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3年考研政治试题大题参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7:46:02
文档

2003年考研政治试题大题参

三、辨析题。31.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答案】(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1分)(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3分)(3)
推荐度:
导读三、辨析题。31.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答案】(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1分)(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3分)(3)
三、辨析题。

31.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答案】

(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1分)

(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3分)

(3)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2分)

【分析】本题考点: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32.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答案】

(1)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迫使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凭借国家的力量来加以缓解。(2分)

(2)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2分)

(3)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主要是为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非直接为获取丰厚的利润。(2分)

【分析】本题考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实质和双重作用。

33.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答案】

(1)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分)

(2)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仍然是进一步和发展生产力。(4分)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②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案】

(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3分)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2分)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4分)

【分析】本题考点:现象与本质、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辨正思维方法的实践意义。

请依据的论述,分析中国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以及主义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案】

(1)科学阐述了主义的社会制度与主义的思想体系、主义的思想方法与在一定阶段实际采用的现的辩证关系。(1分)

(2)人类社会必将走向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主义是中国党的最高纲领。但实现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将经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中国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3分)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基本纲领,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2分)

(4)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脚踏实地地实践这个纲领。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最终走向主义。(3分)

【分析】本题考点:中国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根据资料,请回答:

①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国家采取的宏观和措施,以及国家的目标。

②结合我国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宏观的必要性。

【答案】

(1)1997年以前是经济过热,高通货膨胀。国家主要采取了紧缩性宏观经济,控制总需求扩张,缩小信贷规模。宏观的基本目标是防止经济过热,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抑制高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1997年以后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国家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稳健的货币,增加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信贷规模。宏观的基本目标是防止通货紧缩,扩大内需,保持较高的增长率。(5分)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呈现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难以实现的;市场调节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不能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因而需要由国家采取宏观和措施来加以解决。(4分)

【分析】本题考点: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的必要性、目标、手段和。

评析上述材料提出的观点及其实质并论述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答案】

(1)上述材料提出的“单极稳定论”,主张建立由美国“约束和管理”世界的单极格局。其实质是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2分)一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违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常常使世界不得安宁,严重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不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相反,多极世界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3分)

(2)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主张多极化的国家和地区集团力量在增强;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也遭到越来越多的反对。(2分)

(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曲折的、长期发展的过程。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图谋给多极化进程增添了障碍;冷战思维、南北差距、、宗教纷争等多种因素也会对世界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世界多极化进程会充满矛盾与斗争。

【分析】本题考点: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势。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辨正的运用“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这一知识点,对材料中的“单极稳定论”观点进行驳斥。

回答本题分三个层次:首先要指出材料中的“单极稳定论” 是为霸权主义服务的,其实是建立“美国一国主导下的世界”,;其次,回答“两极”格局消灭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最后,回答多极化趋势的长期性、曲折性

请回答:

①为什么说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扭曲”,会“使最贫困的国家受到特别大的伤害”?

②从发展与和平的相互关系来说明南北差距拉大、南方贫困会引起世界的冲突与不稳定。

③运用矛盾力量不平衡性的原理分析解决南北问题的正确途径。

【答案】

(1)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扭曲”是南北经济关系不平等的一种反映。由于发达国家竭力维护历史上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依附于发达国家,遭受其剥削和控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受到极大的伤害。(3分)

(2)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的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霸权主义是建立在南北力量严重失衡的基础上的。经济上的落后与贫困是引起冲突与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南北问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4分)

(3)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南北矛盾中,发达国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发达国家在解决南北问题中负有主要责任,应切实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3分)

文档

2003年考研政治试题大题参

三、辨析题。31.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答案】(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1分)(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3分)(3)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