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1:01:30
文档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
推荐度:
导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词汇积累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四、布置作业: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课堂小结: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引导思考: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2、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例如:彼不我恩也 《童区寄传》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主办人:宋艳

文档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