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析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7:12:12
文档

浅析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浅析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N·格里高利·曼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也是一位高产学者,著作颇丰。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诠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经济学界所称赞。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基本经济理论,也构成了《经济学原理》这本书的主要框架。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研究如何理性决策的学科。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人”,“理性人”追求如何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理性人
推荐度:
导读浅析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N·格里高利·曼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也是一位高产学者,著作颇丰。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诠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经济学界所称赞。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基本经济理论,也构成了《经济学原理》这本书的主要框架。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研究如何理性决策的学科。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人”,“理性人”追求如何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理性人
                     浅析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N·格里高利·曼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也是一位高产学者,著作颇丰。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诠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经济学界所称赞。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基本经济理论,也构成了《经济学原理》这本书的主要框架。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研究如何理性决策的学科。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人”,“理性人”追求如何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理性人”与“自私人”不同,“自私人”追求利己主义,而“理性人”可能利己,也可能利他。理解一些经济学理论,有助于帮助我们摆脱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囚徒困境”。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对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资源具有稀缺性,人们不得不在既有的约束条件下最优化自己的选择,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用,这种选择也就是权衡取舍。权衡取舍的根源就是资源的稀缺。比如人们在收入水平的约束下消费各种商品,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然而此时消费者就不得不面临权衡取舍,这种权衡取舍依赖于消费者对该两种商品的偏好,通常表现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机会成本也是权衡取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

由于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所以,作出决策就是要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虽然有时这种成本不是很明显。这一原理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机会成本概念。人们在社会中活动,时刻面临着机会成本。这种成本可能很小,比如你选择学习知识,而不是选择睡觉,此时的机会成本就是你选择睡觉所能带给你的效用。有时这种成本也可能很大,比如你选择大学毕业后选择考取研究生学位,准备继续深造,而不是选择毕业后选择去工作,此时的机会成本就是选择去工作所能带来的各种收益,如工资收入,工作经验等。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变量。

“边际”原本是以数学概念,衡量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动的关系。直到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边际理论才逐渐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广泛吸取,马歇尔将边际学派理论改造成为经济学的主流,完成了经济学的第二次大综合。理解边际这一概念,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沙漠中的水资源。一个人行走在沙漠中,口渴难耐,这是前面出现一片绿洲,有大量的水可以饮用。当这个人喝第一口水是,这口水带给他的效用是最大的,挽救了他的生命,随着不断的饮用,水带给这个人的效用逐渐下降,当这个人觉得喝水能使自己身体不适时,继续饮用所带来的效用是负值,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如果这个人是理性人,他应该考虑边际变量,直到喝水带给自己的效用为零时,此时应停止继续喝水,而不是一直喝下去。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的行为会收到预期收益的影响,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奖金”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当然,“惩罚”也是一种手段,只不过这种手段是“坏的”激励。当老板给员工发年终奖金时,员工会对这种激励作出积极的反应,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勤奋。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也是一种积极的激励。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论述了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分工和专业化能够提高每个人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进国民福利。但是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出现了面包师只能生产面包,打铁匠只能生产铁具,他们所需的其他的生活资料不能自给自足。正是有了贸易,面包师可以用面包去交换自己所需的铁器,打铁匠也可以用自己的铁器去交换自己需要的面包。这一切都是由“看不见的手”所主导着。打铁匠能够吃到面包师的面包,并不是出于面包师的恩惠。通过交换,每个人的福利得到改善。在国际贸易中也是如此,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同样解释了贸易可以改善每个人的状况。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张维迎教授认为,价格,利润,企业家构成的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市场经济确实有不少弊病,最大的弊病就是“当你享受到它的好处时,你可能看到的都是它的缺点;当你没有机会享受它的好处时,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它的优点在哪里。”市场中的主体在“看不见的手”的主导下从事各种经济活动。而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市场经济虽然会存在失灵,但总体上它是利大于弊,的作用就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比如在公品的供给领域,很好的弥补的市场的缺陷。

原理七:有时可以改善市场成果。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各种缺陷。当价格引导的资源配置不能达到均衡时,市场失灵便会发生。此时在某种程度上却可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比如在公品的供给领域,很好的弥补的市场不能有效生产的的缺陷。比如修路,富人愿意出一些费用,而穷人不愿意出这些应承担费用,此时如果富人出钱修路,就会存在穷人搭便车的现象,这时富人便不会选择继续修路。最为典型的就是公共物品就是“国防”的供给,只有才有能力提供强大的国防。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斯密在《国富论》中同样论述了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国内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生产率水平。马克思所倡导的主义社会是物质极为充裕的社会,人们可以按需所得, 实行各尽所能。而这种社会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 只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才可以创造大量的物品和劳务,才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原理九:当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货币作为一种媒介,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在理想状态下,货币发行的增长率应该不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同步。2008年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的主导下,推行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如果加上地方的配套计划,流通中的货币量远远不止四万亿。由于货币超发和货币时滞的影响,中国在2009年—2012年间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凯恩斯认为,消除或降低失业率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通过增加投资,或者通过制定,引导私人部门进行投资,从而刺激生产,扩大总需求。生产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有助于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利于降低失业率。但是,财政和货币如果运用不当,导致货币超发,就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短期的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由此可见,经济学十大原理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微观个体,也涉及到宏观,其运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完美的,自亚当·斯密以来,有关市场经济的整理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张维迎教授倡导经济学家的职责之一就是捍卫市场经济,曼昆作为当今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所提出的市场经济理论,严厉的抨击了反市场经济言论,很好的捍卫了市场经济。

当然,曼昆所提出的十大原理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上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假设是根本做不到的。但不能因此否认曼昆所提出的理论,它对指导人们的行为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文档

浅析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浅析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N·格里高利·曼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也是一位高产学者,著作颇丰。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诠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经济学界所称赞。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基本经济理论,也构成了《经济学原理》这本书的主要框架。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研究如何理性决策的学科。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人”,“理性人”追求如何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理性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