | |
22 | ResovLer — EXC | |
23 | ResovLer COSHI | |
24 | ResovLer SINHI | |
25 | KL15 | |
26 | KL30 | |
27 | CaLibration CAN high | |
28 | CaLibration CAN low |
BV13 电机线束连接器 | 1 | NTC温度传感器1+ |
2 | NTC温度传感器1– | |
3 | NTC温度传感器2+ | |
4 | NTC温度传感器2– | |
5 | 屏蔽接地 | |
6 | 屏蔽接地 | |
7 | COSL | |
8 | COS | |
9 | SINL | |
10 | SIN | |
11 | REFL | |
12 | REF | |
CA30B/CA31冷却风扇线束连接器 | 1 | 高速风扇电源信号 |
2 | 低速风扇电源信号 | |
3 | 接地 | |
BV10 车载充电机低压线束连接器及元件本体 | 4 | KL30 |
6 | 接地 | |
17 | 充电口温度检测1地 | |
19 | 慢充唤醒信号 | |
26 | 高压互锁入 | |
27 | 高压互锁出 | |
30 | 电子锁状态 | |
34 | 充电口温度检测1 | |
39 | CC信号检测 | |
44 | 电子锁正极 | |
50 | CP信号检测 | |
54 | CAN-L | |
55 | CAN-H | |
57 | 电子锁负极 |
IP53 电子换档器线束连接器及元件本体 | 1 | KL30 |
2 | KL15 | |
3 | P POSITION INDICATION OUTPUT | |
4 | CAN–H | |
5 | CAN–L | |
6 | LIN | |
BV15 TCU控制模块线束连接器及元件本体 | 1 | 电机控制驻车换到解除驻车 |
2 | 电机控制驻车换到解除驻车 | |
7 | GND | |
8 | GND | |
11 | 驻车电机公共端 | |
12 | 电机位置1 | |
13 | 电机位置3 | |
14 | P CAN-H | |
15 | P CAN-L | |
17 | 电机控制解除驻车换到驻车 | |
18 | 电机控制解除驻车换到驻车 | |
19 | 电机位置3 | |
21 | 电机位置2 | |
22 | 电机位置4 | |
23 | 电源 | |
24 | 电源 |
IP78 空制面板线束连接器及元件本体 | 1 | 驾驶员座椅加热开关信号 |
2 | 驾驶员座椅加热反馈信号 | |
4 | KL 15 | |
5 | KL 30 | |
6 | LIN | |
14 | 乘员侧座椅加热开关信号 | |
15 | 乘员侧座椅加热反馈信号 | |
17 | 接地 | |
IP79 热管理器控制器线束连接器1及元件本体 | 1 | 电源地 |
2 | 传感器地 | |
3 | LIN通讯 | |
4 | CAN L通信 | |
5 | CAN H通信 | |
6 | AQS | |
11 | 主驾制热 | |
12 | 主驾制冷 | |
21 | 传感器5V | |
22 | 鼓风机反馈正 | |
23 | 鼓风机反馈负 | |
24 | 鼓风机控制 | |
25 | chiLLer电磁阀(低电平) | |
26 | 主驾驶电机反馈 | |
28 | 电池常电 | |
29 | 点火线 | |
32 | 模式电机反馈 | |
33 | 三态开关中压检测(低有效) | |
34 | 外温传感器 | |
35 | 蒸发器传感器 | |
36 | 加热芯体温度传感器 | |
37 | 阳光传感器 |
IP80 热管理器控制器线束连接器2及元件本体 | 1 | 电源地 |
6 | chiLLer pump | |
8 | Heating pump | |
18 | 制冷管电磁阀 | |
21 | 负离子发生器高边驱动 | |
22 | AQS power suppLy | |
23 | 三态开关高低压检测 | |
25 | 主继电器低边控制 | |
26 | 鼓风机继电器控制 | |
CA66 整车控制器线束连接器1及元件本体 | 1 | GND |
2 | GND | |
4 | 自用标定CANH | |
5 | 自用标定CANL | |
7 | Hybrid CANL | |
8 | Hybrid CANH | |
10 | 高速风扇继电器反馈 | |
11 | 低速风扇继电器反馈 | |
12 | KL30 | |
15 | TCU唤醒 | |
16 | IPU唤醒 | |
20 | GSM IN | |
22 | Chassis CANL | |
23 | Chassis CANH | |
24 | KL50 | |
25 | 主机电机反馈 | |
26 | GND | |
39 | UBR | |
50 | IG | |
51 | 主继电器EN | |
52 | UBR | |
54 | GND | |
58 | HVIL IN |
CA67 整车控制器线束连接器 2及元件本体 | 76 | HVIL OUT |
83 | 电机水泵继电器反馈 | |
86 | 制动开关2 | |
96 | 制动开关1 | |
99 | 加速踏板电源2 | |
100 | 加速踏板电源1 | |
101 | 电机水泵控制 | |
110 | PLEVEL控制 | |
111 | 加速踏板信号1 | |
112 | 加速踏板信号2 | |
115 | 电机水泵继电器EN | |
123 | 加速踏板地2 | |
124 | 加速踏板地1 | |
127 | 高速风扇继电器EN | |
128 | 低速风扇继电器EN | |
IP20a BCM线束连接器1及元件本体 | 2 | KL50 ReLay FB |
4 | SGND3 | |
7 | KL75 ReLay FB (ACC) | |
8 | KL15 I Relay FB | |
41 | CANI L(主节点) | |
42 | CANI H(主节点) |
IP21a BCM线束连接器2及元件本体 | 8 | SGND4 |
9 | KL50 Relay LSD启动继电器(低端) | |
13 | 刹车灯开关 | |
26 | 轮速信号 | |
37 | 碰撞信号PWM | |
38 | 中控解闭锁 | |
IP22a BCM线束连接器3及元件本体 | 1 | KL30 INTERNAL LIGHT |
3 | KL30 EXTERNAL LIGHT | |
7 | GND SIGNAL 1 | |
9 | GND SIGNAL 2 | |
14 | 中控锁和后背门锁电源 POWER | |
18 | 中控闭锁 | |
20 | 中控解锁 | |
22 | GND POWER | |
IP23 BCM线束连接器4及元件本体 | 1 | LKI5 2 Relay FB |
7 | SGND5 | |
8 | Start Stop Switch1 | |
9 | Start Stop Switch2 | |
15 | KL 15 l ReLay | |
18 | IMMO天线+ | |
19 | IMMO天线- | |
29 | KL50 ReLay HSD启动继续电器(高端) | |
31 | KL15 2 ReLay | |
32 | KL75 2 ReLay |
IP24 BCM线束连接器5及元件本体 | 10 | SSB GREEN |
11 | SSB Background | |
12 | SSB ORANGE | |
IP46a 一键启动开关线束连接器及元件本体 | 1 | SSB_SW1 |
2 | 接地 | |
3 | SSB_SW2 | |
4 | 背光亮度调节开关信号 | |
5 | 接地 | |
6 | 绿色指示灯信号 | |
7 | 橘黄色指示灯信号 | |
IP19 诊断接口线束连接器及元件本体 | 1 | CCAN-L(电机控制器) |
2 | CCAN-H(电机控制器) | |
3 | VCAN-H | |
4 | 接地 | |
5 | 接地 | |
6 | PCAN-H | |
7 | UDS CAN-1L(VCU) | |
8 | UDS CAN-1H(VCU) | |
9 | CAN-H(BMS模块) | |
10 | CAN-L(BMS模块) | |
11 | VCAN-L | |
13 | LIN | |
14 | PCAN-L | |
16 | KL30 |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职组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
选手作业记录表
竞赛模块: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竞赛日期:2019年 月 日 竞赛场次: 竞赛工位: | |
选手身份加密号: | 竞赛用时: 分 秒 |
序号 | 项目 | 配分 | 实际得分 |
1 | 作业过程记录 | 70 | |
现场裁判(签字) | |||
评分裁判(签字) | |||
核分裁判(签字) | |||
裁 判 长(签字) |
1、填写车辆信息(满分3分)
竞赛环节(请在以下答题区域填写或勾选,未做或记录与实际不符均不得分) | ||||
作业项目 | 作业内容 | 配分 | 扣分 | 判罚依据 |
整车型号 | 0.5 | 填写错误扣0.5分 | ||
工作电压 | 0.5 | 填写错误扣0.5分 | ||
电池容量 | 0.5 | 填写错误扣0.5分 | ||
车辆识别代码 | 0.5 | 填写错误扣0.5分 | ||
电机型号 | 0.5 | 填写错误扣0.5分 | ||
里程表读数 | 0.5 | 填写错误扣0.5分 |
竞赛环节(请在以下答题区域填写或勾选,未做或记录与实际不符均不得分) | ||||
作业项目 | 作业内容 | 配分 | 扣分 | 判罚依据 |
故障现象确认 | 主要是车辆仪表异常信息的收集 测试条件:ACC、ON、Ready档 | 0.5 | 1、未注明测试条件或错误的扣0.25分 2、异常状况记录不全面或记录错误扣0.5分 | |
模块通讯状态及故障码检查 | 模块通讯状态:诊断仪读取各个模块的通讯状态 故障码检查:诊断仪读取各个模块的故障码,并记录与本故障相关的故障代码 | 0.5 | 1、异常状况记录不全面或记录错误扣0.5分 2、与故障相关故障码未记录的扣0.25分 | |
正确读取数据 | 项目 | 数值 | 单位 | 判断 |
只记录与本故障相关的异常数据或能间接比较的正常数据 |
0.5 | 异常数据未记录或与该故障无关扣0.5分 | |||
清除故障码并再次读取 | 确认故障码是否再次出现,并填写结果 □ 无DTC □ 有DTC :需要在ON档进行清除并读取 | 0.5 | 与故障相关故障码未记录的扣0.5分 | |
确定故障范围 | 结合仪表现象、诊断数据和电路图分析,最有可能的故障范围: 本故障现象相关保险丝、继电器、元件、线路、控制模块及连接器等 | 2 | 1、未分析出故障范围或分析方向错误扣2分 2、缺一个故障范围,扣1分 | |
基本检查 | 线路/连接器外观及连接情况 □正常 □不正常 主要是前舱高低压线束 零件安装等 □正常 □不正常 | 1 | 线路连接、零件安装判断错误各扣0.5分 | |
部件/电路 测试 | 部件/线路范围 | 检查或测试后的判断结果 | ||
测试条件:关闭点火开关、打开点火开关、断开蓄电池负极、断开直流母线… 测试范围:线路或元件2点之间 测试结果:实测值 | □ 正常 | □ 不正常 | ||
至少需要2步测量推断出故障部位,线路最终故障点的确认需要采用电阻法 元件故障点的确认可以采用直接或间接判断法 | □ 正常 | □ 不正常 | ||
波形采集(不用者不填) | □ 正常 | □ 不正常 |
3 | 1、与推断出故障点相关的测试步骤不全扣2分;其余测试步骤多填不扣分,但记录错误一次扣0.5分 2、测试条件、测试范围、测量结果、结果判定每缺/错误一个扣0.5分 | ||
故障部位确认和排除 | 故障类型 | 确认的故障位置 | 排除处理说明 |
线路故障 | 需先填写出最小故障范围,同时在电路图中指出;并且和裁判设置故障点一致,才给予恢复。 | 更换维修调整 | |
元件故障 | 需先填写元件名称,同时在电路图中指出;并且和裁判设置故障点一致,才给予恢复。 补充要求:继电器需要写清是开关端还是线圈端故障,并在电路中指出;保险丝需写清是断路还是电阻过大。 | 更换维修调整 |
2 | 1、故障判断不正确扣2分 2、未说明故障处理方法或方法选择错误扣1分 |
竞赛环节(请在以下答题区域填写或勾选,未做或记录与实际不符均不得分) | ||||
作业项目 | 作业内容 | 配分 | 扣分 | 判罚依据 |
维修后故障代码读取,并填写读取结果 | 1 | 未记录结果扣1分 | ||
与原故障相关数据检查结果 | 项目 | 数值 | 单位 | 判断 |
3 | 相关的动态数据记录不全扣0.5分/个 | |||
维修后的功能操作确认并填写结果 | 3 | 1、未确认上电状态扣1.5分 2、未确认充电状态扣1.5分 |
序号 | 作业内容 | 评分要点(各竞赛环节漏项或累计最多扣相应配分) | 配分 | 扣分 | 判罚依据 |
1 | 作业准备 | □未检查设置隔离栏、安全警示牌; □未安装车辆挡块; □未安装车外三件套或安装位置不正确; □车内三件套少铺或未铺或撕裂; □未完全落下驾驶员侧车窗; | 2 | ||
2 | 人物安全 | □未检查绝缘手套; □未检查防电池电解液酸碱性手套、护目镜、安全帽; □未检查确认电子手刹和档位; | 2 | ||
3 | 设备使用 | □未进行数字绝缘测试仪检查; □未选择四点检测绝缘垫绝缘性; □未检查数字万用表的电阻量程(校零); | 2 | ||
4 | 团队协作 | □作业时两名选手未互相配合,分工不合理,出现2条主线(各做各的); □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作业; □选手配合时身体发生碰撞,语言发生争执; | 2 | ||
5 | 作业要求 | □未检查蓄电池电压; □未正确连接诊断仪与车辆诊断口; □故障检测仪使用方法不当; □未查阅维修手册或电路图; □未使用专用连接线; □测量低压部分线路未佩戴耐磨手套; □测量高压部分线路未佩戴绝缘手套、安全帽、护目镜; □测量前断开连接器插头,未断开蓄电池负极; □未关闭点火开关,直接断蓄电池负极; | 5 | ||
6 | 现场恢复 | □未关闭驾驶员侧车窗; □未拆卸翼子板布、格栅布; □未拆卸车内三件套并丢弃到垃圾桶; □未移除高压警示标识等到指定位置; □未恢复工位到原标准工位布置状态; □未将钥匙、诊断报告放至指定位置(裁判处); | 2 | ||
7 | 安全与5S | □拆装高压组件未执行高压作业断电流程并做安全防护; □烧保险丝; □填写并在电路图上指出的故障点或线路范围,和设置故障点或线路范围不一致; □仪器、工具、零件跌落; □上高压电时未提示; □工具零件不得放置在没有防护的仪表台及座椅上; □未按正确安全操作程序,损伤、损毁车辆或竞赛设备,视情节扣2~15分,特别严重安全事故的终止比赛,成绩记0 分; □未按正确安全操作程序,造成人员伤害,视情节扣2~15 分,特别严重安全事故的终止比赛,成绩记0 分;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