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
1.1运行部化学专业适用化学药品较多,化学药品多数具有毒性和腐蚀、爆炸等危险性,对其加强管理不仅保证化学制水和水质处理等生产正常需要,也是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需要。根据有关化学药品使用国家标准,公司生产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防止重大环境污染25项反措等要求,特制定运行部化学药品管理制度。
1.2使用范围
1.2.1本规定化学药品危险性分类,药品的种类、特性、使用地点、注意事项,药品计划、进药、现场药品存放要求,检查与考核等。
1.2.2本规定使用于运行部各岗位。
2.化学药品危险性分类: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8类:
2.1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如:发电机冷却介质—氢气。
2.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2.2.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2.2.2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2.3易燃液体: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如锅炉用的0#轻柴油等。
2.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2.4.1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2.4.2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2.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如次氯酸钠(NaCIO);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2.6有毒品: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机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 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汽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
2.7放射性物品: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 Bq/kg的物品。
2.8腐蚀品: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y的固体或液体。
3.药品的特性、使用地点。
3.1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也称碱式氯化铝PAC,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源水或废水的处理,PH适用范围5~9。是无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氯化铝与其它混凝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应用范围广,适应水性广泛。易快速形成大的矾花,沉淀性能好。使用地点为废水处理。
3.2聚丙稀酰胺:聚丙稀酰胺也叫PAM,是处理高浊度水的常用药品,助凝剂。是一种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作为絮凝剂适用于各种天然水,一般与无机絮凝剂配合使用,适用PH范围为6以上,对有机物的去除基本无效。聚丙稀酰胺属于非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电解质,是一种没有解离集团的高分子化合物,有一定的毒性,饮用水中单体丙稀酰胺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25ug/L。使用地点为废水处理。
3.3次氯酸钠(NaCIO): 淡黄色液体,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杀菌能力强,腐蚀性很强。是氯气的替代品,次氯酸钠很不稳定,分出的氧具漂白和杀菌作用。易与氨反应次氯酸钠不能在空气中长期存放,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次氯酸钠发生反应,使次氯酸钠失效,颜色变黑。10%次氯酸钠、25%亚氯酸钠、15%盐酸在二氧化氯发生器内反应强氧化剂用于循环水漂白和杀菌。使用地点为循环水水处理。
3.4盐酸(HCl):纯盐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易挥发。工业盐酸由于含有氯化铁使颜色发黄。氯化氢是无色气体,具有剧烈的臭味,氯化氢在空气中形成白色的氢氯酸烟雾,极易溶于水。在室温下就有氯化氢气体逸出,它对人的呼吸道及眼睛膜有强热的刺激作用。硫酸是危险性较大的强酸,危险等级:8。使用不当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险,当盐酸溅到眼睛和皮肤上会造成严重的烧伤,稀酸刺激眼和皮肤,并可能引起灼伤及皮炎。使用地点为#1化学。
3.5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又称烧碱、火碱、苟性碱。有强烈的侵蚀性和腐蚀性。能引起灼伤,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易结块的碳酸钠。使用地点为废水处理及化学尾气吸收。
3.6氢氟酸: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极易挥发,在空气中发白烟,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一般含量为30℅~1.18(47℅~53℅),沸点:19.4℃(无水),熔点:-92.3℃(无水)。有强烈刺激气味和腐蚀性,并有剧毒,对呼吸道及眼危害较严重,接触皮肤有剧痛,并发生溃疡,不易愈合。除金属金、铅外,对各种金属均有腐蚀作用,对硅及其化合物也有强烈腐蚀作用。使用地点为#2化学。
3.7:无色或黄色澄清液体,在空气中冒烟,有窒息刺激性气味,工业稀硫酸含量45℅~55℅,化学试剂一般含量68℅.相对密度为1.42(20/4℃,沸点86℃).有强烈氧化腐蚀性,遇光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四氧化二氮气体2变成黄色以至深黄色。能与水任意混合,与氧化剂及有机物接触易发生剧烈化学变化以至引起燃烧爆炸。使用地点为#1、#2、#3化学。
3.8王水:王水又称“王酸”,是一种腐蚀性非常强、黄色冒烟的液体,它是一种和盐酸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混合比例为1:3.它是少数几种能够溶解金和铂的物质。这也是它的名字来源。不过一些非常惰性的金属如钽不受王水腐蚀。王水被用在蚀刻工业和一些分析过程中。使用地点为#2化学。
3.9稳定剂:高效复合型的无机聚膦酸,在水中离解的阴离子能与钙镁或其盐类离子形成螯环,或吸附在微小的碳酸钙晶粒上,阻止难溶盐晶体的长大,防止形成沉淀。用于循环水阻垢处理。使用地点为循环水水处理。
3.10非氧化性杀菌剂SS411LZ:主要成分异噻唑啉酮、纯品≥1.5%(活性成分)。淡蓝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 存品与水混合后,有较强的腐蚀性,有刺激味,接触皮肤及眼睛会造成灼伤。用于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杀菌灭藻。
3.11阻垢缓蚀剂LZ866A:2、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固含量≥50%,红棕色液体。本品为有机酸,有腐蚀性,对皮肤、眼睛有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可造成灼伤。
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防腐和防垢。
3.11硫酸(H2SO4):浓硫酸为无色、无臭、透明油状粘稠的液体,浓硫酸有一定的吸水性和较强的脱水性。是强氧化剂。溶解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在铁罐中储存,由于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铁保护膜不对铁罐产生腐蚀。但如果进了水铁罐就会很快被腐蚀,因此盛浓硫酸的铁罐和计量箱一定要防止进水。硫酸是危险性较大的强酸,危险等级:8。使用不当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险,当硫酸溅到眼睛和皮肤上会造成严重的烧伤,稀酸刺激眼和皮肤,并可能引起灼伤及皮炎。用于循环水处理,降低碳酸盐硬度,提高循环水倍率。
3.12亚硫酸氢钠(NaHSO3):白色结晶性粉末,有二氧化硫的气味,暴露空气中失部分二氧化硫,同时生成硫酸盐。用作还原剂,可以消除残余氯的影响。NaHSO3+ Cl2+ H2O→NaHSO4+ 2HCI。同时还兼作反渗透、超滤的防腐剂。
3.13反渗透阻垢剂(PRTO100):反渗透阻垢分散剂是一种液态聚合小分子有机复合物,具有优良的阻垢、分散性能,适用于金属氧化物、硅致垢盐类含量高的水质,其阻垢效能高且不与残留混凝剂或富铝富铁的硅化合物发生凝聚形成不溶聚合物。无毒、具有腐蚀性。最低贮存温度4度,贮存期3年。用于水处理反渗透阻垢。
3.14柠檬酸:无色溶液,是一种三元有机弱酸,它与垢物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比较大,常用作化学清洗药品。在碱性范围内,对铁离子的络合力大,也难于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对垢物的溶解能力太弱,为了强化对垢物的溶解能力,超滤、反渗透清洗时常加热至40度使用。
4.使用注意事项
4.1各岗位值班人员掌握药品特性及危害,严格执行运行规程、安规要求。
4.2各岗位配药或使用时,必须由正式职工就地监护,交待安全注意事项。
4.3在配药时必须佩戴相应的防腐蚀保护用品,如耐酸碱手套、口罩、防护眼镜、专用工作服,避免与身体直接接触。与皮肤和衣物接触时,应立即脱去被玷污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溅入眼睛接触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迅速求医;过敏体质人员如果接触化学药剂之后产生过敏反应及时就医。
4.4配药时必须进行药品名称、使用周期确认,防止配药错误或使用过期药剂。禁止使用无标签药品。
4.5配药时发现药品包装、药品物理特性发生变化时及时汇报部门进行确认。对产生气体鼓包的药品不准使用和挪动,防止因碰撞爆炸伤人。氨水在使用时,要轻轻打开桶盖几扣,待桶内气体全部冒出后,再全部打开桶盖加入药箱。
4.6配药时必须加强现场通风,保证现场良好的空气流动。各加药间打开门窗,并开启轴流风机通风。溶药人员应位于上风口,以防止人员吸入药品气体、粉末。冬季适当提供保暖设备。
4.7配药、或移动药品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严禁撞击、敲打。如有泄露必须使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大量泄漏时,及时将大量泄漏处围堤收容,以免进一步扩散,并用水清洗污染区域。
4.8配药或移动药品时,应及时通知现场无关人员离开。
4.9每次配药必须将配药记录认真填写并注明使用地点,配药日期,配药量及配药人名单。
4.10配药时有桶或袋装药品必须严格按运行规程和运行部关于化学药品溶药规定执行,本着节约原则,充分使用严禁留余或散落。
4.11,配药后空桶、纸袋等包装应根据运行部的要求集中堆放,及时清理现场,保持药品、废旧包装定点管理。严禁私自使用。
4.12部门分管主任、化学专责要经常检查药品,防止因变质、分解造成自燃、自爆事故。对剧毒物品的容器、变质料、废渣及废水等应予妥善处理。
4.13药品的使用(包括加药泵的行程和频率)必须严格执行运行部的各种使用剂量规定.
5.化学药品管理要求
5.1药品计划:
5.1.1化学专责在每年的11月30日根据本年度的药品使用情况、部门大宗药品费用、药品价格做出下年度的药品使用计划。
5.1.2部门分管主任、化学专责每天必须深入药品储藏、监护、监督药品使用安全注意事项、药品存量。
5.1.3各岗位值班人员必须掌握各岗位药品的储存情况,当需要联系进药时,必须提前通知运行部化学专责。
5.1.4化学专责根据各岗位药品储存情况,在每季度后一个月的15日左右及时报下一个季度用药计划。要科学合理计划用量,同时要保证现场有足够储存要求。
5.2进药要求
5.2.1进入运行部所有化学药品必须有质检部化验室的合格化验合格单,进料单(包括重车过磅单,空车回磅单)并且有各方签字方可进入运行部各药品储存地点。各种单据由运行部化学专责保管,建立药品使用台帐,做到帐、物、卡一致。
5.2.2取样化验药品时,必须由运行人员和化验室人员共同监督送药单位取样。缺少运行人员监督,化验结果可视无效。
5.2.3送药单位完成相关手续后由运行部相关管理人员通知现场值班人员,指定卸药位置进行。
5.2.4如果送药单位不通知运行部,就私自卸药,各岗位值班员必须立即阻止卸药,如送药单位不听劝阻,运行部将不出具出料单,后果由送药单位自负。
5.2.5送药单位必须将药品卸在运行部指定的地点,且摆放整齐。
5.2.6卸载酸碱的工作由送酸碱厂家执行,运行值班人员联系检修部接临时电源,禁止私接电源。试转电机管路泄漏时,值班人员要制止中断卸酸碱工作至处理好。卸酸碱工作值班员必须全程监护,酸碱到达指定地点时,立即将室内管路汇通,严禁由送酸碱人员操作室内阀门。酸碱升至液位距标高0.15m时,应暂停3分钟,以防磁翻板液位计翻动不及时造成溢流。监护人员应要求送药人员及其它人员远离可能喷出或溢流出的酸碱源,做人身防范保护。
5.2.7 送酸碱厂家在卸酸碱时,如发生由于管路泄露造成的损失,运行部管理人员可依据损失量从出料单扣除。
5.2.8卸载桶装固、液体药品时,严禁剧烈撞击、摔打等危险性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制止。卸载完药品监督送药人员将污染的环境清理干净。
5.3危险化学品巡回检查:
5.3.1各岗位值班员应认真按照运行部规定的巡检时间、路线进行巡检。
5.3.2各岗位值班员应认真巡检各药品储存地点,认真记录各储槽液位和储存情况,发现有泄露或丢失必须及时汇报,交交接不清楚的一并处罚。
5.3.3各岗位值班员巡检各储存槽液位时,应对高位储存槽的出药一、二次门、排污一、二次门、液位计底部进药门、液位计排污门作为重点巡检项目。
5.3.4药品储存槽系统发现渗漏、泄漏现象时应及时联系维修部门消缺,并及时汇报部门主任、主管主任、专责。
5.3.5药品发生泄漏时应尽可能转移或利用(如浸泡树脂除铁),若确实没有办法,排放应实施中和达到排放标准,桶装液体泄漏应围堤收容。
5.3.6药品发生泄漏时应及时打开门窗及通风设施。
6.检查与考核
6.1检查运行部各级管理人员及各值值长及化学专业班组长按本制度检查考核
6.2按运行部经济责任考核细则进行。
运行部
201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