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共有51名学生。他们整体素质较高,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他们活泼好动,但约束力较差。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探索活动主题。
二、教材分析
地方课程内容分为《传统文化》、《国防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和《中华大家庭》。本学期学习《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和《中华大家庭》。
(一)传统文化方面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二)环境教育方面
本册教材包括“美丽的家乡”“珍爱生命”“简朴生活”“绿色志愿者”和“童眼看法规”。通过学习了解周围的环境,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坏境、勤俭节约地 习惯。
(三)中华大家庭方面
本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设置问题等方式介绍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初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节日,语言,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内容。通过“想一想”“查一查”“测一测”“找一找”等模块丰富学生的知识,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练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课内完成,不占课外时间。学生反映:地方课实而又亲切,总是以家乡的东西,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材的内容大多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学习素材,学生有兴趣思考和讨论,而不是直接灌输答案,有利于学生在讨论或调查澄清的过程中,开动脑子,处处反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
要转变教师即是知识权威的错误观念,让地方课程的教学能得到各层面的支援,如家长等。我们采用“问问别人”方式,让学生回家了解一些本地情况,上课时又相互介绍,相互补充,以达到家庭、社区资源的结合,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不断加入更多的新鲜内容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要不断将“变化”的材料充实到教材中。除了传统内容,还要补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本地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成就等更多新鲜内容。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时间) | 教学内容 | 课时 | 备注 |
第一周(2012.2.8-2.12) | 传统文化:孔子 | 1 | |
第二周(2012.2.13-2.19) | 传统文化:孟子 | 1 | |
第三周(2012.2.20-2.26) | 传统文化:晏子 | 1 | |
第四周(2012.2.27-3.4) | 传统文化:孔融 | 1 | |
第五周(2012.3.5-3.11) | 传统文化:黄河 | 1 | |
第六周(2012.3.12-3.18) | 传统文化:泰山 | 1 | |
第七周(2012.3.19-3.25) | 传统文化:歇后语、民谣 | 1 | |
第八周(2012.3.26-4.1) | 中华大家庭:第一课 | 1 | 3月31号、4月1号上课,本周上班7天 |
第九周(2012.4.2-4.8) | 中华大家庭:第二课 | 1 | 4月2-4号清明节休息 |
第十周(2012.4.9-4.15) | 中华大家庭:第三课 | 1 | |
十一周(2012.4.16-4.22) | 中华大家庭:第四课 | 1 | |
十二周(2012.4.23-4.29) | 中华大家庭:第五课、第六课 | 1 | 4月28号上课 4月29号休息 |
十三周(2012.4.30-5.6) | 中华大家庭:第七课、第八课 | 1 | 4月30号、5月1号休息 |
十四周(2012.5.7-5.13) | 中华大家庭:第九课、第十课 | 1 | |
十五周(2012.5.14-5.20) | 中华大家庭:第十一课、第十二课 | 1 | |
十六周(2012.5.21-5.27) | 环境教育:美丽的家乡 | 1 | |
十七周(2012.5.28-6.3) | 环境教育:珍爱生命 | 1 | |
十八周(2012.6.4-6.10) | 环境教育:珍爱生命 | 1 | |
十九周(2012.6.11-6.17) | 环境教育:简朴生活 | 1 |
(2012.6.18-6.24) | 环境教育:简朴生活 | 1 | 6月22-24号端午节休息 |
二 十 一 周 (2012.6.25-6.29) | 环境教育:绿色志愿者环境教育:童眼看法规 | 1 | |
二 十 二 周 (2012.6.3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