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后浇带的施工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7:04:59
文档

后浇带的施工方案

后浇带的施工办法工程概况墙体采用混凝土加气块、灰砂砖砌筑。屋面构造均为平屋面,卷材防水,外围装饰为釉面砖和涂料,建筑性质为商住小区,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工程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防火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1施工后浇带的功能施工后浇带分为4种: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低层裙房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沉降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收缩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温度后浇带;为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开裂而设置
推荐度:
导读后浇带的施工办法工程概况墙体采用混凝土加气块、灰砂砖砌筑。屋面构造均为平屋面,卷材防水,外围装饰为釉面砖和涂料,建筑性质为商住小区,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工程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防火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1施工后浇带的功能施工后浇带分为4种: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低层裙房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沉降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收缩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温度后浇带;为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开裂而设置
后浇带的施工办法

工程概况

墙体采用混凝土加气块、灰砂砖砌筑。屋面构造均为平屋面,卷材防水,外围装饰为釉面砖和涂料,建筑性质为商住小区,建筑场地 类别为Ⅱ类,工程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防火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1 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分为4种: 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低层裙房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沉降后浇带; 为防止混凝土因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收缩后浇带; 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温度后浇带; 为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开裂而设置的伸缩后浇带。我们通常见到的后浇带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

      施工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本工程设计时考虑以沉降功能后浇带为主, 非沉降功能后浇带为辅。调整沉降后浇带要求两侧上部结构施工封顶时方可封闭,非沉降后浇带一般在42~60天封闭。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 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 “缝”很宽,故称为“带”) , 待主体结构完成, 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 这种“缝”即不存在。这种施工方式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的上述问题, 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2 施工后浇带的留设

  (1)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 一般在梁、板的变形反弯点附近, 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 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 弯矩虽大, 但剪力很小。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 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 一般宽度以800~1 000 mm为宜(本工程为:800mm)。

      (2)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 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 应根据结构构件厚度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一般对厚度小于300 mm的结构构件, 可做成直缝; 对厚度大于300 mm (但不超过600 mm)的结构构件, 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 对厚度大于600 mm的结构构件, 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本工程按设计图纸在后浇带位置留置止水钢板)。

      (3) 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内钢筋断开或贯通与否, 在于后浇带的类型。对于沉降后浇带, 钢筋应贯通; 对伸缩缝后浇带, 钢筋宜断开, 因为如果钢筋不断开, 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 产生拉应力出现开裂, 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后浇带的配筋, 应能承担由二次浇筑混凝土使结构成为一整体后出现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 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 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对于钢筋断开的施工后浇带, 其钢筋应在二次浇筑混凝土前按要求焊接好,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3 施工后浇带的模板

3.1 施工后浇带的模板搭设

3.1.1 底板的支模方式

      为便于清理干净后浇带中的垃圾渣物, 可将后浇带垫层的面标高下移200 mm, 将残留渣物置于后浇带底部, 然后用同后浇带混凝土内砂浆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覆盖并抹平, 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见图1。

3.1.2 墙板的支模方式

      墙体后浇带两侧(两道) 的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设置拉钩, 以免钢筋骨架偏位; 保护层垫块挂到位, 保证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留设后浇带时, 按墙筋间距, 用松木板锯成小口, 固定于后浇带侧面作侧模, 锯口缝隙用胶带纸粘贴, 用木方加固; 也可用双层钢丝网做侧模, 用钢筋支架做支撑。

3.1.3 梁、板的支模方式

      后浇带梁、板底模的支撑可采用钢管架或门架,支撑架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未浇捣或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值前不可拆除。见图3(在施工过程中若因特殊原因需要拆除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架时,应经工程相关技术人员同意,并有切实可行的回顶专项方案或措施时方可施工,该工程的回顶方案或措施见第6点)。如设计许可,可在后浇带梁下按一定间距设置钢筋混凝土柱,作为后浇带梁板的临时支柱,支柱的尺寸大小及配筋应经过计算后,方可设置。

    当板的架立筋≤<8时,为保证板钢筋骨架的位置,可采用<12钢筋通长设置于后浇带边线外100 mm处,顺后浇带方向布设,而后用<12钢筋支架架立,保证板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后浇带侧模用20 mm厚松木支设,松木板锯成小口,固定于后浇带侧面,用50 mm ×100 mm木方通长加固。见图4。

3.2 施工后浇带施工缝处的模板

      留置后浇带时,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不仅要牢固紧密,还应易拆除或一次性使用不拆除。采用一次性单层钢板网,往往造成混凝土及混凝土浆流入后浇带,不易清理。施工中可采用以下做法:梁板底筋以下用防水水泥砂浆在支模处做成一道宽约5 cm的阻拦坝,避免混凝土从底筋下涌入后浇带。对于较深、较厚、不易清理的梁板,则采用双层网作一次性模板。在双层网中,一层为钢板网,另一层则为细网眼铁丝网,两层网片可事先绑扎固定在一起。双层网用定型钢筋支撑,定型钢筋与底筋、面筋焊接固定。

3.3 施工后浇带的模板拆除

      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前,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待二次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设计值的75%后,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拆除。因此,在施工中应注意将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撑与周围结构的模板及支撑分开,避免误拆除。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后,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沉降监测,并记录在案。 

4 施工后浇带的二次浇筑混凝土

4.1 二次浇筑混凝土模板的搭设

      对于底板和梁板的模板,由于第一次的模板未拆,这时不用重新搭设。但对于墙板,由于之前的模板已拆除,这时应重新搭设模板及支撑,重新搭设的模板应紧贴已浇筑的混凝土面,避免漏浆。模板的搭设方式如图5。

4.2 混凝土的选择

      后浇带内的二次浇筑混凝土,应使用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至少与先浇筑混凝土相同或提高一级。

4.3 混凝土浇筑的时间

      后浇带内的二次浇筑混凝土的浇灌时间,应按照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采用不同的浇灌时间。

      (1)沉降后浇带的二次浇筑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 ,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后浇沉降带封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其最终沉降量的60% ~80% ,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了,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结构承担。

      (2)伸缩后浇带的二次浇筑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根据先浇筑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灰比、不同的温度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要区别其收缩完成的时间,一般以施工后60 d进行浇筑(这时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为宜,在工期要求紧迫和有特别困难时,也不应少于30 d。 

4.4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浇筑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应先将松动的混凝土块及浮浆凿除,清除后浇带垃圾,用高压水冲净并充分润湿混凝土表面,清除残留积水。当后浇带处钢筋已锈蚀,应进行除锈,钢筋除锈后要及时浇筑后浇带处的二次浇筑混凝土,避免钢筋再次锈蚀。振捣混凝土时,应确保新旧混凝土接触面结合紧密。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应覆盖湿麻袋浇水养护,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其上不得堆放重物,其下支撑不得拆除。

5 施工后浇带的防水

  施工后浇带需要解决两个阶段的防水问题:施工阶段的防水,许多工程中的后浇带,设计要求必须待结构封顶乃至更晚方可进行封闭,因而在后浇带封闭前,必须设置后浇带防水;使用阶段的防水,后浇带封闭后,后浇带处是相邻的两条施工缝,也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

5.1 施工阶段的防水

5.1.1 底板的防水处理

      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在垫层上施工一层卷材防水层或涂膜防水层(应宽出后浇带两侧各300 mm) ,以增强抗渗效果,阻止底板下地下水的涌入。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水流入后浇带,在后浇带两侧500 mm处,增设宽60 mm、高300mm的挡水墙,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 

5.1.2 墙板的防水处理

      为了使外墙能及时回填土方,可在外墙后浇带外砌筑370 mm厚实心砖墙井做为挡土墙,保护后浇带结构,如地下水丰富,实心砖墙表面可施工一层卷材防水层; 井口盖木盖板,以保持井内清洁。

5.2 使用阶段的防水

      在后浇带施工时,为提高后浇带处的防水能力,应采取如下措施:采用微膨胀水泥的二次浇筑混凝土,考虑施工缝的形状(凹缝、凸缝、阶梯缝) ,设置止水带(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条) ,施工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空压机吹洗,施工缝表面涂刷一定厚度的界面处理剂,在新浇混凝土浇筑前铺50 mm厚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减石子的砂浆,浇筑新混凝土时充分振捣等等。

6  后浇带的回顶方案或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架因特殊情况被拆除。为了避免因先拆除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架而造成对工程结构的影响,本工程做出相应回顶措施:

6.1  后浇带的回顶要先顶后拆

后浇带的回顶采用Φ48×3.5符合质量要求的钢管加上下托,托顶采用80×80的木方水平放置,木方要求平整顺直完整无缺,并牢固的平靠止梁、板,使梁板均匀受力及传力。本工程后浇带的都是设置在主楼与裙楼、地下室顶板的中空部位。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按在后浇带的两侧每侧设置一排立杆。立杆纵向间距为:1500×1500,立杆横向间距视后浇带的宽都合理调整。立杆的步距按楼层高度设置两步,约为1350mm,立杆下面以上200mm的高度位置设置一道扫地杆。并在两排纵向立杆之间设置横向斜撑。如下图所示:

   

6.2  后浇带上部的荷载有特殊要求的,除了按相关规定设置回顶外,还应进行支撑体系相关的受力计算、稳定性以及刚度的验算。

7  结束语 

 施工后浇带施工,是保证建筑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目前除执行现有的规范规定的要求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全面妥善的解决各方面的问题,才能保证每个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完美性和功能性,才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真正目的。

文档

后浇带的施工方案

后浇带的施工办法工程概况墙体采用混凝土加气块、灰砂砖砌筑。屋面构造均为平屋面,卷材防水,外围装饰为釉面砖和涂料,建筑性质为商住小区,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工程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防火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1施工后浇带的功能施工后浇带分为4种: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低层裙房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沉降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收缩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温度后浇带;为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开裂而设置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