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天气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宋明儒学之“心学”一系,常以“陆王”并称。探讨陆王之异,却需从陆王之同谈起。陆王之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王守仁明确地肯定和接受了陆九渊提出的“心即理”这一命题。下列命题与材料中命题所表达的观点一致的是
①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②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③我思故我在 ④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5.“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科学家米勒于1939年制出DDT杀虫剂,并因此获得1948年诺贝尔奖。后来因为DDT影响人体健康,到20世纪70年代,DDT被世界各国明令禁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杀虫,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关于DDT的争议可能还会延续。人类对DDT的争议佐证了
①人的认识与实践检验密不可分、相伴而行
②真理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并不断地被推翻
③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④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7.从陆权论、海权论到今天的空权论、太空战学说,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活动领域一步步拓展,对战略优势的争夺不断推向科技的最前沿领域。海洋连接世界各地,是最便利、最经济的“公路”,今天的中国应树立这样的国土意识:“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缺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①人们可以有意识地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有意识的主观创造性活动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利益
③人们的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人们可以依据事物现有的条件,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2016年3月15日,历时一个星期的围棋人机大战落下帷幕,人工智能AlphgGO最终以4比1战胜一韩国职业棋手李世石九段。这次人机大战向世界展示了过去这些年AL的长足进步。据些回答7~9题:
18.谷歌科学家们研发出的新型人工智能AlphgGO,除了被输入大量围棋棋谱外,还随机和全球各地围棋爱好者们对奕了数百万盘棋,并在下棋中不断总结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对奕水平。这一科学突破
①打破了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的思维桎梏 ②充分说明意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③为人工智能机械的、物理的活动机制提供了新的案例
④证明一切物质的反应形式之间有内在关联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在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中,AlphgGO在对奕过程中表现其出强大的大局观,这帮助它取得了五局对奕中四局的胜利。这主要体现了
①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整体处于统率的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办事情应当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0.谷歌科学家预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还会不断向前无限发展。这是因为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 ②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③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④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2015年6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成功利用人类的大脑意念遥控活体蟑螂。这只蟑螂借助技术手段,在人脑的指挥下,竞争完成了S形轨迹和Z形轨迹。这说明了
①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决定了实践的进程和结果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才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实践需要促使意识活动趋向自主选择和主动创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既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中与之不一致的是:
①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②飞矢不动
③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④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下列关于反射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 ②由于具体事物引起的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③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是人所特有的
④意识就是在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36-46题,其中36、37为地理,38-42题为政治,43、44为历史,45为地理选修题(必做),46为历史选修题(必做)。
38.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的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9分)
39.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大数据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分钟里:当你一分钟看完这行文字的时候,淘宝已经卖出了6万件商品,新浪已经发送了2万条微博,百度产生了90万次搜索查询,人人网发生了30万次访问,苹果已经下载了4.7万次应用。在宽带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的催化下,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不经意间顺理成章地翩然而至。
材料二: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握数据背后的奥秘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战略,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大数据时代战略。(12分)
40.六百多年前,诞生于温润江南苏州昆山的昆曲与苏州园林相谐相生,都是诗意生活的典范。
昆曲经历了从明代嘉靖开始到清代乾隆年间红两百年左右的黄金时代,统治了中国的戏曲舞台,乾隆以后,外来的侵略,社会的混乱,让昆曲这个非常文雅的剧种处在危险的地步。如今,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即将成为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传统文化的回归,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慢下来,找回那段逝去的诗意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昆曲为什么即将成为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11分)
41.新修订的《环境保》于2015年1月1日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工作报告》指出: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这样才能构成一个负责、企业守法、公众积极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
——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从去年对环境污染“出重拳”到今年“铁腕治理”环境污染的原因。(8分)
42.材料一:泸州某区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扎扎实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边排边整、边整边固”的工作思路,领导、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多种手段,妥善处理征地拆迁、外来人口管理、利益格局调整中的权利保护问题等,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材料二:该区以社区为基点,打造文明祥和社区。社区居委会通过开展“邻居节”等活动,让居民感受“远亲不如近邻”的氛围,增进社区居民的相互了解和睦邻关系;主动关注社区困难群众、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组织“平安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在矛盾调解、治安防范、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运用系统优化的道理分析该区的做法。(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