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旅游产业布局的新构想
α苟小东1,张 燕2,王 谊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广西桂林地区教育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
[摘 要] 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不能走单增长极的孤立道路,须建立以多个旅游增长极为节点的旅游线路和网络体系。陕西省旅游资源与环境从北到南呈现广泛分布和相对集中的特点,陕北以黄土高原地貌、沙漠景观及朴实的黄土地文化为特色;关中平原则有中国最为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陕南的秦巴山地之间聚集着秀丽的自然山川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是,目前陕西省旅游产业布局中只有西安市一个旅游增长极,不利于全省范围内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体系的建立。根据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陕西应努力改变1个中心和4条线路的传统格局,培育延安市和汉中市2个新的旅游增长极,建设1个“大中心”,2个“小中心”,4条旅游主线和相应的4条旅游支线,以促进全省旅游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 增长极;陕西旅游业;空间布局;新构想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9107(2001)0320086204
一、区域旅游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
——经济增长极
增长极最早是由法国学者弗朗索瓦・普劳克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1]。普劳克斯的经济增长极理论仅仅是从经济部门的角度提出来的,与经济地域空间无关。后来它被其他学者逐渐转化为一个“空间单位”的增长极,即某一具有高创新能力、高增长率并能促进周围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区位,也称增长中心[2]。增长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极化效应,即对周围地区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吸引周边地区资源到极点来;也具有一定的扩散效应,即经济要素从核心区向外围扩散、延伸,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对增长极理论的延伸是经济的点——轴开发模式和网络模式。点——轴模式即增长极(点)之间通过交通、动力、水源供应线相互连接,形成轴线,轴线首先为区域增长极服务,一旦形成,又可以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聚集,并产生新的增长点。在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区域,进一步开发又可以采取网络开发模式。当然,网络的形成必须是在经济发达的基础之上。
由于旅游吸引物分布不均,易于形成区域旅游资源的垄断,加上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旅游业中所发挥的中心作用,在大城市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极易形成旅游增长极。同时,旅游者的高度流动性的特征,决定了旅游增长极之间旅游轴线形成的可能性,从而易于形成旅游点—轴的产业发展模式,并进一步形成旅游发展网络。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不能走孤立的道路,必须建立以多个旅游增长极为节点的旅游线路与网络体系。
α[收稿日期]2001201203
[作者简介]苟小东(1973—),男,宁夏隆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讲师,硕士。
二、陕西省旅游资源与环境特征分析
陕西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各类人文、自然和社会旅游吸引物因素极为丰富,类型多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素有“天然的历史博物馆”之美誉。在全省的35750处文物点中,古遗址有10497处,古墓葬有4368处,石窟寺557处,古建筑2604处,石刻143处,近现代史遗迹1090处,近现代代表建筑367处,其它文物点1374处。全省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74座,馆藏文物56万件(组),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组),国宝123件(组),列全国首位。陕西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从地理特征上看,陕西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具有中西部交接的区位优势。地势总体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南北纵长近900公里,而东西跨度最宽处也不超过500公里,南北狭长的地理特征和多样的气候条件使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由北到南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和陕南秦巴山地,分别占总面积的45%、19%和36%。
陕北长城以北为沙漠景观,以南为黄土高原景观,其梁、塬、峁、沟等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地貌旅游资源。延安是中国的摇篮,党和毛在延安13年,领导中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留下了许多保存完好的遗址和可歌可泣的事迹。现有纪念地和旧址350多处,被列入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又被提到前所未有过的高度。随着山川秀美工程的实施,这里的生态环境将大大改善,旅游吸引力将与日俱增。
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而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人口稠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面积不到全省五分之一,但在中国历史上,曾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生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先祖们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和物质财富。著名的秦始皇陵及被誉为“世界第奇迹”的秦兵马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成为世界超级旅游吸引物资源,还有因珍藏佛祖释加牟尼真身舍利及大批唐朝稀世珍宝而享誉海内外的皇家寺院法门寺,有西汉魏晋隋17座帝王陵和唐18座帝王陵,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西安古城墙,有中国最大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古城西安,闻名世界的古代东西大通道“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陕西纵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历代蕴育的历史文物古迹远不至地面现存的文物,地下文物埋藏极其丰富,其价值甚至远远超过地面现存文物。随着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逐步建成,还将促使这一地区的农业旅游快速发展起来。
陕南的秦巴山地主要是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秦岭、巴山之间西有汉中盆地,东为安康盆地。秦岭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划中的重要界线,复杂的地质与气候条件孕育了奇异的地貌、水体、气候和多彩多姿的动植物旅游资源,陕西现有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多数分布于此,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然而,目前这一地区的旅游产业仅限于秦岭北坡一带(如华山、翠华山、朱雀森林公园、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广大南部山区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综上所述,陕西省旅游吸引物丰富多样,在空间上呈现出了广泛分布、相对集中和南中北呈明显地带性特征。以历史文化著名于世的陕西,由于其省会西安是十一代王朝建都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古都,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其文物古迹类旅游吸引物和现代经济与文化建设成就吸引物资源则主要集中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一带。秀丽的自然山川和动植物风景资源则多集中分布于陕南的秦巴山地之间。而陕北则拥有以浓郁的黄土风情和塞上风情为特色的黄土地文化,中国现代在陕西境内的纪念地及遗址也主要分布于延安市及其周围地区。广泛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为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形成全省合理的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布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旅游业开发现状
经过20年的长足发展,陕西省旅游产业开发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省会西安为中心,以文物古迹为特色的10大旅游区(西安古都旅游区、临潼旅游区、咸阳帝王陵旅游区、法门寺佛文化旅游区、华山旅游区、太白山旅游区、延安“三黄一圣”旅游区、终南山
78
第3期 苟小东等:陕西省旅游产业布局的新构想
旅游区、汉中“两汉三国”旅游区、榆林塞上风光旅游区)和东西南北4条传统旅游线路,“丝绸之路”、西安古都文化游、“三国”游、黄土风情游和黄河精选游等5条专项旅游线路,旅游活动项目不断丰富,由旅游点向旅游线路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然而,陕西省目前仍仅有1个旅游增长极——西安,其对外辐射与扩散效应有限,不利于形成全省范围内的旅游产业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体系的建立。2000年陕西全省接待海外游客71.28万人次,其中
西安接待65万人次,占总数的91.2%;全省旅游创汇共2.8025亿美元,其中西安创汇2.7亿美元,占
全省的96.3%;全省接待国内游客共3060万,其中西安接待1500万,占总人数的49%;国内旅游收入127亿元,其中西安为79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
的62.2%(图1)。西安市旅游业在全省旅游业中的极化效应太强,导致陕西省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结构畸形发展,影响了其它地市,特别是陕南和陕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应积极培育新的旅游增长极,建设旅游点——轴线,促进旅游增长中心城市对外的扩散与辐射效应,并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
。
图1 西安市旅游业与省内其它地方旅游业对比图(2000年)
四、旅游“中心”及线路的优化组合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1997年)中作出了全省1个旅游中心——西安和东西南北4条旅游线路的规划。应当看到,这个中心和4条线路为陕西省旅游产业的全面开发和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交通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明显感到1个中心和4条线路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西安单增长极的扩
散和带动效应有限,而且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因此,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结合陕西省旅游资源与环境特征,提出应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个“大中心”、2个“小中心”、东西南北4条“旅游主
线”及相应的4条“旅游支(辅)线”共旅游线路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构思。具体布局如下:
1个“大中心”是指西安,这是毫无疑问的,并以
关中地区为基础,形成全省旅游产业的主体部分。
2个“小中心”指陕北的延安市和陕南的汉中
市,并形成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旅游带和以汉中为中心的陕南旅游带,作为陕西旅游产业布局的“两翼”。在陕南陕北各培育建设1个次一级的旅游中心城市,主要出于陕西南北地域狭长,南、中、北自然环境不一,旅游资源特色各异的考虑。延安和汉中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较强的独特性,文化底蕴深厚,可以代表陕北和陕南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色,且有利于陕西旅游网络向大西北、大西南延伸和外向联网。
4条“旅游主线”是指:
东线:西安-临潼-华山;
西线:西安-咸阳-乾陵-法门寺-宝鸡;北线:西安-铜川-黄陵-壶口-延安;南线:西安-佛坪-洋县-汉中-勉县。4条“旅游支线”分别为:
8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卷
东线:西安-阎良-蒲城-合阳-韩城;西线:西安-朱雀-楼观台-太白森林公园-五丈原-钓鱼台-天台山风景区;
北线:西安-延安-绥德-米脂-佳县-榆林-神木;
南线:西安-榨水-安康-岚皋。
开发建设这4条旅游支线,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西安大中心超级增长极对外扩散效应和带动效应的发挥;旅游支线和旅游主线相连又可形成东西南北4条旅游环线,避免了游客走回头路。西支线和南支
线基本上以自然旅游风景为特色,不但有利于陕西
全省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而且对旅游产品结构在内容上的优化调整,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本文在实地考察与撰写过程中,得到陕西师大马耀峰教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张耀辉.区域经济理论与地区经济发展[M ].北京:中
国计划出版社,1999.
[3]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便览2001[M ].北京:中国
旅游出版社,2001.
A New Conception of Tour is m Spa ti a l D istr ibution i n Shaanx i Prov i nce
GOU X iao 2dong 1 ZHAN G Yan 2 W AN G Y i
1
(1.N orthw est S ci 2T ech U n iversity Of A g ricu ltu re A nd F orestry ,Y ang ling ,S haanx i 712100,Ch ina ;
2.Gu ilin E d uca tiona l Colleg e ,Gu ilin ,Guang x i 541001,Ch ina )
Abstract :Tou ris m in X i’an has been w ell developed in the past decades to p lay a dom inating ro le in the econom ic grow th of the shaanx i p rovince .How ever ,the un reasonab le spatial structu re of tou ris m in Shaanx i ,due to X ian being the un ique tou ris m grow th po le ,has been affecting the in tegral tou ris m devel 2opm en t in Shaanx i
.T h is has also been one of the m o st i m po rtan t reason s w hy tou ris m in Shaanx i has de 2velop ed m o re slow ly than som e o ther p rovinces in the past 10years .A fter analysing the cu rren t situati on of tou ris m developm en t and the tou ris m resou rces in the no rth ,m iddle and sou th of Shaanx i ,a new con 2cep ti on of tou ris m sp atial distribu ti on in Shaanx i is offered based on the econom y grow th po le theo ry .T he concep ti on dem ands that tw o sub 2cen ters (Yan’an in the no rth and H anzhong in the sou th )be bu ilt besides X i’an as the b iggest tou ris m cen ter ,and that besides the ex isting fou r tou r rou tes ,fou r o ther co rrespond 2ing tou r rou tes be develop ed and bu ilt to rati onalize the spatial structu re of tou ris m indu stry in the w ho le p rovince .
Key word :econom ic grow th po le theo ry ,tou ris m in Shaanx i ,spatial distribu ti on ,new concep ti on
9
8 第3期 苟小东等:陕西省旅游产业布局的新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