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公管(1101)班
姓名: 张 丽
学号: 20110908708
论家庭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持久的,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受传统观念束缚,加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等因素,而导致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观念,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家长素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促进子女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 家长素质
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可以说是家长亲子建立关系的基础。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性格塑造至关重要,因此,家长所具有的素质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说父母的素质高与低就直接决定了孩子以后的发展方向也不为过。
家庭教育需要通过家庭教育者来实施。一般情况下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其自身的素质,地位等因素也会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者自身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因素 家庭教育者的职业背景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职业,因其有不同的特点,会带来不同的家庭环境、学习条件、学习气氛等,因而也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通过查阅文献, 我了解到,据相关调查发现,在父亲职业与中小学生问题行为方面,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一般行为问题分值较低,而干部、工人、个体户三种家庭分值较高,即问题较多。这是因为,知识分子一般以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主,其工作具有稳定性,知识水平较高,能理性对待生活,同事关系和谐,心境平和,对社会规范的认识深刻,能身正为范、与人为善,孩子无形中受其感染,加上有正确教育引导,所以问题较少。而干部主要从事管理工作,且经常出差,使得孩子狭小的心理时空时常显得不完整,甚至产生轻度焦虑,加上家长将干部本身的支配行为带到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可能会使其出现攻击行为,干扰他人的时候较多、较强。打工者与个体户,或因其工作枯燥、心里烦闷,或因其忙于业务,呆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少,就任其自由发展。比如,目前中国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孩子缺乏自制力,如果没有父母在一旁督促教导很容易沾染坏习惯影响一生。
二、 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经验不仅来源于前人的教育经验和自身的生活体验,还需要从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各类刊物中汲取经验教训,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而很多农村家庭教育者文化素养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就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进而影响教育质量。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光宗耀祖、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的观念到现在还是根深蒂固。例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等等,现在很多年轻的家长还是奉为经典名言。
但是,父母的文化修养才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品德的关键。父母的文化修养主要是以其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水平为指标的,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品德面貌及抱负水平的有力因素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其成绩普遍比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学生为好,同时,前者的品德也较后者为佳,学习志向也更高。如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其子女具有读研究生抱负的;而那些母亲只受过初等教育的子女,只想读到中学毕业的。 当然,研究揭示,关于父母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还是由于文化修养层次的不同,导致了家庭教育的不同,如家庭文化生活、学习指导,还有前面讲到的父母对教育的态度以及教养方式等。例如,文化修养高的父母注重家庭的民主和谐气氛,倾向于使用赞许、表扬、温情、引导、鼓励、探索等为特点的教育方式对待子女,这就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及其在同伴群体中的适当行为,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学业动机。再如,文化修养高的父母能更好地理解子女的需要,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比较适宜,平时更注重与子女的沟通,因而对子女的学业评价更客观、准确,很少给子女的精神造成伤害;反之,文化修养低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更差一些,也就容易产生消极影响。
当然,现在通过媒体、网络和报刊上的学习,很多家长在慢慢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寻求一种更为适合的方式,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给子女制造一个适合的家庭环境。
三、家庭的经济状况 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与受教育者的物质生活、学习环境、健康条件等方面相联系。当然,家庭经济条件正好满足子女正常学习需求的,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家庭极端贫困,经济水准在温饱以下,就不可能为其子女,提供正常或必要的了学习条件,这将严重影响子女的了教育和身心发展。极度贫困的家庭对子女教育方面的不利条件表现在:(1)缺乏学习的物质保障。由于经济上的困难而不能为子女提供必要或充分得书籍,学习用品,玩具 以及上各种,辅导班等其他物质条件。另外,贫困的家境造成不良居住条件,又难以为子女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还有可能会造成生活的紧张冲突和情绪纠纷。这一切都可导致子女学习不良。(2)迫使子女为谋生而中途辍学。由于家境贫寒,子女为谋生计不得不尽早离校,在此情形下,即使社会为之提供着教育的机会,如普及义务教育制度,助奖学金制度等。但由于家庭中基本生活来源没有保障,学生就无法继续学习,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山区,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而不能继续上学的学生很多。(3) 因家庭经济条件贫苦而造成子女的健康不良,也影响其身心发展。多数情况下,这类小孩会产生自卑感,不自信,不爱说话,不喜欢与人交流,长时间以来会把产生自闭症等症状。但是,家庭情况特别好的家庭对孩子的发展也有消极的影响。过于富裕的家庭,可能反而容易养成子女养尊处优的品性,过于自负,在同学中显富,攀比,成为影响他们学习的不利影响。
四、与学校合作态度 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合及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合作态度。这种态度影响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家庭教育者与学校不合作,就不能得到反馈信息,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家庭教育,进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家长必须正确认识到,家长和教师是共同教育,而不是把子女放到学校就是在教育。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加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成为孩子学习的坚强后备军。
五、家长的期望水平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对子女的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尤其是家庭条件不是太好的家庭,他们认为,孩子只能通过努力刻苦学习,争取考上大学,才是改变命运的惟一出路。所以,他们把希望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学习上,岂不知,对孩子的过度期望,也会使他们产生难以抗拒的压力和焦虑。
当前家长的期望水平不仅与子女的实际能力水平不相适应,而且也与家长自身的教育能力和素质不相适应,它造成了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一种高压状态,使子女的精神状态经常处于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之中。目前,在相当部分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事实表明,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对其子女的教育和成长有害而无益。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父母从生下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对孩子负起抚养和教育的责任。但作为一名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有些爱要适时、适量。不可一味的溺爱,娇惯,什么事也不让做,只知道督促他们学习,成为一个只知道学习的机器,在生活上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也不可学习“狼爸”采用棍棒教育,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父母应该竭尽全力的供养孩子上学,穷了什么也不能穷教育。
关注自身的素质问题,提高家长素质努力给子女创作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结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樊为.简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1009-0118(2011)-03-01-01
[2]王东宇;林宏 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学校卫生2003(03)
[3]胡子祥 .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精神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2009(9)
[4]叶金辉.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探究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4,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