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课程代码:012541-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7学分,126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编辑出版学
修(制)订人:高列过 修(制)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订人: 审订日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文学院各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本课程以文学院四个专业的全体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培养学生阅读古书和讲授普通文言文的能力为宗旨。本课程的教学,在传统工具性的基础上,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前沿性,培养学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
(二)课程目的要求
1.培养、增强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解决利用古文献时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教学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从事古汉语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 通论部分(66学时)
教学要求:介绍古文阅读所必需的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和查检文献的常识。
教学要点:
1.绪论(2学时)
(1)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2)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3)本课程的内部结构
(4)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2.工具书(4学时)
(1)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2)检索法
据字形
据字音
据字义
(3)工具书的使用
按照需要选用工具书了解工具书的内容和体例综合分析,决定取舍
教学重点: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工具书的使用。
教学难点:检索法。
3.文字(8学时)
(1)汉字的产生
汉字的产生途径
汉字体系的形成
(2)汉字的形体构造;
汉字的结构原则——六书
利用字形推求字义
楷书偏旁分析
(3)汉字形体的变化
字形的变化:结构和笔势
字体的变化:总趋势是由繁趋简
(4)字形的歧义现象
繁简字
异体字
通假字
古今字
教学重点:汉字的形体构造;汉字形体的变化。
教学难点:字形的歧义现象。
4.词汇(8学时)
(1)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①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古今词义的异词
(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单义词和多义词
词的本义及其探求
词的引申义
词义演变的基本类型
(3)同义词和同源词
同义词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同义词的辨析
同源词及其分类
同源字与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
同义词与同源词的关系
辞书词义与句中词义的关系
教学重点: 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教学难点:同源词。
5.语法(上)(10学时)
(1)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2)句法
判断句与判断词
被动句
述宾关系
宾语的位置
双宾语
名词作状语
(3)实词的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动词的使动、为动用法
活用的条件
(4)凝固结构和习惯用法
何如、如何、如……何
孰与、…与…孰…
何以……为、无以……为
何有,何……之有、何其
教学重点:句法;实词的活用。
教学难点:双宾语;词类活用的条件。
6.语法(下)(13学时)
(1)称代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2)常见的重要虚词
于、於、乎
以、为
而、则、虽、且
如、若、然
之、者、所
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3)语气和语气词
句子语气的类型
也、矣、耳、焉
乎、诸、与、邪、耶
哉、夫
其、岂、唯
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教学重点:称代;语气和语气词;常见的重要虚词。
教学难点:之、者、所;其。
7.音韵(15学时)
(1)《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诗经》的韵例
《诗经》的韵部
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上古声母研究的重要学说
上古音知识的运用
(2)中古音
反切※
韵书以及《广韵》206韵
三十六字母和《广韵》三十七声母
中古音与现代北京音的主要对应规律
教学重点:《诗经》的韵部;上古声母研究的重要学说;反切;中古音与现代北京音的主要对应规律。
教学难点:上古音知识的运用;三十六字母和《广韵》三十七声母。
8.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3学时)
(1)古书的注解
古注的类型
注释的内容
)释词的方法
古注的术语
古注的读解
(2)古书的句读
古书标点的意义
古书标点的原则和方法
(3)古书的翻译
古书翻译的要求
古书翻译的方法与步骤
古书翻译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注释的内容;古注的术语;古书标点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释词的方法;古书翻译的方法与步骤。
9.近体诗格律(3学时)
(1)古体诗和近体诗
(2)近体诗的字数、句数
(3)近体诗的押韵
(4)近体诗的平仄
(5)近体诗的对仗
教学重点:近体诗的押韵;近体诗的对仗。
教学难点:近体诗的平仄。
第2章 文选部分(60学时)
教学要求:必须通过相当数量文选的讲读来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提倡读熟懂透,增强语感,积累常用词,体会古今汉语的异同。
教学要点:
1.《左传》文选(10学时)
(1)郑伯克段于鄢
(2)晋灵公不君
(3)齐晋鞌之战
2.《战国策》文选(8学时)
(1)《冯谖客孟尝君》
(2)《触龙说赵太后》
3.《论语》文选(5学时)
(1)《学而》
(2)《公冶长》
(3)《季氏》
(4)《微子》
4.《礼记》文选(3学时)
(1)《教学相长》
(2)《大同》
5.诸子文选(15学时)
(1)《孟子·许行》
(2)《墨子·非攻》
(3)《老子·天之道》
(4)《庄子·北冥有鱼》
(5)《庄子·百川灌河》
6.古代诗歌(6学时)
(1)《诗经·周南·桃夭》
(2)《诗经·邶风·静女》
(3)《诗经·秦风·无衣》
(4)《楚辞·九歌·国殇》
7.二十四史文选(10学时)
(1)《史记·淮阴侯列传》
(2)《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8.骈文(3学时)
(1)《滕王阁序》
教学重点:古今异义词;古代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古今字、通假字;韵文用韵。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传授学生阅读古文必须掌握的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常用词等基础知识;增加讨论课、习题课、答疑课,培养学生理解古文、分析古文,讲授古文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联系已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和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逐渐采用电子教案等更先进的教学手段。
(二)作业和答疑
1.课外作业:补充课外习题,如分析文选中相关的古代汉语通论知识、古代汉语通论知识在文选中的体现等;布置课前预习,掌握文选中相关的常用词知识等。
2.答疑: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课间或规定的课外时间每周至少一次答疑;在天空教师建设成熟后,利用网络回答学生疑问。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现代汉语。
选修本课程必须具备的下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希望在先修课程中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语音知识。
本课程应在学生学完上述先修课程后开课。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北京:中华书局,1999
(二)主要教学参考书:
1.郭锡良等.古代汉语(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许嘉璐.古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洪成玉.古代汉语教程.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4.张双棣等.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