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恶心 憎恶 恶贯满盈
b. 模型 模样 模棱两可
c. 奴役 瘦弱 削足适履
d. 荷花 荷载 荷实弹
2. 以下词语中没错别字的一组就是
a. 不胫而走 旁证博引 即往开来
b. 鞭辟入里 变本加厉 瑕瑜互见
c. 轻歌曼舞 始作勇者 一愁莫展
d. 以逸代劳 谈笑风生 转换莫测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地球生物圈就是自然界经过长期________构成的,它就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
②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毕业证的获得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__。
③舟曲地区多处山洪________,空前的泥石流灾害并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a. 演化 终止 暴发 b. 演化 中止 爆发
c. 变化 中止 发动 d.变化 终止 肆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毕业后,同学们虽然天各一方,无法常常见面,但是一直都藕断丝连,彼此挂念。
b. 老师强调,班委成员之间要注意团结协作,要在分庭抗礼同推进班集体发展。
c. 竞争对手的公司设立较晚,却后来居上,快速攻占的技术市场,真堪称祸起萧墙。
d. 在这次国际杂技邀请赛中,中国队参赛选手又拿出了不少令观众拍案叫绝的作品。
5. 以下句子存有语病的一项就是
a. 由于在交通路口设置了“非机动车禁驶区”,机动车就可以免受非机动车的干扰,从而加快行车速度。
b.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沦为人类踏进人口激增、资源耗竭、环境转差困境的关键挑选。
c. 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
d. 为能迎合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入驻本市低科技园区企业,市有关部门将为此类人才提供更多专门的资金积极支持。
6.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短语和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然,稍微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发生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白就是真白,却没亮光。
这个太阳就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旁边的云片也忽然存有了光彩
②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③箭得人眼睛脸色苍白
④我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得望着那个地方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③① d. ①④②③
二、现代文阅读(16分,每小题4分)
写作下面文字,顺利完成7~10题。
陆龟蒙《治家子言》中说:“吾祖始铸田器,岁东作必大售。”意思是他的祖辈是做农具的,每年春耕开始的时候,农具销量很大。有意思的是,文中的“东作”释为“春耕生产”。其实,不仅仅“东作”是“春耕”,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这个方位词总是与“春”这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春风”就总是被说成是“东风”,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还有“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更有“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等,简直就是东风的解释了。
为什么在中国“东”这个方位词总是可以替代“春”这个季节词?这就是中国的季风气候迥然不同。直观地说道,春夏到来,太阳很快地把热容量大的晒太阳冷,陆地上的空气受到热膨胀变强而下降,气压增高;海洋由于热容量小,高涨较快,与同一时段的比,海洋上气压相对较低,因此海洋上的空气向流动。秋冬以后,这个过程刚好恰好相反,所谓季风就是指这样一年中方向有规律转型的海洋与之间的大范围的空气流动。中国的东面就是茫茫的太平洋,西面就是亚洲内陆。春天,存有季风从东面或东南而去,因此,东风也就可以涵盖春风的意思。
但是仅仅这样说,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因为东南西北这些地理方位词,都关涉到叙述者的位置。对有的人而言是东,但对另外的人来说却是西,南北亦然。对中国东部,尤其是中原地区而言,春天的风是从东面或东南面的大海吹来的,但是对于中国其他地区而言,季风或从西南的印度洋吹来,或从西北的北冰洋和大西洋吹来,因此春风就不应该是东风。另外,东南季风势力也有限,只能吹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此线以西,春风也都与东无关。东南季风吹到的内陆最深处,正是中国的农牧分界线。由此可见,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是中原人的视角占有了话语主导权。就文化而言,中原地区农耕民族的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因此中原地区的视角就成了全中国的视角,并影响到中国人称春风为东风。在语言中,凡是涉及地理方位的词,都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以谁的角度叙述,谁的视角方位词流行,就看谁的`影响力大。
7. 写作第一段文字,以下认知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就是
a. 陆龟蒙将“东作”注释为“春耕生产”,这表明中国古代很重视农业生产。
b.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东”与“春”的密切联系整体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c. 作者列举中国古代诗词的例子意在表明,“东风”常常可以指代“春风”。
d. “东风随春归”意思就是东风随其春天而至,所以作者说道可以用东风表述春风。
8. 根据文章,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海洋的热容量总是比陆地小,所以空气总要从海洋流向陆地。
b. 从总体来看,中国的气候受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的影响很大。
c. 东南西北等地理方位的具体内容证实,就是通过叙述者的边线去确认的。
d. 在中国,大兴安岭、阴山、及冈底斯山等,是有标志意义的地理名词。
9. 以下认知和分析,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就是
a. 方位词“东”总是与季节词“春”互相替代,这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
b. 亚洲内陆河太平洋在热容量上的差异,并使中国的东南季风发生在春夏期间。
c. 在古代中国,如果不掌握主导话语权,东南西北的方位指代就没办法明确。
d. 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农耕民族的文化逐步沦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10. 对于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的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自然界的东南季风就是中国境内春风的来源之一。
b. 中原在地域辽阔的中国,长久拥有主导话语权。
c. 西南季风以及西北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
d. 受农耕文化以及气候的影响,“东风”的说法比较广泛。
三、现代文写作(25分后)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想到她很忽然。当时我正在外地,每天像是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动,好不容易能停下喝一顿悠闲的晚餐。闹哄哄的餐厅里,服务生们来来去去,端水打扫卫生,仿佛是因为忙,他们的表情都变得既紧绷又机械。很快,一位小伙子给我端的去了饭菜;我对他亲善地点了摇头,说道了一声“谢谢”。小伙子怔了怔,随即又朝我豪爽地苦笑了一苦笑,轻轻地回去忙碌他的了。我的心情也显得轻快出来,也就是在那时,她仿佛就隔着一桌又一桌的人,隔着20年的时间跑了过来。
她是我的同学李昕的母亲,我们只有过一面之缘。那次开家长会,来了五六十位家长,我们几个女生负责接待。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实在不懂得如何接待大人,只是把家长迎进来、让座位、倒茶水,稍有空闲,便凑在一起交头接耳、传递新闻。我清楚地记得,其中有一条是“李昕的妈妈是北京人,说话和咱们不一样,特别好听”。
我顺着她们的指点看看过去:那就是一位身材娇小的女性,衣着和发式都很普通,容貌也算不上可爱。不过,她趴在那里就是变得与众不同,她偏偏没骂人,正在深入细致聆听另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我们用天真的眼光融合自己掌控的词汇得出结论了一个一致的结论――所以家长中,李昕的妈妈最存有风度。
有一个女生倒水回来,脸颊红红的,她急切地问道:“你们猜,我倒水时,李昕的妈妈说什么?”还不等我们猜,她就迫不及待地补充说:“李昕的妈妈说,谢谢。”
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20年前,在那样一个边远的小县城,我们当中存有谁所用,听到过“谢谢”?没。存有谁仅仅为好像一点点水这样的小事情说道过“谢谢”,当然更没。“谢谢”,这在当时的我们听到出来,就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温暖的词语啊!
醒过神儿来,女生们的倒水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争着抢着去拿壶。另一个女生回来报告说:“是呀,我听见了,李昕的妈妈说:谢谢。”那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生,激动使她的脸色变得红润起来,一脸的害羞表情。
等轮至我了,我忽然真的眩晕得难受。李昕妈妈面前的水杯已经八十了,我听到她轻轻地说道了一句:“不必了。”但我还是秉持正往里好像了一点儿,不好在也没外溢去。我准确地听到她说道:“谢谢。”我的脸“腾”地一下白了,笑了笑就匆匆睡著了――那时,我还不能说道“不客气”。
那次家长会后,瘦瘦高高的李昕成了我们女生羡慕的对象。大家都在想,他的家庭应该是怎样的幸福啊!
20年过去了,曾经窃窃私语的女孩子们大概都已经为人母了,不晓得她们可以不能像是我现在一样,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回去想到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女性。但是,我晓得,她们和我一样,从那时起,就在研习着采用那个词语,研习着采用那一类“存有温度的词语”。
的确,词语是有温度的,就像我每每经历的一样,这是我人生中至深的体味。
11. 文章从自己在外地的一次晚餐经历写下起至,存有什么促进作用?(6分后)
12. 文中说,“李昕的妈妈最有风度”,如何理解这句话中“风度”一词的含义?(6分)
13. 融合文意,归纳作者对“存有温度的词语”重新认识的三个阶段。(6分后)
14. 联系社会生活,说说“有温度的词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7分)
四、古代诗文写作(25分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进蛟川城,命大奚①以木简②束③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一棵,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大奚,应当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落花未即起至,理书就一束,而前门已牡下④矣。予爽然,思渡者言将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爱人者,其犹就是也夫?其犹就是也夫!
【注】①小奚:这里指小书童。②木简:木板。③束:捆绑。后文的两个“束”是名词,为“绳索”之意。④牡下:上锁。牡,门闩,锁簧。
15.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后)
16. 根据文意,渡者“熟视小奚”,注意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作出“速进则阖”的推测?(6分)
17. 作者思考渡者的话,得出结论了怎样的结论?(6分后)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八折,贫根冷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寄幽香出来,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8.作者从哪些方面去整体表现早梅特点的?(5分后)
19.诗人咏早梅,寄托了怎样的情感?(4分)
五、作文(60分后)
20. 选择,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面对。我们一次一次作出选择,也就意味着一次一次接受生活的邀请,见证生活的丰富与厚重。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
参
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4分)
1. c 2. b 3.a 4. d 5. c 6. c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16分)
7. c 8. a 9.b 10. c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11. (6分后)
①引出下文对二十年前经历的回忆。
②说明“谢谢”一类的词语散发出温暖。
③与结尾的“至深”呼应,表明体味的真实性。
(每点2分后,意思对即可)
12. (6分)
虽然外表平时普通,但其言行举止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典雅气质。
(意思对即可)
13. (6分后)
从未经验 偶然接触 学着使用
(每点2分后,顺序无法倒转)
14. (7分)
①彰显骂人者的素养;②散发出平易近人和温暖;③加深情感交流;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答对3点给7分,另有答案合理者,也可)
四、古代诗文写作(共25分后)
15. (4分)
于是问船夫:“还能赶上南城大门开么?”
16. (6分)
渡者注意到大奚“以木简束书从”;(3分后)
如果“速进”,可能会“束断书崩”,延误行程。(3分)
(意思对即可)
17. (6分)
躁急自败,欲速不达。
18. (5分)
从三个方面整体表现了早梅的特点:品性耐旱,香气清幽,颜色淡雅。
(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2分,答对3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19. (4分后)
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
五、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