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沃尔玛公司是一家世界性的连锁企业,由美国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在全球27个国家开设了超过10,000家商场,下设69个品牌,全球员工总数220多万人,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2亿人次。[1]
沃尔玛的成功当然离不开其财务经理成功的管理,要知道,股东一般是不参加公司的经营决策的,他们雇佣经理人来代表他们,行使决策权,而财务经理通过解决“资本运算”、“资本结构”、“运营资本管理”这三个问题,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
沃尔玛在财务上的成功之处主要涉及了四个方面:
.财务目标设立独特——将股东利益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权衡,几乎做到了鱼与熊掌兼得。前者是企业存在的原因,而后者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正因如此,在日常经营上,沃尔玛会显得一骑绝尘。
.资本结构相对完善——沃尔玛灵活运用了财务杠杆,能用较小的资本撬起了更多的利润。(只要利润率高于负债的利息率这就一直可行,虽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沃尔玛的偿债能力,加大了它的财务风险)
3.匹配的存货机制——沃尔玛将日本的JIT inventory理念运用在了自己的存货管理上,在某种意义上使“零库存”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实现了EOQ模型中的理想存货水平,大大缩减了存货的持有成本,加快了供应链的运转,为那些大型零售企业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4.成熟的短期财务和信用管理——沃尔玛加大了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使用力度,这在财务角度可视为对财务资源的一种投资方式,既显示了沃尔玛日渐雄厚的资金实力,也为其不断刺激了销售,增加了创收。
除了这四方面之外,沃尔玛在财务管理上的成功之处当然还有许多值得借鉴。但在目前的案例中,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沃尔玛本身,更要从它所处的零售业这整个行业来考虑问题。那么,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沃尔玛的突出之处才是我们所需要更加关注的。如西尔斯与沃尔玛相比,为什么会衰退,让出了龙头地位?这下面的分析报告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1]沃尔玛中国简介 .沃尔玛.2013
报告分析:
1.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努力想要达到的一种经营状态。没有它,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会有很大的随意性与误差。对于公司的股东来说,一个好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能够提高股东们的财富,这也是市面上大部分公司的财务经理所引以为标准的。但沃尔玛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并不是说沃尔玛不注重股东权益的提高,只是沃尔玛更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最大权衡。下面将从顾客、职工、供应商这三种利益相关者进行详细说明。
对顾客——首先,沃尔玛提出了“天天低价、始终如一”的口号,并努力实现价格比其它商号更便宜的承诺。(当然,低价并不是从削减已有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是通过大力节约开支,沃尔玛绕过了中间商,直接从工厂进货,这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成本,为其薄利多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石)。其次,沃尔玛的经营法则之一是“超越顾客的期望,他们就会一再光临。”,并不是低价产品就一定能吸引大量的客源,而是要做到优质才能使顾客满意和信赖,一再光临。低价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满足顾客的期望,这些都让沃尔玛在这些年间得到了大量忠实的客户,销售收入一再增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沃尔玛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都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如沃尔玛平价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沃尔玛综合性百货商店(财务管理中也有类似的“群落效应”,一般性的企业都只会针对特定的顾客群体)
对职工——沃尔玛实行以人为本的策略,懂得聆听公司内每一个人的意见。沃尔玛的员工不是被称为“雇员”,而是被称为“合作者”或“同事”。这对员工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也许有很多公司在物质奖励已经做的很好,但员工始终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精神激励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公司也注重对员工的物质奖励,沃尔玛在全公司推行利润分享、雇员购股计划、损耗奖励计划、例会制度、福利计划等,从根本上让员工乐意为企业奉献自己,因为员工与公司已经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对供应商——沃尔玛重视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没有出现“客大欺店”现象。相反,沃尔玛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给予了供应商不少优惠。首先,之前已经提到,沃尔玛是绕过了中间代理商的,与供应商直接联系,将中间成本与其共享。其次,它花费4个亿从休斯公司购买了商业卫星,实现全球联网建立起的零售链让供应商赞不绝口,随时可以控制任何一家分店的库存和进货。
2.财务报表分析
获利能力分析
从上面两表可以看出,自2006年以来,沃尔玛的总资产股东权益一直是在不断增长的,2014年的股东权益和总资产将较于2006年均上升了不止1倍。同时,这二者的同时增长,也很好的体现了财务管理的最重要的目标——股东权益的增加,这表明了沃尔玛的财务管理对股东而言是非常成功的。
当然,在观察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时,我们不能够孤立的看问题,而是要将该企业放入到相对应的行业中去,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是有价值的。下面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关注沃尔玛的表现。
公司 | 中百 | 华联 | 王府井 | 百联 | 沃尔玛 |
净利润增长率 | 59% | 29% | 614% | 27% | 16% |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名称 | 单位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流动资产总额 | 百万美元 | 30483 | 34421 | 33854 | 43824 | 46982 | 47585 |
存货 | 百万美元 | 241 | 26612 | 29762 | 32191 | 33685 | 35180 |
流动比率 | 倍数 | 0.93 | 0.92 | 0.9 | 0.9 | 0.9 | 0.81 |
速动比率 | 倍数 | 0.17 | 0.21 | 0.21 | 0.24 | 0.25 | 0.21 |
现金与流动负债比 | 百分比 | 0.49 | 0.43 | 0.35 | 0.37 | 0.38 | 0.35 |
现金比率 | 倍数 | 0.08 | 0.14 | 0.13 | 0.13 | 0.15 | 0.1 |
长期偿债能力
名称 | 单位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债务总额 | 万元 | 44515 | 55348 | 70758 | 85016 | 90014 | 906 |
资产负债比率 | 倍数 | 0.58 | 0.58 | 0.59 | 0.62 | 0.59 | 0.6 |
产权比率 | 倍数 | 1.73 | 1.41 | 1.43 | 1.59 | 1.46 | 1.53 |
3.存货管理
在经济订购量模型(EOQ)中,需要考虑的成本主要是持有成本(即存货的仓储、追踪、保险等费用)和再订货成本(主要与订货次数有关,与单次的订货量无关),在沃尔玛的存货管理中主要通过削减持有成本来减少开支,实现利润最大化。沃尔玛采取准时制存货(JIT inventory)的方法,来使存货数量最小化,进而达到周转率最大化,减少了出现滞销品的可能性。沃尔玛甚至通过此法达到了“零库存”。当然,这并不是说沃尔玛不需要存货或没有存货,而是指物料在生产、销售、配送等环节不以存储的形式存在,而是始终保持周转的状态。在这种模式下,不但减少了持有成本,而且因为供应链的加快流动,大大缩短了供应商与沃尔玛之间的交货期,从而能为顾客提供更为新鲜的产品,满足了顾客更加多样化的需要,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此外,由于积压库存的减少,降低了存货在仓库时的风险
本来,准时制存货在日本松下企业提出之初,只是想适用于中小型的企业,因为中小型企业往往有一个相对较小、紧密联系的供应商群体,以此实现供应商之间的高度合作。但于沃尔玛本身就绕过了中间的代购商,已经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再加上沃尔玛强大的数据分析管理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无缝连接的运输方式为零库存提供了保证,所以它也能很好的应用该方法。
4.短期财务和信用管理分析
一般意义而言,在一家企业的短期财务中,都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企业应该借多少短期借款;应该给顾客多少的信用额度。下面将分别从这两个问题对沃尔玛进行分析。
对于第一个问题中的短期借款(流动负债),其实可以细分为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也许在会计上这二者的差别并不大。但从财务的角度来看,这二者大不相同。因为在财务管理中,应收票据是被划分为现金一类的(因其可以贴现),从而在短期财务中,企业会更偏向于接受应收票据。而沃尔玛的财务报告中很明显表示其应收票据的比例要高于应收账款的比例,这表示沃尔玛在零售行业处于十分强势的地位,议价能力很强。
对于顾客信用额度,在实务中十分常见,这本是企业为了刺激销售的一种方式。但其授信的相关成本并不小——第一,客户有可能会不付账;第二,公司需要承担持有应收账款的成本(如机会成本等)。因此,信用额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企业的资金能力(对客户可能的坏账风险的容忍程度)。而从会计的角度看,在授信的同时就产生了应收账款。美国的工业企业有1/6的资产便都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的。
从上图可知,沃尔玛的应收账款,虽在2004、2005年有所降低,但总的来说,仍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也体现其资金能力的不断增长,也是其成功的表现之一(若长久不断地增加应收账款,仍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断流)。
5.总结
除偿债能力稍显弱势之外,沃尔玛在财务管理的目标(权衡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利益及股东财富的增长)、盈利能力、存货管理(准时制存货“零库存”)、短期财务的处理上都做得很不错。当然,偿债能力稍弱,也是因为其运用了财务杠杆的关系,以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壮大自己。对于拥有雄厚资金能力的沃尔玛来说,这些财务杠杆是可以承受的。
会计1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