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场钢筋质量标准及验收
1.1原材方面
(1)进场热轧光圆钢筋必须符合《普通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701)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的规定;进场热轧带肋钢筋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逞肋钢筋》(GB1499)的规定。每次进场钢筋必须具有原材质量证明书,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原材复试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且见证取样数必须≥总试验数的30%。
热轧钢筋进场时,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炉号、同牌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同冶炼方法的钢筋≤60t可作为一批;同牌号、同规格、同冶炼方法而不同炉号组成混合批的钢筋≤30t可作为一批,但每批应≤6个炉号、每炉号含碳量之差为≤0.02%、含锰量之差为≤0.15%。原材试验报告单下部结论栏必须填上“根据××标准,该组钢筋力学性能符合××(如填:HRB335等)技术条件:
δbδs=××1.25δs/δs标=××≤1.3。”
(3)外观检验
进场钢筋表面必须清洁无损伤,不得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铁锈、裂纹、结疤、折叠、油渍和漆污等。直筋每1m弯曲度≤4mm(用“凹”形尺测量)。
(4)力学性能试验
从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包托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作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
1.2配料加工方面
(1)配料加工方面
(1)配料时在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本方案的前提下要有利于保证加工安装质量,要考虑附加筋。配料相关参数选择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成型钢筋形状、尺寸准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末端净空直径>钢筋直径的2.5倍。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纹和顺弯现象。
(3)金刚筋加工的允许许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 |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净尺寸 | ±10mm |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 ±20mm |
弯起点高度 | ±5mm |
箍筋内净尺寸 | ±5mm |
2.1钢筋绑扎安装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要求。
2.2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项目
项次 |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
1 | 绑扎钢筋网的长与宽 | ±10 | |
2 | 绑扎钢筋网网眼尺寸 | ±20 | |
3 | 绑扎钢筋骨架宽度、高度 | ±5 | |
4 | 绑扎钢筋骨架的长度 | ±10 | |
5 | 受力钢筋间距 | ±10 | |
6 | 受力钢筋排距 | ±5 | |
7 | 钢筋弯起点位置 | 20 | |
8 |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 ±20 | |
9 | 焊接预埋件 | 中心线位置 | 5 |
水平高差 | +3,0 | ||
10 | 受力筋保护层 | 基础 | ±10 |
梁、柱 | +5 | ||
墙、板、壳 | ±3 |
3.1工程中应用滚压直螺纹接头时,套筒提供单位应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
3.2钢筋连接作业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三根;
(2)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时行抗拉强度试验;
(3)三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应小于该级别金纲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同时尚应不少于0.9倍钢筋母材的实际抗拉强度。计算钢筋实际抗拉强度时,应采用钢筋实际横截面积。
3.3 现场检验
现场检验应进行拧紧力矩检验、接头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
(1)用力矩扳手按规定的接头拧紧力矩值抽检接头的施工质量。抽检数量为:梁、柱构件按接头数的15%,且每个构件的接头抽检数不得少于一个接头;基础、墙、板构件,每100个接头作为一个验收批,不足1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每批抽检3个接头。抽检的接头应全部合格,如有一个接头不合格,则该验收批应逐个检查并拧紧。
(2)滚压直螺纹接头的单向拉伸强度试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和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
(3)对每一验收批均应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l07—2003)中A级接头的性能进行检验与验收,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抽取三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
当三个试件抗拉强度均不小于该级别钢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时,验收批判定为合格。
如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六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判定为不合格。
滚压直螺纹接头的单向拉伸试验破坏形式有三种:钢筋母材拉断、套筒拉断、钢筋从套筒中滑脱,只要满足强度要求,任何破坏形式均可判为合格。
(4)在现场连续检验十个验收批,其全部单向拉伸试验一次抽样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为1000个。
4 冷挤压连接接头检验
1 冷挤压连接接头检验同3
2 外观质量检验:
(1)外形尺寸:挤压后套筒长度应为原套筒长度的1.10-1.15倍,压痕处套筒的外径波动范围为原套筒外径的0.8—0.9倍。
(2)挤压接头的压痕道数应符合型式检验确定的道数。
(3)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度。
(4)挤压后的套筒不得有肉眼可见裂缝。
(5)按定位标志将钢筋插入套管,允许偏差不大于5mn
(6)压接时应压接钢筋的横肋,即压接器垂直于钢筋纵肋所在平面进行压接,允许偏差范围为≤3°当施工现场确有困难时,可适当放宽偏转角度,但应在同等条件下作工艺检验,试验合格后方准施工。
5 质量管理与措施
5.1 钢筋安装
(1)钢筋堆放
1)工程部根据实际进度计划牵头提出合理的钢筋进场计划,尽可能做到进场钢筋及时绑扎安装,减少现场钢筋堆放量、生锈量和占用场地量。
2)由于本工程采用的Ⅱ级、Ⅲ级钢筋有同规格的,容易混乱,所以必须加强钢筋的标识管理。钢筋从原材进场堆放、加工后的成品钢筋堆放,施工现场钢筋堆放都必须按不同规格,级别分类堆放并标识,必要时施工现场设专人分类、发料。
(2)定位钢筋的安装与绑扎
1)底板部分定位筋
a.底板内柱的插筋放置三道Φ10柱箍筋。
b.墙体底板插筋时,2400mm底板放置三道Φ25水平筋,1500mm、1200mm厚底板设置二道,有梁筏板设置一道。
c.底板上口墙柱定位筋
直接插于底板(没有地梁)内的墙、柱插筋两侧紧贴墙体立筋各增加一道与底板上筋相同、通长的附加筋(纵横两方向相遇时附加在同一平面焊接),在此部位墙、柱定位筋与该附加筋焊接。
d.墙柱定位筋加工尺寸详见附图4、5。
2)底板钢筋支撑
a.马凳:无梁筏板(1200mm、1500mm、2400mm)马凳由角钢、方钢管焊接而成,每2.0m一榀;有梁筏板(500mm、700mm)马凳由钢筋焊接而成,每1.2m一榀,必须保证上层钢筋网征正确位置。
b.底板部分后浇带钢筋断开处,断开面采用直径32mm的钢筋绑扎剪刀撑,可连续绑扎剪刀撑,可连续绑扎,剪刀撑与剪刀撑之间绑扎连接。
3)柱定位筋
柱子定位筋设置二道,第一道设置在下层砼柱顶以上50mm处,第二道设置在距离柱顶50mm处。绑扎完后,第一道定位筋不取出,第二道定位筋清理后可循环使用。
4)墙体定位筋
除墙体底板插筋外,所有墙体设置一道水平定位筋,位置在距墙体顶部50mm处。竖向定位筋每3.8米设一道。绑扎完后,竖向定位筋不取出,横向定位筋清理后可循环使用。
5)钢筋保护层
a.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塑料垫块,塑料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0.8米梅花型摆放柱钢筋保护层。
b.柱混凝土保护层采用塑料卡卡在柱四角竖筋外皮上,每间隔0.8米设一道。
c.梁混凝土保护层用塑料垫块,每间隔0.8米设置一道,每道设六块(含两侧)。
d.梁混凝土保护层用塑料卡,按每0.8米梅花型。
e.板混凝土保护层用塑料垫块,塑料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0.8米梅花型摆放柱钢筋保护层。
6)板钢筋支撑
顶板钢筋的支撑,每1.5m一榀,马凳置于两层钢筋网片之间。
(3)沉降后浇带部位防污染、腐蚀
所有沉降后浇带处断开的钢筋保护方法为:先缠绕一层纸,再缠绕一层防雨氏胶带。所有后浇带端头砌240mm厚红砖墙(南侧防水材料顺砖墙里侧转起),有高差后浇带两侧自砼边100mm起都砌2皮240mm厚红砖(表面抹水泥砂浆):在后浇带两侧红砖上铺旧木模板9纵向用木方子连成整体)。
为防止沉降后浇带处积水,配置2台真空吸水泵随时抽水。
(4)其他
a.较为复杂的墙、柱、梁节点由配属队伍技术人员按图低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钢筋摆放放样,并对操作工作进行详细交底。
b.代换钢筋必须证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c.底板每层网片绑扎完合进行自检,确保钢筋排放无误、无偏位、端头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d.柱钢筋浇筑砼前用内径30、35的PVC套管(周转使用)保护,以防浇筑砼污染钢筋。砼凝结前取下套管,用抹布小桶里沾水把钢筋上的砼擦干净。
5.2 钢筋机械连接
(1)制定合理的套筒进场计划,套筒进场后放置在他库存或干燥的环境中,避免被水淋湿。
(2)制作好的丝头要用钢筋保护帽进行保护,防止螺纹碰伤或被污染污染。
(3)连接钢筋应与钢套管的轴心保持一致,以减少偏心和弯折。必要时可用物体将钢筋两端垫平再进行压接。
6 资料标准
必须符合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颁发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规定要求。
7 其他
未尽事宜,执行相关规范、标准、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