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将以《新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1)班共有50名学生,根据五年级期末检测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但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最佳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更大的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首先安排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方程和列方程的经验,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本册教科书把分数的计算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三个单元,重在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百分数”与分数运算的教学穿插安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本册教科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物体的体积及其相应的计量单位,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教科书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习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来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科书安排三次。“表面积的变化”让学生利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已有认识,通过拼新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表面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总结、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大树有多高”大树有多高结合学生对比的认识,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比的认识,体会比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算出它们的普及率”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调查活动,搜集整理获得的数据,进一步丰富对百分率的理解,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正确计算分数乘法算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正确计算分数除法算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5、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与小数分数互化,掌握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关系。
难点:
1、理解乘法计算方法 ,完善知识结构。
2、理解除法计算方法。
3、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4、综合整理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增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过程,熟练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经验。
3、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据指定的可能性(分数)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4、经历用应用百分数的意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二)数学思考:
1、在认识倒数、比的意义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2、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百分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调查活动的全过程,学会收集、整理、加工、描述数据的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根据指定的可能性(分数)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替换(置换) 、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以及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时间与综合应用”等活动,了解数学的知识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2、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的数学活动。
4、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开展帮教结对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对后进生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6、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7、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8、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学有所得。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时间 | 进度计划 | 课时 |
第1周 | 9月1日至9月9日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 《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实际问题》 | 5 |
第2周 | 9月13日至9月16日 |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简单的单位换算》 | 5 |
第3周 | 9月19日至9月23日 |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混合练习》 《回顾与整理》 《练习与应用1、2》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 5 |
第4周 | 9月26日至9月30日 | 《分数与整数相乘》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1》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2》 | 5 |
第5周 | 10月1日至10月7日 | 国庆节 | |
第6周 | 10月17日至10月21日 | 《分数与分数相乘》 《分数连乘及其实际问题》 《分数连乘及其实际问题练习》 | 5 |
第7周 | 10月24日至10月28日 | 《认识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回顾与整理》 | 5 |
第8周 | 10月31日至11月4日 | 《分数连乘和乘除混合》 《分数连乘和乘除混合练习》 《回顾与整理》 | 5 |
第9周 | 11月7日至11月11日 | 《练习与应用1、2》 《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 5 |
第10周 | 11月14日至11月18日 | 期中复习 | 5 |
第11周 | 11月21日至11月25日 | 期中考试 | 5 |
第12周 | 11月28日至12月2日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1、2》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1》 | 5 |
第13周 | 12月5日至12月9日 |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3》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练习3》 | 6 |
第14周 | 12月12日至12月16日 |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的练习》 《百分数与分数的相互改写1、2》 | 5 |
第15周 | 12月19日至12月23日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求百分率》 《求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练习1、2》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 7 |
第16周 | 12月26日至12月30日 | 《税率的含义以及有关实际问题》 《折扣的含义以及有关实际问题》 《纳税、利息和折扣的练习》 | 5 |
第17周 | 1月2日至1月6日 |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1、2》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练习1、2》 《回顾与整理》 | 5 |
第18周 | 1月9日至1月13日 | 《练习与应用1、2》 《互联网的普及》 | 2 |
第19周 | 总复习 |
第20周 | 期末考试 | ||
第21周 | |||
第22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