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
总83期
收稿日期:2004-11-08
基金项目: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软科学课题(课题号:659SS04059)。
第1作者简介:刘小平,女,(1955-),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学。
对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研究
刘小平 陶玉流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 215021)
摘 要 阐述了高校体育资源和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概念,分析了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对策。关键词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
R esearch on Sharing the Sports R 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 niversities and Social Sharing in China
Liu X iaoPing T ao Y u Liu
(Dept.of PE in Suzhou Chiversity suzhou ,215021Jiangsu )
Abstract The authors explains on the ideas of the sports res ourc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schools and s ocial sharing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ports res ourc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s ocial sharing.On the basis ,the authors disuss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ports res ourc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s ocial sharing in China.
K ey w ord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ports res ources ;s ociety ;sharing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体育锻炼已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体育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但是我国体育资源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和开展。国家体育总局1998年8月7日公布的中国社会体育调查结果也表明,影响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原因依次为缺少时间、缺少场地、精力不足、缺乏经费、不懂锻炼方法等,其中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有80%左右是由于体育资源的缺乏。而在我国学校中,体育资源最集中、最充分,能否有效地满足全社会的体育锻炼需求,与学校体育资源的利用和整合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体育资源,尤其是学校体育资源这个与体育活动直接相关的重大问题。
1 高校体育资源的概念
1.1 高校体育资源的定义
高校体育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与高校体育活动密切关联的各种体育教学场地、仪器、设备、建筑物、图书资料、人力资源数量、专业、业务能力,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等所有人、财、物的总和。狭义的高校体育资源仅指体育场馆、体育教学设施、设备、教育经费等。 1.2 体育资源的主要内容〔
1〕
1.2.1 人力资源 是指从事体育工作的专业工作者,如体育活
动指导者、运动员、教练员、科技人员、体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及开展体育活动的辅助人员等。开展群众体育的人力资源主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等,由于群众体育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其人力资源的多少是以总人口与群众体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比例为标准的。竞技运动的人力资源则是指直接参与运动训练的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体育管理者等。
1.2.2 资金 今天,由于群众体育的规模向覆盖全社会的方向
发展,并出现多样华的趋势,而竞技体育科技含量不断加大,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体育越是发展,需要的资金就越多。
1.2.3 体育设施 开展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空间,要取得好的
练习效果需要一定的场地条件和设备器材。体育设施已经构成了现代社会的特有的文明景观。
1.2.4 余暇时间 余暇时间是重要的体育资源,有了余暇人们
才有可能亲身参与体育活动或观赏体育比赛,从而刺激体育消费,导致其他体育资源的增长。余暇时间的多少对其他体育资源有重要的促进或减退作用。
1.2.5 信息 开展体育活动,办体育事业需要大量的信息,诸
如有关个人的合理健身和科学训练的信息,有关社团组织的经
营管理、有关的法规、有关企业的商品信息等。在现代社会,体育已经成为信息产出量最大的社会部门之一,电视台的体育专用频道,报纸的体育专版,传递的都是体育信息。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有关体育资源及配置方面的信息,却往往是稀少的。体育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取决于及时、准确的信息。目前世界上体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有充足的体育信息资源,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公布的渠道畅通,网络完整。
2 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概念
所谓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是指社会机构和个人以学习和锻炼为目的,对学校的体育设施设备、体育教育课程、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教室和校舍场馆等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就是说,学校拥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向社会各界开放。
3 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
3.1 人才因素
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也是高校体育资源的重要成分,他们具有扎实的体育技术技能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充沛的体力与精力,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条件下完全可以从事对群众健身锻炼的业余指导以及活动的组织。目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中与场地设施匮乏并存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懂行的指导者。截止2000年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有近20万人,有体育
指导站近14万个,指导站活动人数有近1188万人〔2〕。无论是指
导站的数量还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对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而言都显得明显不足。实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不仅缓解了群众体育锻炼场地匮乏的问题,还弥补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的缺陷,也给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创造了施展才能的新天地。
3.2 空间因素
体育场地设施是影响和制约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众多研究指出,现阶段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就是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而据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情况报告,全国现有615693个体育场地,其中教育系统有
413583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7.17%〔3〕。教育系统中的体
育场地又较为集中在高等院校。高等院校除了体育场地相对较为充足外,非体育专用的空地也相对较多,且环境幽雅,绿化充分,是进行体育活动、休闲的理想场所。周围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人员在余暇时来此既可健身,又能享受知识殿堂的文化熏陶。高校体育资源的空间特征对于群众锻炼来说,具有标准体育设施都不可比拟的优势。
3.3 时间因素
现实生活中,高校体育场地的使用一般集中在白天的上午和下午,主要用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业余训练。部分高等学校将室内综合体育馆向学生有偿开放,室外体育场地的利
用率相对高些。但由于学生毕竟是以学习为主,课业负担比较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保持经常者为数不多,学校体育场地在早晨、傍晚和公休节假日时相对空闲,而这些时间段恰好是社会群众较为集中的锻炼时间。所以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在时间上是可以避开而不发生冲突的。
4 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对策
4.1 纳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范畴,加强立法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规范和制度,要把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列入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校开放体育设施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规范来指导协调各校的开放工作。
4.2 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扶持
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扶持,可以从发行各种类型的体育彩票收益中适当拨发专项费用,一方面加强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用于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从而缓解全民健身路径的安全和压力,减轻高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压力,为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拓宽途径。
4.3 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高校的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是一件实践性很强并具有开拓性的工作,需要思想,敢于突破传统的、封闭的教育管理观念。因此,应大力宣传体育资源共享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对实施效果较好的学校的宣传来转变持消极和反对意见者的态度,营造学校与社会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开放氛围。
4.4 建立高校代表和街道社区代表共同参加的体育资源共享
协调会,互相沟通,互相配合,共同规划,共同管理。双方共同制定资源共享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订立制度,建立组织使开放工作规范化,并保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5 结 语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是现阶段解决我国群众体育场地匮乏、指导力等问题的有效措施,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因此,国家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以资源共享为纽带,推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共同发展,为全民的健身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任海等.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
育改革(一)〔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2):3-4〔2〕 中国体育报,2001.6
〔3〕 刘 芳,苗耀祥.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及对策的探讨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1):10
・
31・第4期刘小平等:对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