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这是大家一致认同的。在可塑性很强的学生时代,正确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找出其薄弱环节,为实践提供指导,并在实践中加以改正或者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过来,通过实践,可以正确把握如何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评价理论提供依据,提高评价理论的水平。所以,对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是必要的,是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支持和帮助。
小学作为正式学习的最初阶段,对学生的将来更有着启蒙、塑造和指导性的作用,但本身年龄偏小、基本知识缺乏的局限也了学生对很多现象、常识的理解力、判断力。同样对综合素质的很多的内容也缺乏认识,更不要说提高了。就因为这样,更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难度,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个人研究的结果,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小学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理论
1、评价理论的基础
目前大多数的评价理论都建立在“五维”的基础上,他们是“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在对学生综合表现关键记录(包括关键考试成绩,关键表现性作业,关键实践活动、特长与获奖情况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但是,我们知道小学生对道德、素养、交流、审美这样的词汇又能理解多少呢!这些本身就在我们启蒙和开导的范围之内。所以,基础应该稍微的变化一点,需要更加的简单,易懂。可以是:“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与思考”、“团结与分享”、“运动与健康”、“艺术欣赏与参与”。
2、评价的目的
综合素质评价理论其现阶段评价的目的是反映学生发展状况,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的标准,为更高阶段学校提高参考和依据。可是,做为教育工作者,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审视和改进现有的评价理论。
笔者认为,评价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反映学生的发展,为升学、毕业充当依据,更是要让以学生为主体,使其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老师、家长和社会其他的力量帮助下完善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学生的好与坏(也根本没有好坏的区分),而是要让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认识到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为下一步的教育提供指导。这让我想起一个比喻,一个由若干不同长度的木板条围拼起来的水桶,决定这个水桶装水量的永远是最短的一条木板。人就好比是那个水桶,一圈的木板条就好比是由各项素质组成的综合素质,决定一个人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价值(装水的多少)是在那最弱的一项(最短的一根)。站在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认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目的不应该和中学、大学的标准一样,它更应该是侧重于整体、平衡和共同发展,保证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找到每个孩子薄弱的环节,学校和家长配合共同针对性的加以教育和引导,保证孩子在最初的学习中均衡的发展。最初的学习中均衡的发展。
3、评价的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与思考”、“团结与分享”、“运动与健康”、“艺术欣赏与参与”等五个方面。综合素质评价要建立在对学生综合表现,关键记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与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考核结果,实验操作测试结果等也要作为综合素质相应项目的关键记录。因为还是小学阶段,对各项的内容要更加的切合小学生的实际,尊重家长的意见,侧重平衡发展的原则,下面的表格是本人从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所列的条款,仅供参考:
维度 | 要素 | 关键表现 | 评价根据 |
道 德 品 质
| 文明礼貌 | 1、对他人有基本的礼仪习惯 2、虚心对待师长的教导 3、同学之间相互友善 4、言行文明,讲普通话 | |
诚实守信 | 1、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2、真诚待人,言行一致,不说谎话 3、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4、敢于对错误言行提出批评,发现错误行为及时报告 | ||
热爱劳动 | 1、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认真完成学校各种劳动任务 3、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 |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 |
遵守纪律 | 1、遵守纪律,无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 2、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集会时纪律 3、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有社会公德 4、不沉迷网络和电视 | ||
责任感 | 1、热心参加校内、班内的有益工作;乐于参加校外的公益活动 2、经常听看新闻报道,关心和热爱国家 3、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认真做好学校清洁值日,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 公益活动记录 社区服务记录 | |
自理自律自强 | 1、好好学习、积极向上 2、能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3、知错就改 4、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6、能约束自己行为,不犯严重错误 | ||
学 习 能 力 与 思 考 | 学习兴趣 | 1、积极参与各科学习活动 2、勤思好问,乐于学习 3、能积极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4、乐于学习、努力尝试新的学习方法 5、不旷课,不迟到 | 课程学习笔记、各学科成绩和成长记录袋
|
学习方法 | 1、有良好的预习、听讲、思考、练习、复习习惯 2、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 3、有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好 4、善于借助学习工具和课外书资源 5、各科学习成绩均衡发展 | 各学科关键考试成绩
| |
计划与思考 | 1、日常学习有适合自己的计划,并能按时完成 2、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记录、有分析,有解决的方法 3、勤于思考,培养思考的能力;乐于提问,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能虚心听取别人建议,不断改进 5、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6、尽量尝试有小发明,小制作方面的成果,或有体现创造性的作业 | 学习计划、问题学习记录、自学笔记、 小发明、小制作成果
| |
团 结 与 分 享 | 团队精神 | 1、能融于集体,与同学关系和谐、融洽。 2、积极参加各项团队活动,能完成团队交给的任务。主动为团队目标出谋划策,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遵守团队纪律 3、有和同学共同完成任务的意识。在团队活动中能尊重、帮助同学,不计较个人得失 | 同学互评结果
|
沟通与分享 | 1、能经常的做自我检查,不骄傲,不丧气 2、能虚心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 3、乐于与同学交往。发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并道歉 4、不与同学发生矛盾和争执 | 同学互评结果
| |
运 动 与 健 康 | 运动与爱好 | 1、认真做“两操”,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运动会 2、体育课考查情况好 3、有爱好或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 | 体育竞赛获奖的相关证明 运动员等级证书,或经权威部门测试认定的相关证明 |
身心健康 | 1、体质健康测查合格以上 2、精力充沛,能正常参加各种学习、劳动、体育活动 3、不乱发脾气,遇到困难不泄气,勇于请教同学、老师和家长 4、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 体质健康测查结果
| |
健康生活方式 | 1、有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 2、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有自己的课余生活,合理安排休息 4、没有不良嗜好(偏食、好动、贪玩、吸烟、喝酒等) | ||
艺 术 欣 赏 与 参 与 | 艺术欣赏 | 1、认真上好艺术(或音乐、美术)课程,考查成绩合格以上 2、喜爱艺术活动及艺术品 3、热爱大自然 4、赞扬社会上和身边的好人好事,并努力向他们学习 | 艺术(或音乐、美术)课程学习情况记载、考查成绩
|
艺术参与 | 1、能够积极参加各类健康的艺术活动 2、有自己的艺术爱好或擅长的艺术门类 3、能积极学习和表现自己的艺术爱好 | 艺术类获奖材料 考级证明,或经权威部门测试认定的相关证明 |
4、评价的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和过程主要是以学生和家长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其中以家长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为主。评价的结果主要包括综合性评语和等级评价。综合性评语要对学生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等级评价分为“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与思考”、“团结与分享”、“运动与健康”、“艺术欣赏与参与”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分为A、B、C、D四个或若干等级,评价结果的等级分布要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水平,与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实际分布状况基本相符。
二、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与实践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理论其现阶段评价的目的是反映学生发展状况,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得标准,为更高阶段学校提高参考和依据。可是,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审视和改进现有的评价理论。
在综合素质评价理论指导下,所带来的评价结果可以和综合表现关键纪录一同进入学生档案,评价结果既会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也会是初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由于评价结果会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这就无形中使得综合素质评价理论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起到引领和指导性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在实践中发挥效能。学生、家长和老师通过这样的评价都会了解学生目前的发展状况,学生自己也知道自己优势和劣势。因为小学生知识和理解力的局限,指导实践活动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帮助,以平衡发展为目的,帮助孩子从了解到熟悉,再到有所作为。老师也可以调动周围的同学,组织起来大家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平衡发展。同样,学生因为向上和自我完善意识,加上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客观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实践中对综合素质的理解和要求将变的更加理性和量化,感性认识的同时将会产生标准认同。大家为了能达到评价的公正性,实际的情况和发展又对评价的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孩子提高素质,一方面要把孩子的内在发展和要求记录下来,以实践来检验和完善综合素质的评价理论,同样更好的评价理论又会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参考、方向和着力点。最终,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与实践通过老师和学生联系到一起,相辅相成。
三、 关于小学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几点考虑
1、 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其过程和结果也应是循序渐进的,老师和家长不应一味的看中评价的结果而过早的对学生下结论。
2、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和认知能力都处在启蒙的状态,很多的评价内容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教育。学生的模仿性也比较强,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差异无疑对评价结果产生了误差作用,可能有的时候误差还比较大,评价结果不能本质的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家长和学校更加密切的注意和配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提高综合素质。
3、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从实践出发,小学生在很多基本内容上缺乏基础的理解、判断,需要在过程中加以指导和帮助,所以这些综合素质内容的评价和老师、家长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但也是共同发展的,存在着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关系。
4、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而不仅仅是为了毕业、升学。家长和老师应该警惕将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和学生好坏、优劣对等,防止让综合素质评价成了应试教育的辅助工具。高分数不等同于高素质,生活中有太多的例子马家爵就是其中一典型代表。
四、结束语
综合素质的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为社会培养更有用的人提供了辅助的工具。我将和大家一起为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共同探讨和努力,更好的为综合素质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