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解决家长接送学生难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效解决了小学生课后“托管难”问题,制定此制度。
1、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强化宣传引导,通过班级群、致家长一封信,班会等提高关注度,确保让每位家长知晓。
3、、组织成立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安全管理、教师考核评价等制度,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有章可循。
4、与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决不以任何方式强制学生参加。
5、不将看管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
6、学校全面开放阅览室、专用教室等场所,面向有服务需求的学生实行“全免费”校内课后服务。
7、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对服务内容进行更科学、更灵活的设计,包括智力游戏、课外阅读等学习活动和社团等实践活动。
8、通过挖掘、利用和整合校内外优质课程资源,为具备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课程内容,让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
9、加强延时服务经费管理使用,严格执行公开公示制度,严禁学校以延时服务名义向学生家长乱收费。
10、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成效纳入教育综合督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