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三化学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精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18:33
文档

初三化学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精品

第九章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
推荐度:
导读第九章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
第九章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学生填表:

  

食盐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

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学生乙:可加水。

学生丙:还可加热。

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

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

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
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

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1:均一、稳定。

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学生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

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学生填表:

溶剂

溶质现象
  
高锰酸钾  
汽油  
汽油高锰酸钾  
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学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

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

"

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

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

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振荡

现象

振荡

现象

静置

现象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

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

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

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

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

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

入物质

现象把液体

倒掉后

的试管

是否干

净 

水和植

物油 

              
水、植

物油、

洗涤

剂 

             

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较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

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

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

(教师点评)

巩固练习

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教科书P33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题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这样的设计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文档

初三化学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精品

第九章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