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晓娜1,马 英2
(1.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6; 2.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摘 要: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 数字电子技术 在教学工作中面临挑战。课程内容和实验手段将随之不断地扩充与更新,计算机的模拟仿真、多媒体软、硬件的丰富以及完备的校园网络资源,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作为传播知识的媒介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信息时代;数字电子技术;改革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09)04-0049-02
当今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 数字电子技术 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挑战。如何既让教学工作能适应这些发展,又能让这些发展为教学所用;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掌握今天技术的同时,又能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去扩展更广阔的半导体技术的明天,也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强调理论教学的∀根本#和深度,又要让学生具有驾驭电子技术发展的未来的能力,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抓住数字电子技术的变与不变,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电子技术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半导体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带来的是半导体器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单个芯片所能实现的逻辑功能日益复杂,以及相伴而生的EDA 、DSP 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些变化使数字电路的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和仿真手段日益丰富,使数字电路器件和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如何在教学中及时反映这些信息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教学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
就 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而言,一是实现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CAI 、EDA)、课堂、黑板等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势互补;二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演示相结合,把全套仿真实验直接链接到多媒体课件中,随时调用,方便快捷;三是在多媒体课件中介绍工程实际应用和系统电路,并进行仿真演示;四是建立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的设立主要是配合教师的课上教学,依托校园网,在课外开辟第二个学习空间。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一种交互式的环境,学生可以在网上不断地吸收到新知识,进行模拟实验、信息咨询、专题探索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
2.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因材施教
学生的素质能力与理解水平存在差异,在 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中,针对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完全掌握的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建立起一个基于本课程的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化学习环境,使教学方式可以做到∀个别化#:即变∀一多对应#为∀一一对应#,这种∀个别化#表现为学生可以在接受教师指导的基础上,主动获得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权、对学习进程的权、对疑难问题的咨询权等,这就使得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大为增强,内在的学习动机势必得到进一步的激发。这种教学方式既能照顾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又能满足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的需求。
收稿日期:2009-04-11
注:本文为河北师范大学教改课题立项项目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课题批号:JGKT 200905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边晓娜(1957-),女,河北藁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
第14卷 第4期Vol.14No.42009年7月20日
Journal of Hebei Radio &TV U niversity
July 20,2009
1.加强基础实验,突出电子技术的实践性和工程性
为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数字电路的概念,明确逻辑和电路之间的关系,基础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目的是教会学生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集成逻辑电路的应用、基本实验技能,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调动手能力和基本概念。基础实验内容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载体,强调实践性和工程性,与课堂讲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2.开设选修型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修实验主要侧重于应用型和趣味型内容。利用课余时间,以学生自愿组织的电子制作兴趣小组或科技作品制作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也可以单个学生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从实验教材所列的实验项目中选择,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自己拟订实验项目,将课外科技活动、电子制作大赛纳入教学活动中来,课内外学习相互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使学生视野开阔、能力增强。实验室在仪器设备和器材方面为学生提供方便。
3.建设网络实验室,改变传统的单一元件搭建模式
网络实验室是一个虚拟的实验室平台,借助于图形图像、仿真和虚拟实验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的各操作环节。利用ELECTRONICS、HOTLAB、EDA等电子电路仿真设计软件,以及准确的实验模型很快地进行实验操作,缓解学时少、教学任务重等矛盾。网络实验室是传统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
4.开设研究型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但其根本理论并无本质的变化。研究型实验环节以大规模集成器件为载体,结合EDA软件的使用,要求学生完成从电路的设计到实验的全过程,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提高研究和创新能力。
四、教师角色的更新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基础的素质、能力,更应该突出信息时代的特征。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
信息时代,网络可以使学生没有任何障碍地接触到他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享受到任何一种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务。但网络不会自动教会学生如何去选择、鉴别信息,况且对信息的充分占有也不意味着学生能够完成对信息的加工提炼。而教师以其既有的知识经验,知道哪些信息是最有价值的,如何最便捷地接触到这些最有价值的部分。因此,在∀信息时代#,教师将主要从∀教#的角色转变为∀导#,把有需要的学生与相关的信息组织在一起,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同时提供一种方性质上的指导和既有经验的借鉴,回答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的任何疑问。
2.由教育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大多主导整个教学流程。在∀信息时代#,借助于网络技术,教师和学生的多重自主选择成为可能,教育资源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更多地要受到学生自主选择的决定。就大学生的受教育过程来讲,学生的求知是主导的,学生对什么样的教育资源的需要决定了相应教师的选择。因此,∀信息时代#的教师,将是以学生的选择为前提而出现在教育活动过程当中的,其主要任务在于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个性化#教育服务,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困惑。
信息时代,随着新器件、新电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课程内容在随之不断地扩充与更新;实验设备的改善,计算机的模拟仿真,多媒体软、硬件的丰富以及完备的校园网络资源,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作为传播知识的媒介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王红.关于电子技术发展与 电子技术 教学的一点思考[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4,(4).
(责任编辑靳荣莉) 50第1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