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7:19:49
文档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年级:2008级地理科学姓名:冯文佳学号:0810********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一课时)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析(一)、课程标准原文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课程标准解析课程标准中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2、水循环的
推荐度:
导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年级:2008级地理科学姓名:冯文佳学号:0810********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一课时)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析(一)、课程标准原文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课程标准解析课程标准中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2、水循环的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一   必修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 学 设 计

    年级:2008级地理科学           

姓名:冯文佳

    学号:0810********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一课时)

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解析

(一)、课程标准原文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课程标准解析

       课程标准中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掌握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各环节在水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思考人类对各个环节的影响会如何影响水循环。

3、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17岁左右,这是一个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充满叛逆、矛盾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

  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通过前面的几章的学习,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道了地球因为接收太阳辐射而具备温度,因而水会蒸发,因为水循环是一个自然现象,所以他们多少对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于阅读和使用地图已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但要在地图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甚至运用多幅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分析时,他们就有难度了,因此需要通过多读图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他们对事物已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数据对他们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如:陆地上的水体的构成是无法通过数字来感受的,这就需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阻燃现象加以视觉化,将数据与学生所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作形象的比较,从而使抽象的、空洞的变成切实的、能感受的。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水的各种形态在地球上分布范围及数量特点,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垫下基础。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及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淡化。

2、知识结构关联图

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存在空间:海洋、陆地、大气

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然界的水循环

动力:太阳辐射、重力等

陆地水体:地表水、地下水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塑造地表形态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意义

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环节:蒸发蒸腾、下渗、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

下渗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1)、教学重点的确立依据

   学习地理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读图归纳出课本中的相关知识,所以本节就要求学生从水循环示意图,说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水循环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

(2)本节没什么难点,本节视野虽是整个水圈,但综合以后的教学,落脚点还应放在陆地上。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运用图3.1了解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构成,认识陆地水尤其是人类所能利用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2)能运用图3.2思考分析陆地各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3)能绘画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4)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读图、分析、绘图、案例思考分析、小组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水循环运动,认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2)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演示法  地图发  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行为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们人的组成部分中那种成分最多?自然界中的生物的生长最需要的是什么?(学生一起回答)不错,是水的存在与否。水的存在才使得地球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听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向学生提问,导入新课。学生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老师的解答,充满对本节知识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过渡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巩固学习水循环的方法和步骤。

新课的学习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各种形态的关系分布特点及数量特点。

看书归纳解答教师带领并监督学生读书增强学生独自思考学习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知道了地球上的水由陆地水、大气水、海洋水组成,那么我们下面来学习陆地水的构成形式。

巩固学习水循环的方法和步骤。

陆地上的水体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构成,这些水体占全球储水量的多少?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的哪些水体?这些水体占全球水量的多少?淡水又是怎样分布的? 

学生通过看书和读图来概括出答案老师带领学生看书读图,并适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在看书读图时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自学、思考和读图分析,使学生能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活动1

1、河流的补给中涉及哪些水体?

   2、假设河流与湖泊有水位差异,它们的补给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分小组看图讨论,得出结论。老师监督并辅导学生读图,并在黑板上画出河流与湖泊补给关系示意图。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式。
过渡老师提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句诗描写的对吗?问什么?从而引出水循环知识的学习。

巩固学习水循环的方法和步骤。

水循环活动

2

读图分析水循环发生在那些领域,涉及到那些圈层,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学生思考总结得出结论老师监督辅助学生读图并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活动

3

读图看书,解释水循环的概念。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老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读图的情况。培养学生形成思考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活动

4

水循环的概念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老师通过画水循环的示意图总结出水循环的概念加强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
活动

5

水循环的类型看示意图得出答案老师讲解示意图,增强学生的理解加强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水循环,那么它对自然界有什么影响,对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有什么影响呢?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巩固学习水循环的方法和步骤。

活动6

黄河断流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老师提问并分析解答材料中的几个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循环的意义通过对黄河断流的了解,那么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老师监督学生阅读并板书意义

增强学生的归纳能力
结束语水循环在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在自然界中是不停运动着的,那么海洋中的水又是怎么运动的呢?海水的运动有什么意义?请大家下去预习第二节的内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四、板书设计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

⑴含义: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海洋水

⑵水圈的构成    陆地水

大气水

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3、河流的水源补给及汛期                                                            

大气降水补给: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湖泊水补给

 ⑴ 不同的补给类型        地下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冰雪融水补给(长年的)

⑵ 降水补给:降水量的变化  季节性变化 年际变化

⑶冰雪融水补给:气温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含义: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类型

根据水循环的发生领域,可将水循环的类型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大气降水、下渗、蒸发蒸腾、凝结、地下地表径流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植物蒸腾,其中地表径流是最主要的环节。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⑴ 水循环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⑵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⑶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附:教学设计流程图

文档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年级:2008级地理科学姓名:冯文佳学号:0810********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一课时)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析(一)、课程标准原文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课程标准解析课程标准中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2、水循环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