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分钟,15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已经掀开了它美丽的面纱。是苦?是乐?其中滋味惟有我们知晓!青春正值,我们明白初一正是我们人生大厦的基石。相信同学们能打好基础,接受挑战。请同学们认真、规范答题!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怦怦(pēng) 攲斜(jī)黄晕(yùn)粗糙(cāo)
B.栖息(xī)菡萏(dàn)脸颊(jiá)应和(yīng)
C.着落(zhuó)蜷伏(quán) 归泊(bó) 枯涸(hé)
D.祷告(dǎo) 酝酿(yìn) 匿笑(nì) 霎时(shà)
2.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并蒂 疲倦不堪 自做主张 各得其所
B.清冽 洗耳恭听 自相矛盾 花团锦族
C.急躁 鸦雀无声 翻来复去 截然不同
D.诀别 得意洋洋 混为一谈 独具慧眼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 (3分)
A.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B.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D.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老师慈爱的笑容时时浮现在他眼前,亲切的话语时时回响在耳边。
B.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班长的演讲。
C.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5.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
A.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柔美的身姿、娇贵的情态。
B.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显而易见的好处。
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呼唤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大爱。
D.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人们出行平安、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7.按要求写诗句。(每空1分,共19分)
(1)《〈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只有博学而深思的人,才能成为有智有德的君子。这个句子是
, , 。
(2)《〈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3)《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4)《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 , 。
, 。
(5)《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 。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7)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能够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比眼前的现状美好” 这一生活哲理,即点明时令,又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 。
二、阅读(53分)
(一)学习《论语》十二章,完成下列试题(18分)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传不习乎 饭疏食饮水
可以为师矣 三军可夺帅也
9.“之”常用作代词,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对象。(4分)
(1)学而时习之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曲肱而枕之 (4)择其善者而从之
10.翻译句子。(4分)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 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12.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3分)
(二)(12分)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 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 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1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答:
15. 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2分)
答:
16.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3分)
答:
1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2分)
答:
(三)记叙文阅读(11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B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8.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2分)
答:
19.文章前四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2分)
答:
20.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2分)
答:
21.从A B 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答:我选 句,赏析:
22.本文主要的写法是什么?(2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11分)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去承受抽血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颤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还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23.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答:
24.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4分)
答:
25.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26.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男孩 “一番思考”,思考些什么? 50字左右。(4分)
答:
三、作文(60分)
27、 阅读下面的短文,以“价值”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怎么也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之宝。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写作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2、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3、内容丰富,有真情实感。
60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