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的开展小学班级活动 |
一、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身心特点,安排活动
小学生的年龄小,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他们的思想尚未定型,行动也为“习惯化”、“自动化”,可塑性很强,处于教育的最佳时期。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储备少,其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生动形象、感性具体的东西容易接受,并能在思想上留下烙印。因此,通过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把班主任的教育要求变成学生自己实践的结果,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实现集体教育和自我教育,不仅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班集体,而且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可组织他们表演“找朋友”、舞蹈“我们的生活多愉快”等丰富多彩的节目。
二、与班级风气和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开展活动
作为班主任,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要摸清学生的脉搏,抓住主要矛盾。主题班级活动的针对性强,收效就大。如老师发现班上有学生浪费粮食的情况后,可组织班上的同学开展题为“粮食的”的活动。通过通话“一粒米的自述”、小品“老鼠过节”等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使学生辨明了是非,激起了强烈的爱惜粮食之情,指导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浪费粮食。又如一个阶段学生骂人现象较严重,班上可及时召开“我是有教养的文明人”的主题班会,以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学生的道德水准也就一步步提高了。
三、与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活动
班级活动使学生增加了学习知识的机会,从而不仅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还丰富了学识,发展了智力。如在学了《海底世界》一课后,组织学生开展“红领巾海洋知识探险队”,这样既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在活动中得到运用、巩固,同时也把学生对海洋的认识印象深层,使他们对海洋里的动物、植物以及海底的宝藏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从而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丰富了想象,提高了认知活动中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四、与纪念日、节日相结合安排活动
如“三.八”妇女节的“我让妈妈笑一笑”、“五.一”劳动节的”我有一双勤巧的手”,清明节的“踏着先辈的足迹前进”、“八一”建军节的“敬礼,叔叔”,十月一日国庆节的“祖国妈妈我爱您”等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对于人类来说,生命在于运动。而对于班集体来说,有意义的活动便是其生命的依托。而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恰好顺应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和个性品质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