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MBA/MPA/MPAcc考试大纲)
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包括MBA/MPA/MPAcc/MEM/MTA等专业联考)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专业学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确保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考查目标
1、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3、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问
试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数学基础 75分,有以下两种题型:
问题求解 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条件充分性判断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逻辑推理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写作 2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共65分
考查内容
一、数学基础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两种形式来测试。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MBA真题数学部分的对比:
时间 模块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数 | 保持09年水平 | 在10年的基准上增加了对整数的考查 | 保持11年的水平 |
式 | 保持09年水平 | 保持10年水平 | 保持11年的水平 |
值 | 保持09年水平 | 保持10年水平 | 保持11年的水平 |
方程 | 保持09年水平 | 保持10年水平 | 保持11年的水平 |
不等式 | 保持09年水平 | 保持10年水平 | 保持11年的水平 |
数列 | 保持09年水平 | 保持10年水平 | 保持11年的水平 |
平面几何 | 保持09年水平 | 保持10年水平 | 保持11年的水平 |
立体几何 | 删除 | 继续删除 | 继续删除 |
空间几何体 | 新增考点 | 将“圆柱体”微调为“柱体” | |
解析几何 | 保持09年水平 | 保持10年水平 | 保持11年的水平 |
排列组合 | 保持09年水平 | 保持10年水平 | 保持11年的水平 |
概率 | 保持09年水平 | 保持10年水平 | 保持11年的水平 |
数据描述 | 新增考点 | 保持11年的水平 | |
函数 | 保持09年水平 | 增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 保持11年的水平 |
其它部分 | 根式、高次方程,函数会影响其它模块的考题 | 根式、高次方程,函数会继续影响 |
|
(一)算术
1.整数
(1)整数及其运算
(2)整除、公倍数、公约数
(3)奇数、偶数
(4)质数、合数
2.分数、小数、百分数
3.比与比例
4.数轴(实数、有理数、无理数)与绝对值
(二)代数
1.整式
(1)整式及其运算
(2)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
2.分式及其运算
3.函数
(1)集合
(2)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增减性)(保留2012年1月新增加考点)
4.代数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考点热点难点重点!
(3)二元一次方程组
5.不等式
(1)不等式的性质
(2)均值不等式
(3)不等式求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
6.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3题)
(三)几何
1.平面图形-重视计算,非证明
+(1)三角形
+(2)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3)圆与扇形
2.空间几何体(保留2012年1月新增加考点)重视计算,非证明
(1)长方体
(2)圆柱体——棱柱,圆柱
(3)球体
3.平面解析几何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
(3)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四)数据分析
l.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2)排列与排列数
(3)组合与组合数
2.数据描述
(1)平均值
(2)方差与标准差 (保留2012年1月新增加考点)
(3)数据的图表表示
直方图,饼图,数表。
3.概率
(1)事件及其简单运算
(2)加法公式
(3)乘法公式
(4)古典概型-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5)伯努利概型
2.如图2,是直角三角形,为正方形。已知分别是的边长,则:
(A)
(B)
(C)
(D)
(E)
参:A
解析:这题比较简单 我用的是三角形相似比原则:
这样就可以得出a(a-c-b)=0
而a是边长不为0,所以a=b+c
13.某公司计划运送180台电视机和110台洗衣机下乡,现在两种货车,甲种货车每辆最多可载40台电视机和10台洗衣机,乙种货车每辆最多可载20台电视机和20台洗衣机,已知甲、乙种货车的租金分别是每辆400元和360元,则最少的运费是
(A) 2560元 (B)2600元
(C) 20元 (D)2580元
(E) 2720元
参:B
4. 在一次商品促销活动中,主持人出示一个9位数,让顾客猜测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该9位数中从左到右相邻的3个数字组成的3位数,若主持人出示的是513535319,则顾客一次猜中价格的概率是
(A) (B)
(C) (D)
(E)
参:B
【解析】:总的可能性是513,135,353,535,353,531,319 共6 种(其中353 两次重复,只算一次),则猜中的只有1种,所以
p = 1/6
二、逻辑推理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断和综合,以及相应的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试题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1、某岛男性居民分为骑士和无赖。骑士只说真话,无赖只说假话。骑士又分为贫穷的和富有的两部分。有一个姑娘,她喜欢贫穷的骑士,一个男性公民只讲了一句话,使得这姑娘确信他是一个贫穷的骑士。以下哪项可能是该男性公民所讲的话?
A、我不是无懒;
B、我是贫穷的骑士;
C、我很穷但我不说假话;
D、我不是富有的骑士;
E、我爱你并且也是你爱的人。
【解题思路】:(选D)
A选项分析:选A不能够排除任何一个人。骑士说真说,富有的骑士和贫穷的骑士都会说“我不是无赖”这句话;而无赖是说假话,他也会说“我不是无赖”。
B选项分析:可以排除掉富有的骑士,骑士都说真话;但无法排除无赖,因无赖说这句话时,是属于题目假设无赖说假话这个假设条件的。
C选项分析:可以排除掉富有的骑士;但无法排除无赖,这句话对于无赖来说也是为假的,是符合题意的。
D选项分析:可以排除掉富有的骑士,因富有的骑士说真说,他不会说这句话的;无赖也不能说这句话,因为无赖本身就不是富有的骑士,对无赖来说,这句话为真,但无赖不能说真话,所以不符合题意;只有贫穷的骑士会说这句话,且符合题意为真。
E选项分析:是属于爱情专业方面的知识,大纲明确规定是不考专业知识的。
【试题延伸】:
如果姑娘要选一个富有的骑士,她只需要问一句话,就可以立即判断是不是她想要选的人,那么她会问那一句话呢?——“你是贫穷的骑士吗?”
她会得到的回答:
富有的骑士:“不是,我不是贫穷的骑士。”——为真
贫穷的骑士:“是的,我是贫穷的骑士。” ——为真
无赖:“是的,我是贫穷的骑士。” ——为假
只要是回答“不是”的人,则就是姑娘要选的富有的骑士。
2、相传古时候某国的国民都分别居住在两座城中,一座“真城”,一座“假城”。凡真城里的人个个说真话,假城里的人个个说假话,两个城市的居民相互走动。一位知晓这一情况的国外游客来到其中一座城市,他只向遇到的该国国民提了一个问题,就明白了自己所到的是真城还是假城。下列哪个问句是最恰当的?
A、你是真城的人吗?
B、你是诚实的人吗?
C、你是不说假话吗?
D、你住在假城吗?
E、你是这座城的人吗?
【解题思路】:(选E)
依条件知,真城人说真话,假城人说假话。且两个城市的人互相走动,即每个城里两种人都有。穷举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列表:
情况
选项 | 在真城 | 在假城 | 结论 | ||
真城人 | 假城人 | 真城人 | 假城人 | ||
A你是真城的人吗?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无法判断 |
B你是诚实的人吗?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无法判断 |
C你是不说假话吗?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是的 | 无法判断 |
D你住在假城吗? | 不是 | 不是 | 不是 | 不是 | 无法判断 |
E你是这座城的人吗? | 是的 | 是的 | 不是 | 不是 | 可以判断 |
【试题延伸】:
一个人走到一个交叉路口,前面有两条道路,已知道一条是通往天堂的,一条是通往地狱的。这个人在叉路口想起一个传说,说是在叉路口一定会碰见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天使是从天堂来的,他说真话;另一个是魔鬼是从地狱来的,他只说假话。这个时候他果然看到了叉路口有两个小人,于时他上前去只问了一句话,就可以知道哪条路是去天堂的,哪条路是去地狱的,请问他问哪句话才能找到自己想去的路?——(指着其中的任一条路问)你是从这条路来的吗?
情况
问句 | 指去天堂的路 | 指去地狱的路 | 结论 | ||
天使 | 魔鬼 | 天使 | 魔鬼 | ||
你是从这条路来的吗? | 是的 | 是的 | 不是 | 不是 | 可以判断 |
3、某岛主要居民是骑士和无赖两部分。骑士只说真话,无赖只说假话。甲和乙是该岛上的两个居民,关于他们,甲说,“或者我是无赖,或者乙是骑士。”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A、甲和乙都是骑士;
B、甲和乙都是无赖;
C、甲是骑士,乙是无赖;
D、乙是骑士,甲是无赖;
E、无法断定。
F、【解题思路】:(选A)
碰到“或者……或者……”句型时,其一为真则整句为真,两者都为假则整句才为假;
碰到“……和……”句型时,两者都为真才整句为真,其一为假则整句为假;
(1)假设甲为无赖,则上句中“或者我是无赖”为真,其一为真则整句为真,说明上述话是真话,而无赖必须说假话,不符合题意。则甲必不为无赖,甲是骑士。
(2)假设甲为骑士,则甲说的那句话必要为真,而前半句“或者我是无赖”为假,则后半句“或者乙是骑士”则必为真,则乙一定是骑士。
甲是骑士,乙也是骑士,所以正确选项选A。
【试题延伸】:
如果甲说“我和乙都是无赖。” (选D)
(1)假设甲为骑士,则上句“我和乙都是无赖”整句为真,而其一“我为无赖”为假,则整句为假,这与甲为骑士说真话不符,则甲一定不是骑士,甲是无赖。
(2)假设甲为无赖,则上句中“我和乙都是无赖”整句为假,其一“我是无赖”为真,则“乙是无赖”必为假,整句才为真。则甲为无赖,乙是骑士。
乙是骑士,甲是无赖,所以此时正确选项选D。
4、在五张卡片上的一面分别写上1~5中的某个数字,并把数字翻过去。由A~C三人从这五张卡片中任意抽取1张,并把抽取的卡片举过头顶,这样,每个人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卡片而其他两人能看见。这时,最大数字都为胜,其他2人为负。各人根据所看见的其他二人的卡片进行判断,如果断定自己卡片的数字确实比其他二人都大就说“赢了”,如果断定至少还有1个人所持的卡片数字比自己的卡片的数字大就说“输了”,如果无法判断就说“不知道”。下面是3人按照A,B,C的顺序所作的回答。
A:“不知道” :“不知道” :“输了”。
请推断各人所持的卡片的数字。(关键是对此题的思考线索必须是连续的)
【解题思路】:
A说“不知道”:可以推出B、C中没有5;(如果A看到B、C中有5的话,A会直接说“输了”,A看到外面没有5,但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5,所以A会说“不知道”);
B说“不知道”:注意B是在A说“不知道”的基础上说的“不知道”,A没有看到5,因此B是在知道自己不是5的前提下说的,所以A也不会是5和4(因如A是4的话,B会说“输了”),B没有看到4;所以,此时可以肯定A和C的取值范围是1、2、3;
C说“输了”:此时,C是在知道了A、B都没有看到5的前提下说的,同时C也知道了自己的取值是在1、2、3中,但C说输了,则C一定是看到了4或者3,由上知A不是4,则B有可能是4或3,但B一定不是3(因为如果B是3的话,则A、C只有可能是1或2,则B会说“赢了”,因1和2是最小的,B一定比这两个数大),则断定B就是4。
推出可能的结论是:B为4;A、C取值范围在1、2、3里,同时1和2不能同时出现。则有如下可能的数字组合;
序号 | A | B | C |
第1种 | 1 | 4 | 3 |
第2种 | 2 | 4 | 3 |
第3种 | 3 | 4 | 2 |
第4种 | 3 | 4 | 1 |
第3种不成立。因为如果是A是3,B是4,C是2时,A说不知道,使B知道了自己不是5,但B看到了A是3、C是2,则B知道自己不是1就是4,但如果自己是1时,A会说“赢了”(因为B是1,C是2时,A一定比它俩大),但A说“不知道”而知B自己不是1,而一定是4,当B断定自己是4时,B会说“赢了”,而不会说“不知道”。由此而知3、4、2这个组合不成立。
同理第4种3、4、1也不成立。
最终可能的数字组合有两种:
序号 | A | B | C |
第1种 | 1 | 4 | 3 |
第2种 | 2 | 4 | 3 |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
1.论证有效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2.论说文
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命题或材料所给观点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题目: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属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关注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去对待、也许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地尝试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的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食物运动中的普遍存在的相对性。
既然宇宙间万物的运动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时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例如我们变换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学会得到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台风、暴风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及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就如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一样,是整个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
由此可见,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即使人类在某一时期部分的改变了气候,也还是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主题:运用爱因斯坦相对论去对待气候问题,可以找到其问题,指出自然的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
主要缺陷:
1.爱因斯坦相对论未必是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常识性观念,或许也是一种补充,缺少依据。
2.万物间的运动未必都是相对的,即使是相对的,未必采用相对的方法就一定可行。
3.由自然灾害等来概括,来作证相对论有以偏概全之嫌。
4.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不足以证明不必干预自然,让其自然解决。
5.人类的问题都是大自然的问题过于绝对,或许轻率概括。未必都是大自然的问题。
6.解决了一些自然问题,是否可以不断推广。
7.是否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对某些自然问题加以疏导,加以改进,使其更利于人类。
8.文中缺少数据表明人类干预自然有没有成功的案例,或者有多少失败的案例,看不出其干预带来的结果。
评价:该论证相对于近6年的论证有效性分析,信息较为模糊,许多考生会感到无从下行,这就需要平时接受一些训练。
1.读三遍:
1)抓结论:
“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自然问题自然就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2)抓论据:爱因斯坦的,自然现象与人类,与动物、植物。
3)抓逻辑漏洞:尽量多找,梳理出3到5个。
注意:言之有据(文中有的)
言之有序(先后顺序不能乱)
言之有理(要分析“为什么”)
2.行文:
1)开头段:以上这篇论证通过…(论据)…(事实),用(论据法),方法,得到了…(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用商讨的口吻表明态度)。
2)中间段,(条文理析)
首先,文中谈判…,这个问题是…,因为…,所以…。
其次…
再次…
最后…
3)结尾段:综上所述,该文由于存在着概念混浊,类比不当等问题,所以其结论…是很令人信服的,这是一篇……的论证。
主要的逻辑问题:
1.科学原理是一个大的范畴,而相对论只是其中的一个原理——以偏概全
2.“揭示问题”和“观察问题”是不同的概念——概念不清
3.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人有主观能动性,有思想,有行动。
4.人不同于动物,更不同植物,语言,手足分工,思想,感情。——类比不当。
5.人类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能对比
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
人类的问题更复杂——社会性,精确性
6.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无法解决
7.人类不必过多干预——人类应适应自然,改造自然。
四、结构:
开头段:引过原文,申明观点。
过渡段:解释观点,承上启下。
中间段:用两件事例一句理论,分析议论,中心观念。
过渡段:结合企业管理,联系现实,联系自己。
结尾段:扣回原文,再次突出自己的观点
五、表达:
字数600字
语句要通顺
字迹、标点、格式、卷面要正确
参如下:
上述论证通过利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去解释地球的气候变化这一概念,然而该论证在其论证过程中,有待商榷,多处令人质疑,先分析论证如下:
首先,地球的气候变化是多年来的一个变化过程,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地壳的迁移,人类等动植物的生存所造成的污染而引起的变化,如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日益增多就是由人类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的。
其次,来讨论下相对论的适用范围,因为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因此可以说:在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狭义相对论就是适用的。需要指出的是,在特殊情况下,即使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也可能导致错误结果。例如洛伦兹变换就可能导致错误结果。其次讨论广义相对论的适用范围。因为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原理,因此可以说:在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广义相对论就是适用的。而对于水星近日点的运动,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光谱线的红向移动等问题,这两个原理就是同时成立的。同样,在特殊情况下,即使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也可能导致错误结果。
由上可以看出,相对论是因为要解决光子电子等粒子或是地球运动而产生的一个理论,运用这个理论来解决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地球的气候变化就不合理。并且,视角的不同也不太认可,因为地球是人类等赖以生存的场所,可以说人类是地球的主体,地球上发生一些我们称之以自然灾害的自然现象,危害人类的生存或是损害了人类的利益,从这个地球的主体人类的视角来看,它就属于自然灾害。
=========================================================================================================
华杰老师提供解析一:
1、由爱因斯坦相对论不必然能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有强拉因果之嫌
2、偷换了灾害的自然现象与自然本身现象的概念,自然本身的现象是很多,但是都是受到人类活动的一定影响,所以这些灾害的自然现象而非真正的自然本身华杰现象
3、人类类比到动物而显然是类比不当,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就是会创造并使用和改变劳动,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动物影响自然的根本性区别,所以人力是否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还是有待商榷
4、且不是人类是否是大自然的一部,即使是也得不出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
5、自然的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如果属于自然必然要解决,然而最后得出人类不必干预,很显然与题干前面的论证存在一定的矛盾
华杰老师提供解析二:
某一领域的研究方法未必适合另一个领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思想和方法是否适合地球气候变化的研究还有待商榷。
“宇宙间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并不能推出“我们观察问题时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显然混淆了概念。
用“相对”的方法考虑问题,并不意味没有标准的去分析问题,因此,文章对于“灾害”的理解的欠妥当的。
人类的祖先的特点并不能推出人类的特点。劳动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个根本性的区别,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动物影响自然的根本性区别。劳动是人的特殊的谋生活动方式,即“有意识的”、“自觉自由的”去适应和改变自然。
即便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得不出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
自然的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如果属于自然必然要解决,然而最后得出人类不必干预,很显然与题干前面的论证存在一定的矛盾。
二、论说文。
题目:5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魏十力先生在《十力语要》(卷一)中说:“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力,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莫名所以,曾无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个人无牢固与永久不改职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途,到其余千途万途,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
分析: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型,乍一看,无从下手,仔细一看,从喜好运逐风气,从两大病方面可以得到启示。即国人喜好一窝蜂,好的东西也是一哄而上,而坏的东西易群起攻之。从这里面可以找到突破口。以下是参考立意方向。在展开分析时,从以上两方面,这种现象两方面展开分析原因,表明立场,提出建议,从这上面去拟结构容易展开。
审题立意:
有感于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之我见
中国现象之我见
盲目从众不可取
说跟风
借鉴还是保守
再谈学习
学习应有立场
跟风也应有立场
别丢失自己的主见
参考结构:
1.引、议、联、结
2.类、因、法、果
3.《盲从现象不可取》
列举现象,表明立场
分析原因,分析这种现象之本质
提出措施,提出建议。
4.《有感于跟风》
应有主见:提高素养;提高鉴别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012年考研:《论说文写作》
1.认真审题:
不能“逐臭”——要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要有自己的特点。
坚持目标,深入实践与钻研,开拓有深度。
要有眼界,善于吸引别人的长处,有广度。
2.立意: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学习和借鉴中创出自己的特色。
逐臭之人必将失败。
做好自己,脚踏实地。
3.选材,事实:
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纪传。
王选 激光照排,汉字输入
中国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中国特色,一国两制
“小品石”公司(庄严)—伦敦奥运开幕式设计
分众传媒—江南春专攻楼宇液晶
理论:
背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如果说我能看的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牛顿
参如下:
上述材料告诉我,我国的国学研究者总是喜欢追求一时的风尚,喜欢人云亦云,总是随大流,实际上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东西,当社会风气有些许变化时,他们仍是追求之前所追求的东西,这种习气有两大弊端,一是大家没有固定的追求 人云亦云 对所追求的东西研究不够深入 只能让自己变得很浮躁,二是大家都抓住一点在研究,而放弃其他千万种方法、途径,这样得出的国学结论不够严谨和准确。
现在红学热非常流行,许多所谓的学者都趋之若鹜,争先恐后的发表各式各样的文章来评说红楼梦,但如今的红学界比较混乱,可谓灿烂夺目,背后实则鱼目与珍珠难分,实在是鱼龙混杂。
任何一门学术的研究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必须能“自圆其说”,而当前有些红学家却连这点最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现在红学界流行的毛病是——对自己的学术观点有利的材料就拼命罗列、肆意夸大,而对自己不利的材料则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一旦被人指出来,则毫无根据的臆测该材料本身有误,更有甚者干脆一概诬之为“伪材料”。这样的“研究成果”,自然就经不起推敲了。
戊戌变法指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梁启超们急于想要变法,急于想要模仿日本的明治维新,却不知道他们仅仅抓住了君主立宪制这么一点来拯救清,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置种种其他的途径于不顾,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所以,在研究国学时,要抱着专一而且严谨的态度,才能把国学发扬光大。
====================================================
华杰老师提供解析一:
品味“潮流”: 主要是否定一些人们不问好坏都趋之若鹜的去追求,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宗旨
追求“自我”: 主要立意是创新,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才有助于社会华杰创新机制的形成,要有精神,是人才创新的华杰关键
第二个立意更好一点,因为更积极
华杰老师提供解析二:
立意方向:精神; 追求自我; 和而不同; 追求创新。
论证强调:精神有助于社会创新机制的形成;精神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形成。
2013年MBA / MPA / MPAcc英语考试大纲适用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试卷结构
部分 | 节 | 为考生提 供的信息 | 指导语 语言 | 测试要点 | 题型 | 题目 数量 | 计分 | 答题卡 种类 |
I英语知识运用(10分) | 1篇文章 (350词) | 英语 | 英语知识综合 运用能力 | 完形填空多项选择(四选一) | 20 | 10 | 答题卡1(机器阅卷) | |
Ⅱ阅读理解 (50分) | A | 4篇文章 (共约1500词) | 英语 | 理解重要信息,掌握文章大意,猜测生词词义并进行推断等 | 多项选择 (四选一) | 20 | 40 | |
B | l篇文章 (450-550词) | 英语 | 推理、判断、概括能力 | 选择搭配或正误判断 | 5 | 10 | ||
Ⅲ英汉译 (15) | 一个或几个 段落(150词) | 英语 | 理解和表达的 准确、完整、通顺 | 英译汉 | 1 | 15 | 答题卡2(人工阅卷、机器登分) | |
Ⅳ写作 (25分) | A | 规定情景或 汉语文章 | 英语 | 书面表达归纳、 概括、表述 | 应用文(约100词)或摘要写作(80-100词) | 1 | 10 | |
B | 规定情景 或提纲 | 英语 | 书面表达 | 短文写作 (150词义上) | 1 | 15 | ||
总计 | 45+3 | 100 |
英语(二)考试主要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2013年MBA英语(二)考试需要掌握的词汇量:
考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5 500个左右常用英语词汇以及相关常用词组(详见附录相关部分)。考生应能根据具体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理解一些非常用词的词义。
词汇是整个考研英语复习的根基,单词复习的成效直接决定了考研英语的复习效果,所以要求考生保质保量地掌握考纲所要求的5500个左右常用英语词汇及相关常用词组。建议各位考生按照既定的复习思路备考。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理解记忆单词,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3年MBA英语(二)考试需要掌握的语法:
2013年MBA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其中包括:
(1)名词、代词的数和格的构成及其用法;
(2)动词时态、语态的构成及其用法;
(3)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用法;
(4)常用连接词的词义及其用法;
(5)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的构成及其用法;
(6)虚拟语气的构成及其用法;
(7)各类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等)及强调句型的结构及其用法;
(8)倒装句、插入语的结构及其用法。
语法同词汇一样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建议考生根据大纲中所列出的要求考生掌握的语法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及时查漏补缺,从而能够又快又好地理解阅读和翻译中的长难句,写作时也能写出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此外,单词和语法这些语言知识是为试卷中的各个题型服务的,复习时千万不要孤立的背单词、学语法,而是有针对性地用它们解决具体题型中的具体问题,在复习中边学边用,学以致用,这样的复习才能高效。
Ⅱ.2013年MBA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
(一)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00分。
试卷包括试题册和答题卡。答题卡分为答题卡1和答题卡2。考生应将英语知识运用和阅读理解部分的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1上,将英译汉和写作部分的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2上。
(二)试卷结构
试题分四部分,共48题,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英译汉和写作。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在一篇约350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考生在答题卡1上作答。
大纲提出,英语知识运用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具体来讲,英语知识运用部分考核的重点:语法结构、固定搭配、近义词辨析和逻辑关系等,希望广大考生能够以考试大纲为准绳,以历年真题为研究范本,吃透知识点,认真准备和复习有关考研英语知识运用方面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考生应能读懂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字材料。题材包括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科普等,体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等。
根据阅读材料,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
(3)理解语篇的结构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4)根据上下文推断重要生词或词组的含义;
(5)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理;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猜测重要生词词义并进行推断等方面的能力。该部分由A、B两节组成,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3年管理类(MBA)考试大纲规定了阅读理解A部分考查文章的题材、体裁、考查能力要求及考查形式,从题材上来讲,英语(二)的阅读理解A部分偏重考查经济类文章和管理类文章,平时复习时要有所侧重。从考查能力上来讲,英语(二)的阅读理解A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猜测重要生词词义并进行推断等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做题时能定位到具体信息,准确理解,排除干扰选项,判断出正确选项,从而能够拿到高分。
A节 (20小题) 本部分为多项选择题。共四篇文章,总长度为1600词左右。要求考生阅读文章并回答每篇文章后面的问题。考生需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A、B、C、D )中选出唯一正确或是最合适的答案。每篇文章设5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考生在答题卡1上作答。
B节 (5小题) 本部分有3种备选题型。每次考试从这3种题型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或者这3种形式中某几种形式的组合进行考查。本节文章设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考生在答题卡1上作答。
备选题型包括:
1、多项对应
本部分为一篇长度为450~550词的文章,试题内容分为左右两栏,左侧一栏为5道题目,右侧一栏为7个选项。要求考生在阅读后根据文章内容和左侧一栏中提供的信息从右侧一栏中的7个选项中选出对应的5项相关信息。
2、小标题对应
在一篇长度为450~550词的文章前有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一部分的概括或阐述。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篇章结构从这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个概括句或小标题填入文章空白处。
3、正误判断
在一篇长度为450~550词的文章后有与文章内容有关的5项陈述。要求考生在阅读后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各项陈述的内容是“正确”(True)还是“错误”(False)。
本部分有三种题型:多项对应题、小标题对应题和正误判断题,2010年考查的是正误判断题,2011年考查的是多项对应题,2012年考查的是多项对应题,本部分难度较低,建议考生按照2013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合理有效地利用参考资料对三种题型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准备。
第三部分 英译汉
考查考生理解所给英语语言材料并将其译成汉语的能力。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
要求考生阅读、理解长度为150词左右的一个或几个英语段落,并将其全部译成汉语。考生在答题卡2上作答。共15分。
翻译的要求是译文准确、完整、通顺,需要考生准确理解所给的英语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用通顺的汉语表达出来。建议考生以大纲为准绳,以历年真题为参照,把握好采分点,掌握常考点,再辅之一定的实战训练,攻克翻译题型。
第四部分 写作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的提纲、情景或要求完成相应的短文写作。短文应中心思想明确、切中题意、结构清晰、条理清楚、用词恰当、无明显语言错误。该部分由A、B两节组成,主要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共2题,25分。
A节 题型有两种,每次考试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备选题型包括:
1、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出约100词(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的应用性短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报告等。
2、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汉语文章,用英语写出一篇80~100词的该文摘要。
考生在答题卡2上作答。共10分。
B节 要求考生根据所规定的情景或给出的提纲,写出一篇150词以上的英语说明文或议论文。提供情景的形式为图画、图表或文字。考生在答题卡2上作答。共15分。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战中训练。建议每周提笔练习大小作文各一篇,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对于应用文来讲,要着重注意格式和语域,积累常用的句型表达,对于各种类型的应用文,要能把握本质,举一反三,此外还要注意训练摘要写作。摘要写作的实质是提取中心句以后的汉译英,当然也有一些固定句式可以套用,以保证摘要的结构完整。
对于大作文来讲,重点还是图画和图表作文,每写完一篇作文后,要注意对照范文,找出自己在表达上的薄弱点并注意改进,熟练掌握写作套路和框架,多积累和运用亮点词汇、高分句型。
依据《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考试大纲解析(非英语专业)(2013年版)》,2013年MBA/MPA等管理类联考英语考研大纲要求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同学可以基本上按照原有的思路进行更加系统、更具深度的复习。从近几年的试卷结构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考查加深了。所以我们建议,对于参加2013年MBA考试的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真正的放在扎扎实实提高自身英语语言能力上面,在坚实的语言能力基础上,再结合具体题型的应试技巧和策略,辅之合理的训练,才能真正在2013年MBA/MPA等管理类联考考研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