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72008学年度汕头市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四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7:04:11
文档

20072008学年度汕头市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四

2007—2008学年度汕头市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四(自然地理下)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右图回答1—4题。1.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2.甲地形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盐碱化D.沙尘暴3.乙地形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甲地形区,是因为乙地A.地势较高B.纬度较高C.植被较少D.云量较少4.京杭运河在M、N两处的流向是A.均向北B.
推荐度:
导读2007—2008学年度汕头市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四(自然地理下)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右图回答1—4题。1.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2.甲地形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盐碱化D.沙尘暴3.乙地形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甲地形区,是因为乙地A.地势较高B.纬度较高C.植被较少D.云量较少4.京杭运河在M、N两处的流向是A.均向北B.
2007—2008学年度汕头市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四

(自然地理下)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右图回答1—4题。

1.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甲地形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盐碱化    D.沙尘暴

3.乙地形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甲地形区,是因为乙地

    A.地势较高    B.纬度较高    C.植被较少    D.云量较少

4.京杭运河在M、N两处的流向是

    A.均向北          B.均向南    

    C.M向北、N向南        D.M向南、N向北

右图为我国东部某镇示意图(等高线数值为米)。回答5—7题。

5.图中ab河流流向为    

    A.由东北向西南流   

    B.由西北向东南流   

    C.由北向南流    

    D.由西南向东北流

6.该镇拟建一个化工厂,从保护环境考虑,应建在该镇的    

    A.西北郊        B.西南郊  

    C.东北郊        D.东南郊

7.宜在该地建立的优势产业是   

    A.葡萄酒酿造业        B.橡胶加工业       C.制茶业       D.棉纺织业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下图回答8—9题。

8.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9.图中甲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读右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11.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造成农田局部低洼,形成积水,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2.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        

    A.煤炭    B.机械产品    C.棉花    D.粮食

读我国某地区景观图,完成13--15题

13.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天山              D.内蒙古高原

14.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15.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利用地下水资源          D.工矿开发

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回答16—17题。

16.1951~2002年,我国

    A.各地都增温        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17.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

右图中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地区分布的四种农作物。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示四个地区与其农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A.①水稻 ②春小麦 ③冬小麦 ④甜菜  

    B.①天然橡胶 ②玉米 ③咖啡 ④剑麻

    C.①咖啡 ②水稻 ③甜菜 ④黄麻    

    D.①油棕 ②甘蔗 ③棉花 ④春小麦

19. ① ② ③三地区共同面临的天气灾害是

    A.寒潮         B.台风(飓风)   

    C.沙尘暴        D.干旱

右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20题。

20.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处回归沙漠带,但却呈现出一片生机的“绿洲”。据此回答21—23题。

21.广东省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原因是

    A.虽属于干旱地区,但河流众多,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B.夏秋季节,常有台风雨缓解副热带高压控制所造成的旱情

    C.濒临太平洋,深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    

    D.地处低纬度,信风可带来丰沛降水

22.关于广东省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       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D.地势平缓,地表受流水侵蚀切割较轻

23.关于广东省丘陵山区的开发说法正确的是

    A.开发历史较晚,几百年前还是原始地       B.人均耕地少,人地关系矛盾突出

    C.非耕地资源粗放经营,经济效益低         D.常年受下沉气流控制,生物品种单一

2004年入秋以来,华南地区出现了50年以来罕见的干旱。回答24—26题。

24.造成广东干旱的主要原因有

    A.生产生活用水大幅度增加                B.台风的正面袭击少,台风雨少

    C.大气中水汽含量少,冷空气来临也难以产生降水

    D.北回归线经过,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25. 这次干旱造成的重要影响有

    A.水资源供需矛盾比往年更加突出        B.土地沙漠化现象比往年更为严重

    C.土地盐碱化现象比往年更为严重        D.海洋赤潮、咸潮等水害比往年更严重

26.面对干旱,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A.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改变降水的空间分布

    B.对干旱区人口进行迁移,彻底解决用水难问题

    C.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调配水资源       

    D.停止各种产业活动,对抗干旱

读下图,回答27—28题。

27.中国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A.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B.靠天养畜,过度放牧 

    C.大水漫灌,土壤盐渍化

    D.过度开采地下水

28.在“我国防护林分布示意图”中,A、B、C、D四个防护林体系,主要发挥水土保持环境效益的是

    A.A    B.B    C.C    D.D

29.雾淞通称“树挂”,其形成过程是:空气中湿度比较大,白天的气温比较高,空气中的水分在白天形成雾,而接近晚上,随着气温的降低,雾气和水汽遇凝华在枝叶上形成冰晶。雾凇已成为非常宝贵的气候旅游资源,下列哪个地区和季节最容易观赏到雾凇    

    A.东北地区    B.南方地区

    C.冬季    D.夏季

30.上图为“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及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低于10人    B.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0人

    C.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D.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80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80分)

31.(19分)流域是一个相对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4分)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4分)

    

(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8分)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3分)

32.(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新社汕头2006年5月18日电:5月19日,台风“珍珠”在广东汕头澄海和饶平之间登陆,横扫汕头共八个小时。

  台风登陆时给汕头市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出现9至10级、阵风12级大风及黑色暴雨信号。 

汕头市从5月16日8时到18日8时各地降水量超400毫米,其中中心城区达425.3毫米,该市因台风造成多处路段、街道、住宅小区、农田水浸,汕头市区路面基本受浸,最深处达1.6米,一部分房屋倒塌,回港避风渔船也因狂风碰伤撞伤甚至沉没。部分地方发生滑坡,至记者发稿时已有2名儿童死亡,2名老人受伤。

台风“珍珠”造成汕头直接经济损失达25.59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13.62亿元,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5.31亿元,水利设施损失零点72亿元,损坏水闸97座,损坏护岸94处。受灾人数近350万。

(1)简要说明台风“珍珠”对汕头地区的影响较广东其他地区严重的主要原因。(4分)

(2)与以前相比,我国现在受台风影响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少,但经济损失大大增加,试分析原因。(8分)

(3)台风可能诱发哪些地质灾害?假如你有一亲戚在汕头附近的山区发展农业,他的房子刚好建在山麓,当台风“珍珠”即将登陆汕头时,为了他的人身安全,你会给他什么建议?(4分)

33.(21分)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列柱状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六个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西南地区、c是东北地区、判断图中其他字母表示的区域,并以b为例,说明判断理由。(8分)

(2)分析e、f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自然原因。(5分)

(3)说明c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4分) 

(4)a地区降水不少,为什么旱灾粮食损失量占本区气象灾害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大?试分析原因。(4分)

34.(8分)2004年1月中旬后期,受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广东省出现了一段相对偏冷期。省及时发出了紧急通知,要求做好防低温冻害工作,通知说,这次全省降温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对广东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将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提醒,要做好农牧水产养殖业的安全防寒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冻害损失。读下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这一降温过程中全省日平均温度小于10℃的持续时间有_______天。(2分)

(2)这一天气现象可能是       (        )(2分)

    A.受暖锋影响             B.受冷锋影响   

    C.受准静止锋影响         D.受台风影响 

(3)在这一降水过程中,我省部分地区降了冰粒,出现了冻雨、雨夹雪天气。该天气主要出现在我省的______        ___部地区。(2分)

(4)该寒冷天气对广东省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2分)

    A.湛江地区的荔枝、龙眼、香蕉等果树受灾最严重

    B.粤中、北地区冬种蔬菜受灾最严重

    C.广深高速因路面结冰,被迫封闭分流

    D.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老人病等患者就诊的人数骤增

35.(16分)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海拔较高的山顶种植用材林的原因是                             。(2分)

(2) 这种山上和山下布局不同农业部门的空间发展模式被称作               农业,它是以                                 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4分)

(3) 图中的鱼塘除了发展渔业外,在雨季时还可       ,旱季时保证农业       。(4分)

(4) 南方丘陵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            ,但要真正实现,必须首先解决                       问题。(6分)

2007—2008学年度汕头市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四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ADCDCCBD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ADBBDADBA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BCABBCBCADBCABBDACAD
31.(共19分)

(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每点1分,共4分)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2分)           C支流:发展航运。(2分)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4分)

    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4分)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3分)

32.(共16分) 

(1)台风正面登陆汕头,带来的狂风有强大的摧毁力、特大暴雨引发洪涝。(4分)

(2)人员伤亡较少的原因: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准确预报;(2分)组织得力,采取了防范、避险措施,效果显著。(2分)

经济损失加大的原因: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台风主要登陆的东南沿海平原地区,产业密集,经济发达;(2分)加上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损失程度加重。(2分)

(3)滑坡、泥石流(2分)为了防范滑坡等地质灾害,及时离开山区的房子,暂时搬到安全的地区。(2分)

33.(共21分)

(1)b是西北地区(1分)、d是华南地区(1分)、e是华北地区(1分)、f是长江中下游地区(1分)。

依据:b区的A值大,但B、C值小,且全年旱,符合西北地区的特点(全年干旱,旱灾对本区影响大,但耕地受灾面积占全国比重少,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比重少的特点。)(4分)

(2)e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3分)。

f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2分)

(3)森林火灾(2分);遥感技术(2分)。

(4)本区虽然降水较多,但由于是石灰岩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导致地表干旱。(4分)

34(每题2分,共8分)

(1)10    (2)B       (3)北         (4)B、D(全选对才得分)

35.(共16分)

(1)海拔较高,气温低,植物生长慢(2分)             (2)立体(2分),林果 (2分) 

(3) 储存水源(2分)   灌溉水源(2分)  

(4)水土流失(2分)   封山育林(2分)  农村生活用能(2分)

文档

20072008学年度汕头市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四

2007—2008学年度汕头市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四(自然地理下)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右图回答1—4题。1.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2.甲地形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盐碱化D.沙尘暴3.乙地形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甲地形区,是因为乙地A.地势较高B.纬度较高C.植被较少D.云量较少4.京杭运河在M、N两处的流向是A.均向北B.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