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2
二、工程特点及部署 2
三、临时用水概况 3
3.1、管路布置 3
3.1.1 消防给水系统 3
3.1.2 生产给水系统 3
3.1.3 生活给水系统 4
3.1.4 雨水及排水 4
四、施工临时用水量计算及管网布置 4
4.1、施工用水量 4
4.1.1、现场施工用水量 4
4.1.2、施工机械台班用水量 5
4.1.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 5
4.1.4、消防用水 5
4.1.5、供水管径计算 6
4.2、管网布置 6
4.3、加压水泵选择 6
4.4、贮水箱容积 7
4.5、排水设施 8
五、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制度 8
5.1、现场防火制度 8
5.2、施工防火措施 9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天津科技大学教师公寓,由13栋17-24层高层住宅、地下车库、配套公建以及幼儿园组成。其中,1、2、8、9号楼为地上22层,地下一层,主体高度61.60m。3、4、5、6、7号楼为地上24层,地下一层,主体高度67.20m。10、11、12、13号楼为地上17层,地下一层,主体高度47.60m。幼儿园为地上三层,主体高度10.8m。配建1、2号楼为地上两层,主体高度9m。市政给水为环状管网,临时用水由地块南侧引入一根DN200的市政给水管,管网供水压力为0.20MPa。
二、工程特点及部署
1、施工临时用水管网在施工场区内设了1个DN200的市政用水接口,本方案只需考虑本建筑物的蓄水池、加压泵和建筑物内的施工、消防用水管道布置即可。本工程设置4个水箱(水源引自现场临水环管上预留的接驳点)及4套加压水泵,分别用于本工程的施工用水和消防用水。幼儿园及配建1、2号楼的施工用水和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提供,市政管网压力能够满足要求。临时生活区与施工现场用水从同一个水表井引出,但管路分开设置互不影响。临时生活区引入管管径DN80。
2、本工程的排水方案只需考虑在建筑物周边设置排水明沟,将施工用水产生的废水和施工场地雨水引入排水总管的沉砂检查井即可。
3、本工程临时用水设计依据:
a、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b、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GB50231-200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d、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e、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三、临时用水概况
本工程临时水水源由自来水管网供给。我司将在水源接入点加装水表进行计量,节约用水控制总用水量。本工程临时消防划分为四个防火分区,由4个水箱及其配套水泵分别负责各自区域的消防供水。4个区最高楼层均为67.20m,根据有关施工消防用水要求,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L/s,其中室外消防(消火栓系统)给水由场内自来水源接驳点接出的管路供给。
3.1、管路布置
3.1.1 消防给水系统
1)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为低压消防给水系统,沿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布置DN100消防给水环状管网,每隔50米(两栋楼之间的距离)布置一个临时消火栓,每隔120米布置一个室外消火栓。消火栓水压由市政管网提供,可以满足消防要求(最不利点消火栓不小于10m的静压)。室外消防给水管网采用镀锌钢管焊接连接,所有焊口部位进行防腐处理,每个消火栓除配备25m水带外,还应配备2只5Kg干粉灭火器,灭火器同消防水带一起放入消防箱内。
2)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布置原则为:地下一层根据每个消火栓保护半径50m,合理布置消火栓,每个消火栓从就近的临水管网引入。由于每栋楼在平面图上最远两点的距离都小于50m,因此每栋楼每层设1个消火栓,并配备25m水带、19mm水一只。室内临时消火栓给水管网,由各区水泵直接供给。幼儿园及配建1、2号楼的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提供,市政管网压力能够满足要求,每层设1个消火栓,并配备25m水带、19mm水一只。每个消火栓除配备25m水带外,还应配备2只5Kg干粉灭火器,灭火器同消防水带一起放入消防箱内。
3.1.2 生产给水系统
室外生产给水管布置:在室外消火栓给水环管上根据钢筋加工场、干拌砂浆等有用水需求的场区分布,灵活在就近的室外消火栓上设置一个DN20给水管并加装阀门控制。室内给水管布置:在室内消火栓系统上每层设置一个DN20给水阀门,给水管的施工与临时消防给水管同步,满足施工用水要求。给水阀门至用水点间的管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橡胶软管临时接驳。
3.1.3 生活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干管利用消火栓给水系统管网,分别在卫生间及大门处设置用水点,给水系统管道采用镀锌钢管或塑料管,埋地部分需敷设在天津市防冻线以下,明露部分需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如3cm厚橡塑保温。
3.1.4 雨水及排水
现场沿场地周边设置排水沟,地面及以上部分雨水排水采用自由排水排向排水沟内,大门入口处根据需要设置排水沟及洗车台,排水沟内的废水先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卫生间排水经过化粪池沉淀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厨房排水经过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排水系统管道采用离心铸铁管柔性连接。
四、施工临时用水量计算及管网布置
4.1、施工用水量
4.1.1、现场施工用水量
K1—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取1.15;
Q1—每班计划完成工程量,按浇注500m³混凝土;
N1—施工用水定额,混凝土按预拌混凝土考虑,仅考虑混凝土自然养护,耗水量取350L。
K2—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取1.10;
则
4.1.2、施工机械台班用水量
试压泵取4×300L;
K3—施工机械用水不均衡系数,取1.10;
则施工机械用水量
4.1.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
q3 =P1 N3 K4/t×8×3600
= 2400×40×1.4/1×8×3600
=4.7L/S
P1–––––– 高峰期施工人数, P1 =2400人
N3–––––– 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用水定额 N3 =40(L/人.天)
K4–––––– 用水不均衡系数 K4 =1.4
t––––– 每天工作台班数,取1班
q3 =4.7(L/s)
q1+q2+q3=7.7+0.32+4.7=12.72 (L/s)
所以总用水量取Q=q1+q2+q3=12.72(L/s)
4.1.4、消防用水
本工程楼层最高为67.2m,总平面占地不到10万㎡,根据有关施工消防用水要求,消防用水量q5 =20L/s 。
则消防用水量q5=20(L/s) > 12.72(L/s)
所以总用水量取:
4.1.5、供水管径计算
取V=2.4m/s
则
结论: 现场需提供DN100mm环状供水管网。
现业主提供了DN200接驳点,能满足实际施工需求。
4.2、管网布置
①根据施工现场总体平面布置,为满足使用要求,并节约资源,画出临时施工用水及消防用水管网布置示意图(见附图1)及系统图(见附图2),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用一个系统,当发生险情时所有生活用水停掉以满足消防用水的压力需求。其中,地下室及首层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2层以上施工用水和施工区全部消防用水由水泵加压供给。所有管道刷两道以上防锈漆。所有眀管做3cm厚保温。贮水箱外做3cm厚保温。
②消防管径选择:
生活及消防立管按满足消防管要求设置,在地下室设置消防水箱及水泵设备,从水泵出来以后的DN=100mm供水管网引入各楼栋,各楼栋分别引入1根立管,立管管径选择DN = 80mm,每层分别引出支管接消火栓箱,支管管径选择DN = 65mm,立管数量详见系统图。
4.3、加压水泵选择
由于施工范围大,楼层高,管路水头损失大,单靠市政管网压力不能满足施工和消防对水压的要求,故需设置加压水泵。
1)、施工现场用水量为:根据各区需水量不同,最大区需水量取 6L/s,各分区用水最大高度为67.2米;消防水量为20L/s,最不利点出水压力≥0.2Mpa;
2)、水泵的选择
1)、最高建筑物高度为67.2m,扬程计算如下:
H=H1+ H2+ H3
H1–––––– 最高建筑物高度 H1=67.2m
H2–––––– 管路中的总水头损失 H2=H1×10%=60×0.1=6.7m
H3–––––– 水箱高度 H3 =-5m
H=H1+ H2- H3
=67.2+6.7-(-5)=78.9m (取90m)
根据以上的计算, 扬程90m,生产施工用水加室内消防用水加压泵的流量26L/s。因此选用两台水泵每台水泵流量为13L/s,互为备用。
各分区水泵选用相同的XBD9.8/15-I80×7型立式多级消防泵各两台;
XBD9.8/15-I80×7(Q=15 L/s,H=98m,N=22KW)。
3)、根据施工现场总体平面布置,分别在1号楼、 7号楼、12号楼、11号楼工程旁边,分别设置1处贮水箱和2台加压水泵(互为备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共4处贮水箱,8台加压水泵供应高程部分单体工程消防和施工用水。
4.4、贮水箱容积
根据资料,现场市政管网供水能力为90 m3/h,可以保证施工现场消防或事故时的平均小时用水量(72m3/h)。
根据现场情况,左上、右上两个区分别负责3栋、2栋楼的消防级生活生产用水,贮水箱有效容积按最大一台水泵的15分钟出水量计算,水泵出水量为15L/s,则贮水箱有效容积为:
V = 15×60×10/1000 = 9 m³.(设3 m×2.5 m×2m=15m3容积)
左下、右下两个区均负责4栋的消防级生活生产用水,贮水箱有效容积按最大一台水泵的20分钟出水量计算,水泵出水量为10L/S,则贮水箱有效容积为:
V = 20×60×10/1000 = 12 m³.(设3 m×3 m×2m=18m3容积)
4.5、排水设施
本临时排水系统设计主要解决现场生产排水、雨水排水和厕所污水排水。根据工地临时设施建筑面积指标参考及劳动力计划,本工程临时厕所布置情况见平面布置图,场内采用成品活动厕所。
施工现场路边设300×400排水沟,雨水及废水排至排水沟,建筑物内的施工废水由集水坑收集后排至室外排水沟,经沉淀池沉淀后排至市政雨水排水管网。每个大门处设置冲洗槽,主要为混凝土泵车及进入施工现场的其他车辆冲洗服务。
五、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制度
5.1、现场防火制度
1)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各项消防法规,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加强消防工作的领导,落实防火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现场安全用火制度。
2)现场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易爆材料区、生活区,按规定保持防火间距,明确各区防火责任人。
3)搭建临时工棚宿舍,必须先向上级部门申请报建,经批准后,才能搭设。不准使用易燃材料搭设,不准搭设两层住人。
4)现场生产、生活用火需经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准私自用明火。非吸烟区严禁吸烟。
5)施工现场存放一级易燃品(汽油、酒精、天那水等),必须经有关安全部门审核批准后方能储存,并控制在50Kg以内。要实行定点存放、定负责人、定管理措施。同时要设置防火警示牌,配备足够数量干粉灭火器材。
6)施工现场每月对职工进行一次防火教育,每季度培训一次义务消防队员,每月组织一次定期防火工作检查,建立防火工作档案。
7)根据“四防”(防火、防盗、防治安事故、防破坏)工作需要,配足值班力量,加强巡逻看护工作。实行24小时三班制,施工进入粉刷装饰阶段,根据需要每四层楼配一名消防警卫员,实行分层段负责。
8)建筑工地范围内(包括作业楼层)凡需要动火作业的,必须由防火负责人按申报程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9)现场出现火险或火灾时,要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扑救,救火方法要得当,油料起火不宜用水扑救,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或采用隔离法压灭火源。电气设备起火时,应尽快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10)现场出现火险时,防火负责人判断要准确,当即不能救的要即时报警,请消防部门协助灭火。
11)火灾区如有人时,要尽快组织力量,设法先将人救出,然后再全面组织灭火,灭火后,要保护火灾现场,并专人巡视,以防死灰复燃,保护现场,协助查找火灾原因。
5.2、施工防火措施
1)现场设置车辆循环通道,宽度不少于3.5m,严禁占用场内通道堆放材料,通道要保持畅通,设置出口标志,夜间照明设施保持良好。
2)设置专用消防用水管网,配备消防栓,设明显标志牌,随着工程进度,消防栓立管应跟着接高,保证消防水射程遍及建筑各部位。
2)存放易燃物品的库房,照明线路要穿管保护,库房内采用防爆灯具,开关设在库房外,灯具与易燃物应保持安全距离(30-40cm)。
3)现场材料堆放不宜过高(不要超过1.6m),间距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防火距离。
4)施工现场配电箱门前的通道,严禁堆放杂物,应保持通道畅通无阻。
5)氧气瓶、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少于5m,两瓶同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10m。
6)木工制作场遗留的木糠、刨花以及易燃物体,必须做到每天下班前清理干净,不留火险隐患。
7)工地现场烧焊作业,特别是高层烧焊作业,烧焊前要清理现场易燃杂物,烧焊后要彻底熄灭火种,严禁在易燃场所进行烧焊作业。
8)高层建筑根据灭火需要,配备相应种类、数量的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消防用水要与施工用水同步,每层楼另外配备手提式灭火器6个以上。利用建筑物的永久性地下水池和天面水池,每个储水池配消防用桶10个。进入粉刷装饰阶段,易燃物品和贵重设备增加,要配备足够灭火器材。
9)现场工地的发电机房、木工房、仓库是工地的防火要害部位,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干粉灭火器材和防火警示牌,并严禁吸烟。
10)建筑工地动火前要做到“八不”,动火中要做到“四要”,动火后要做到“一清”。
11)现场施工的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初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经过消防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基本灭火方法等内容教育后,方能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