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1届高考历史课时跟踪复习检测试题17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16:45
文档

2011届高考历史课时跟踪复习检测试题17

第三课时元朝的建立与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一、选择题1.“有星的天旋转着……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诗句反映的是蒙古高原哪一时期的状况()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前B.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C.元朝灭亡前D.忽必烈统一全国后答案:A2.(2009·北京文综,13)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解析:
推荐度:
导读第三课时元朝的建立与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一、选择题1.“有星的天旋转着……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诗句反映的是蒙古高原哪一时期的状况()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前B.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C.元朝灭亡前D.忽必烈统一全国后答案:A2.(2009·北京文综,13)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解析:
第三课时   元朝的建立与五代、辽、宋、夏、金、元

时期的文化

一、选择题

1.“有星的天旋转着……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诗句反映的是蒙古高原哪一时期的状况(  )

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前

B.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

C.元朝灭亡前

D.忽必烈统一全国后

答案:A

2.(2009·北京文综,13)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解析:抓住题干的时间词语“元朝”,此题可用排除法,科举制开始形成于隋朝,排除A项;殿试成为科举定制是在北宋,排除B项;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元朝建北京孔庙,实行科举制说明元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答案:D

3.(2010·改编)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吸取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集权,为后来历代沿用。这个王朝和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宋代削弱地方职权          B.宋代加强集权制度

C.元朝设立中书省              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答案:D

4.(2010·模拟精选)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解析:人文主义和因信称义都重视并维护人的本能,都可以作为西方“不禁人的本能”的依据。民贵君轻、天人感应与“禁本能”无关。“致良知”强调重视人的内心修养。只有“存天理、灭人欲”最能体现“禁本能”的观点。

答案:C

5.(2010·基础题精选)2008年7月28日,汇集中国24省、77家文博单位的271件“科技文物”首次相聚于新落成的中国科技馆,请你为“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按照时间线索布置,再现中国古代科技的丰富内涵。正确的布置顺序是(  )

①活字印刷术 ②管形火器“突火” ③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 

④雕版印刷术

A.②③①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③①④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时期出现,管形火器“突火”是在南宋时期发明的,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是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创制的,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因此,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6.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技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的有(  )

①雕版印刷术 ②记录太阳黑子 ③实测地球子午线 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7.(2010·改编)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学术方面,第二种在战事上,第三种在航行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

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宋代理学

答案:A

8.“今为术,莫若用十二气为一年,更不用十二月。直以立春之日为孟春之一日,惊蛰为仲春之一日,大尽三十一日,小尽三十日,岁岁齐尽,永无闰余。”该材料出自(  )

A.“太初历”              B.《大衍历》

C.《梦溪笔谈》              D.《授时历》

解析:题中材料反映了把一年四季节气和12个月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它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与此相关的是C项。

答案:C

9.《从历史上看不发达的问题》一书说道:“欧洲在技术方面确实曾大得益于其他地方特别是中国,如果没有中国的科学,工业是不可能发生的。”13世纪时,向外传播而使后来欧洲得益于中国的科技成就主要有(  )

①火药 ②造纸术 ③指南针 ④活字印刷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造纸术是公元8世纪的唐朝时期外传的,其他都是在公元13世纪的宋元时期外传的。

答案:D

10.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答案:C

11.词句“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反映了辛弃疾(  )

A.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          B.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

C.关心市民的生活              D.对封建腐朽统治的揭露

答案:A

12.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研究课题,你觉得他们所列的下列命题存在错误的是(  )

A.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明进程

B.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源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境内,陵园内供奉有一代天骄的灵位与遗物。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入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民决定将成吉思汗灵榇西迁。1939年6月初,西迁成功。6月21日,成吉思汗灵榇到达延安,陕甘宁边区举行祭典,等领导人敬献了花圈。7月初,成吉思汗灵榇安然迁抵甘肃榆中县兴隆山。以后又从兴隆山迁到青海塔尔寺。

新中国成立后,郑重决定成吉思汗灵榇回迁故地。1954年4月20日,在伊金霍洛旗为回迁的成吉思汗灵榇举行了隆重大祭和新陵园奠基仪式。

从此,一座巍峨壮观的成吉思汗新陵园矗立在伊金霍洛大地,成为人们瞻仰和纪念的圣地。

阅读图片及说明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成吉思汗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一致帮助成吉思汗灵榇西迁,具有什么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隆重回迁成吉思汗灵榇以及建筑新陵园,体现了什么民族?

解析:本题材料提供了关于成吉思汗的陵园图片及对此图的说明,与一般的材料题有所不同。当然,题目设计的三个问题并不特别,相对容易。第一问根据教材概括归纳即可;第二问考虑抗日战争的大背景;第三问回忆现代史上的民族。

答案:贡献: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为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重大意义: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抵抗日本侵略。(不必拘泥答案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民族: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4.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是在汉朝,一是在宋朝。宋朝以后,科学技术发展趋于停滞。

请回答:

(1)反映两个科技高峰的成就有哪些?

(2)两个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别如何?

解析:本题在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基础上,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比较能力。第(1)问的“成就”属于再现能力,要根据“科学高峰”这一特征再现相关科技成就;第(2)问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原因”,要从汉、宋时代的社会特征方面考虑;二是“地位”,要根据相关成就的世界影响来总结说明。

答案:(1)汉朝的成就有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地动仪的研制等。宋朝的成就有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应用、火药武器等。

(2)两汉时期: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地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与进步。宋朝时期:原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海外贸易更加发展;科举制度进一步推行。地位——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文档

2011届高考历史课时跟踪复习检测试题17

第三课时元朝的建立与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一、选择题1.“有星的天旋转着……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诗句反映的是蒙古高原哪一时期的状况()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前B.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C.元朝灭亡前D.忽必烈统一全国后答案:A2.(2009·北京文综,13)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解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