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已经掌握了求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条件概率的概念在概率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书只是简单介绍条件概率的初等定义,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采用了简单事例为载体,通过逐步探究,引导学生体会条件概率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公式、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计算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推理论证、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发现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教学重点】:
条件概率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1. 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
2.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突破点】:
用具体简单事例引入条件概率的概念,提高学生对条件概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紧跟老师思维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法、学法设计】:
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及师生活动 | |
一、 问题情境 | 问题1、3张奖券中只有1张能中奖,现分别由3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其他同学小? 分析:由古典概型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 问题2、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 分析:若抽到中奖奖券用“Y”表示,没有抽到用“”表示,因为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所有可能的抽取情况变为A=。由古典概型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用n(A)表示事件中基本事件的个数),不妨记为P(BㄧA)。 结论:知道第一名同学的抽取结果,即知道了事件A的发生,会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从而导致了P(B)≠P(BㄧA)。 | 通过问题1,问题2自然引入条件概率。 | |
二、 探究新知 | 对于上面的事件A和B,计算P(BㄧA)的一般想法是什么? 分析:在事件A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发生,等价于事件A和B同时发生,即AB发生。对于古典概型,由于组成事件A的各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因此其条件概率为 P(BㄧA)= 为了把条件概率推广到一般情形,我们对上述公式作如下变形: P(BㄧA)=== 因此有P(BㄧA)= 由于上式已经不涉及古典概型,可以将它作为条件概率的推广定义。 设A、B为两个事件,且P(A)>0,称P(BㄧA)= 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一般把P(BㄧA)读作A发生的条件下B的概率。 注意:(1)0≤P(BㄧA)≤1; (2)如果B和C互斥,则P(B∪CㄧA)= P(BㄧA)+ P(CㄧA)
| ||
三、 数学应用 | 练一练:全年级100名学生中,有男生(以事件A表示)80人,女生20人; 来自北京的(以事件B表示)有20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8人;免修英语的(以事件C表示)40人中,有32名男生,8名女生。求 解:= , =, = ==, == 例1.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假定生男女是等可能的,已知这个家庭有一个是女孩。 (1)问这时另一个小孩是男孩的概率 (2)问这时另一个小孩是女孩的概率 解:设有一个女孩的事件为A,另一个小孩是男孩的事件为B, 另一个小孩是女孩的事件为C. ===,=== 变式:若该家庭中有3个小孩,已知有一个男孩,求至少有一个女孩的概率. 分析:有一个男孩,另两个小孩也是男孩的概率为,则有一个男孩,至少有一个女孩的概率为1-=。 例2、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的依次抽取2道题,求: (1)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2)第1次与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3)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解:第1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第2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B,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B. (1)P(A)=, (2) P(AB)=, (3)=== 或= 变式:10个考题,4道难题,甲、乙依次不放回抽取 (1)甲抽到难题的概率 (2)在甲抽到难题的条件下,乙抽到难题的概率 (3)乙抽到难题的概率 解:(1),(2),(3) 例3.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解:设第i次按对密码为事件Ai (i=1,2),则A=A1∪(表示不超过2次就按对密码。 (1)P(A)=P(A1)+P= (2)用B表示最后一位按偶数的事件,则 =+= 例4. 盒中有球如表. 任取一球
| 玻璃 木质 | 总计 |
红 蓝 | 2 3 4 7 | 5 11 | |
总计 | 6 10 | 16 |
答案:
变式:若已知取得是玻璃球,求取得是蓝球的概率.
答案: |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条件概率的概念,灵活运用公式。 | |
四、拓展与提高 | 袋中装有2n—1个白球,2n个黑球,一次取出n个球,发现都是同一种颜色的,问这种颜色是黑色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 | 巩固知识, 开拓思维. |
五、小结 | 本节主要学习了条件概率的概念、公式性质及其应用。 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是P(BㄧA)= | 反思归纳 |
1.在一个盒子中有大小一样的20个球,其中10个红球,10个白球。求第1个人摸出1个红球,紧接着第2个人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
答案:
2.抛掷两颗均匀的骰子,已知第一颗骰子掷出6点,问:掷出点数之和大于等于10的概率。
答案:
3. 抛掷两颗均匀的骰子,已知点数不同,求至少有一个是6点的概率?
答案:
4.根据历年气象资料统计,某地四月份刮东风的概率是,既刮东风又下雨的概率是,已知某地四月份刮东风的条件下,问下雨的概率:
答案:
5.在50件产品中有一等品45件,非一等品5件,在此5件中,二等品2件、废品3件,现从这50件产品中任意抽取一件(每件被抽到是等可能的),问抽到的是废品的概率为多少?己知抽到非一等品,问是废品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0.06、0.6
6.一批零件共100个,次品率为10%,从中任取一个零件,取出后不放回去,再从余下的部分中任取一个零件,求“第一次取得次品且第二次取得正品”的概率.
答案:
7. 设 100 件产品中有 70 件一等品,25 件二等品,规定一、二等品为合格品.从中任取1 件,求 (1) 取得一等品的概率;(2) 已知取得的是合格品,求它是一等品的概率.
答案:(1) (2)
8.从一副扑克牌(52张)中任意抽取一张,求:(1)这张牌是红桃的概率是多少?(2)这张牌是人头像(J,Q,K)的概率是多少?(3)在这张牌是红桃的条件下,有人头像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1) ;(2);(3)
9.某种动物由出生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为0.4,问现年20岁的这种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是多少?答案为0.5
10. 甲、乙两班共有70名同学,其中女同学40名.设甲班有30名同学,而女生15名,问在碰到甲班同学时,正好碰到一名女同学的概率?(答案为0.5) 11. 从1—100个整数中,任取一数,已知取出的—数是不大于50的数,求它是2或3的倍数的概率.(答案为23/50)
12. 袋中10个球.8红2白,现从袋中任取两次.每次取1球作不放回抽样,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 两次都取得红球;(答案:28/45)
2) 两次中一次取得红球,另一次取得白球(答案:16/45)
3) 至少有一次取得白球;(答案: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