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战争。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预测教学目标等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把握。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最后一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本课由“内战的爆发”“战略和三大战役”以及“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三个子目构成,向学生介绍了内战爆发的背景、过程及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后国共两个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党为了争取和平而进行的对峙,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中国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伟大意义。根据课表要求,我确立了一下几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重庆谈判的原因、意义;知道1947年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知道三大战役过程;明白中国党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了解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作了哪些努力;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交流、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等环节,运用讲述法、史料分析法、图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和平是人民的共同愿望;了解中国党人和其他民主人士、自我牺牲为人民争取和平不顾自身安危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三维目标确立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设计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重庆谈判的原因、意义;三大战役的过程
难点: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历史意义;党获得胜利的原因;
二、说学情
本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对于战争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但是他们对于一些问题如重庆谈判的原因、意义以及新民主主义的意义等方面还存在着困惑和不解。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思考能力。但是,他们历史基础知识薄弱,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史料分析法、图示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史料分析法、阅读教材法、合作探究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民主与、和平与内战、联合与一党两种不同的命运,那么中国的命运该何去何从?”同时提出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内战的爆发
首先我会向学生明确战争的时间范围,同时通过分析告诉学生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之后再从蒋介石三次力邀赴重庆谈判的史实中导入重庆谈判,讲述重庆谈判的时间、内容、结果,简单介绍《双十协定》的内容,让同学们讨论分析蒋介石邀请谈判的意图以及参加谈判的意义。
其次,我会简单介绍一下政治协商会议的情况以及在政治上不甘心失败所发动的一系列反内战的行动,同时简单介绍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当时民主人士为了争取和平不怕自我牺牲的精神,导学生进一步认清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于是国共双方的第一个努力走向破裂,内战的声响起,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采取分段法,按照过渡阶段、防御阶段、阶段等分期让学生对内战的过程有个清晰的概念。接着我会简单介绍内战之初战场的形势以及后来形势的转变,由此带入1947年区土地,向学生简单介绍土地的基本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可以知道土地是取得战场优势迅速发生变化的的重要原因,并由此导入第二子目。
(二)战略和三大战役
接着我会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相应阶段的战况,并且结合教师的讲解以及展示各阶段的图片,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并且补充相关战役的意义。如:北平的和平有利于文物的保存。学习到这里,同学们已经感受到党即将胜利的时刻。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我设计一个问题探究环节,提问学生“面对战场上的大溃败,蒋介石此刻的心情如何呢?是认输了,还是垂死挣扎?”让学生明白到蒋介石的又一次“求和”声明——北平谈判也是为“假和平,真内战”策略得到第二次喘息机会而已。由此过渡到第三部分。
(三)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历史意义
简单介绍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史实,接着主要采用谈话法,先让学生自主发言对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历史意义的看法,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最后,设计一个问题探究环节“为什么党在战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通过教师的点拨,展示当时国共两党党情的相关史料以及党所采取的争取胜利的措施,如:土地改革。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国共两党当时的情况进行归纳。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概括,加深学生的理解,以此突破本课的难点。
◆课堂总结:利用板书结构,引导学生复习、记忆课堂内容。
◆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练习册,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利用提纲式板书,有利于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抓要领,掌握学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六、预测教学结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战争的基本过程,明白中国党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了解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作的努力;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伟大意义。同时能够认识到和平是人民的共同愿望;了解中国党人和其他民主人士、自我牺牲为人民争取和平不顾自身安危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