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体现在选择的药物品种、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疗程是否与患者的感染状况及其生理、病理状态相适宜,目的是有效控制感染,同时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我院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细则》促进和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临床医生使用抗菌药物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一条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第二条 根据医院现有抗生素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以及经济用药等因素,将我院抗生素进行分级管理:
1.第一线药物(非使用):抗菌谱相对较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货源充足的抗菌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
2.第二线药物(使用):抗菌谱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贵的药物,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应控制使用。
3.第三线药物(特殊使用):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旦发生耐药即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品种,例如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两性霉素B、恶唑烷酮类等,应严格控制使用。
第三条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开具非使用抗菌药物处方,若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二线药物治疗时,因有药敏结果证实,若无,应由高级职称医师签名,无高级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
第四条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三线药物治疗时,应由具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或报“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批准。
第五条 下列情况可直接越权使用一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仅限一天),但若培养及药敏证实第一线药物有效时应尽可能改为第一线药物。
(1)感染病情严重者如:①败血症、脓毒血症(Sepsis)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包括: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肿瘤化学疗法;③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④血WBC<1X109/L或中性粒细胞<0.5X109/L;⑤脾切除后不明原因的发热者;⑥艾滋病;⑦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⑧老年患者。
(3)病原菌只对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第六条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联合应用一般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特殊情况下要加抗真菌药。常采用繁殖期杀菌剂(p—内酰胺类、磷霉素、万古霉素等)与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等)联合或p—内酰胺类与p—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以获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适用于下列情况:
1.病原体不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3.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
4.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耐药菌株感染,特别是医院感染。
5.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可使单一抗菌药物剂量减小,因而减少不良反应。
6.需长期用药并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如结核病,强化期治疗时应采用四联、三联,巩固期以二联为宜。
第七条 门诊处方抗菌药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三天量,最多不超过7日(抗结核药物除外),严格控制多药联用。
第 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将定期组织人员对临床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和改进意见。
第九条 各科室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工作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项责任内容,切实将各项管理落到实处。
第十条 对不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工作或违反以上管理细则要求,因临床抗菌药物滥用而造成医疗纠纷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医师,将报请主管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抗生素药物的分级见附表
附表 抗生素药物使用分级
分类 | 一线抗菌药物 | 二线抗菌药物 | 三线抗菌药物 |
青 霉 素 类 | 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 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羧苄 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 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苄 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青 霉素V钾 | 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氟氯西林、 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 +氯唑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头 孢 菌 素 | 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 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 孢克罗、头孢丙烯、头孢替唑 | 头孢硫咪、头孢替安、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地嗪、 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米诺、 头孢匹胺、头孢克肟、头孢布烯、 头孢地尼、头孢特仑酯、头孢泊肟 酯、头孢他美酯、头孢托仑酯 | 头孢吡肟、头孢他定、 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头孢匹罗 |
其它p 内酰胺 |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 , 氨曲南、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 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 米隆 | |
氨 基 糖 苷 |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 妥布霉素 | 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 大观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 | |
氯 霉 素 类 | 氯霉素 | 甲砜霉素 | |
大 环 内酯类 | 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 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麦 迪霉素、白霉素 | 乙酰吉他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 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 | |
四环素 | 强力霉素(多西环素) | 四环素、美满霉素 | |
氟 喹 诺 酮 |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 星、左氧氟沙星 | 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 氟罗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托苏沙星、芦氟沙星、 那氟沙星 | |
呋喃类 | 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 ||
磺胺类 | SD、SMZ/TMP、柳氮磺胺吡 啶、磺胺脒 | ||
糖肽类 | 万古霉素、拉宁、去甲万古霉素 | ||
其他类 | 甲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磷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 丁醇、吡嗪酰胺 | 替硝唑、多粘菌素B、对氨基水杨 酸钠、利福喷丁、利福布丁 | 两性霉素B、链阳霉素 类、恶唑烷酮类、多粘菌 素E |
抗 真 菌 药 | 制霉菌素、酮康唑 | 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胞 嘧啶 | |
抗 病 毒 药 |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 | 金刚烷胺、乙刚烷胺、泛昔洛韦、 阿糖腺苷、干扰素、拉米夫定、 更昔洛韦 | |
中草药 制 剂 | 大蒜注射液、黄连素、板蓝根、 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香莲 片、三金片、鱼腥草注射液 |
品 种 | 剂 量 | 用 法 | 申请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科主任 |
1、申请审批表适用于住院部科室,用于级使用、特殊使用药品的审批。
2、申请表粘贴于病历输液计划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