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装有一定量的水的细玻璃管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0-K-14所示,则此时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为(g取10 N/kg)( )
A.1.2×102 Pa B.1×103 Pa
C.1.2×104 Pa D.1×105 Pa
图10-K-14
2.如图10-K-15所示,在装水的容器中伸入一手指(不碰到容器底和壁,且水不溢出),会使容器底部所受水的( )
图10-K-15
A.压力增大,压强增大
B.压力不变,压强增大
C.压力不变,压强减小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3.如图10-K-16甲所示,一个装水的密封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杯子倒过来如图乙所示,则( )
图10-K-16
A.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B.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C.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D.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小
4.如图10-K-17所示,三个底面积相同,但开口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往容器中加入相同深度的水,则三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力( )
图10-K-17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5.如图10-K-18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水的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受压强是800 Pa
B.b点所受压强是200 Pa
C.a点所受压强与容器底部所受压强之比为1∶4
D.b点所受压强与容器底部所受压强之比为4∶5
图10-K-18
6.如图10-K-19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甲、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关系以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和F乙的关系正确的是( )
图10-K-19
A.ρ甲=ρ乙,F甲<F乙 B.ρ甲>ρ乙,F甲=F乙
C.ρ甲<ρ乙,F甲>F乙 D.ρ甲>ρ乙,F甲>F乙
二、填空题
7.如图10-K-20所示为一薄壁容器,底面积为100 cm2,装了重24.5 N的水后,水面距容器底部20 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_ Pa,压力为________N。(g取10 N/kg)
图10-K-20
8.一只装有5 cm深的某种液体的圆柱形瓶子,已知瓶底受到液体的压强是400 Pa,则瓶中所装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g取10 N/kg)
9.如图10-K-21甲所示,一支盛水的试管由竖直放置逐渐倾斜,在水从试管流出前,水对管底的压强将____________(选填“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如图乙、丙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有等质量的液体。乙试管竖直放置,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中液面相平,比较两试管中的液体对试管底部压强的大小:p乙________(选填“>”“<”或“=”)p丙。
图10-K-21
10.如图10-K-22甲所示,放在桌面上的饮料瓶子,内部盛有饮料,瓶盖旋紧后倒过来时,液体对瓶盖的压强比正放时液体对瓶底的压强________(选填“大”或“小”),瓶子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10-K-22
三、计算题
11.发生在山区的大地震,往往会形成很多的堰塞湖(如图10-K-23所示),这些堰塞湖随时有溃堤的可能,严重地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若某堰塞湖湖堤底部的水深已达到55 m,求:(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
(1)湖堤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2)假设该湖堤底部和湖堤各部分能承受的水的最大压强都是6 ×105 Pa,那么还能允许水面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图10-K-23
12.在一个重2 N、底面积为0.01 m2的容器里装0.8 kg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05 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0-K-24所示。求:(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9.8 N/kg)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图10-K-24
13.[2017·自贡] 如图10-K-25所示,往量杯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图10-K-26中表示此过程量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其中合理的是( )
图10-K-25
图10-K-26
14.动脑学物理,越学越聪明。小武同学看到商贩将水果浸泡在某种红色液体中,他悄悄地取些样品测量其密度,如图10-K-27所示。
图10-K-27
步骤如下:
(1)用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将其一端扎上橡皮薄膜。
(2)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逐渐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适当位置,并用铁架台和试管夹固定。
(3)往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样品直到薄膜变平为止。
(4)对相关的物理量进行测量并计算样品的密度。
根据上述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 cm;玻璃管放入水中,没倒入样品前橡皮膜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凸起。
②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样品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用ρ水和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④计算样品的密度ρ=________ kg/m3。
⑤若读取样品液面所对的刻度值时没有观察液面的最凹处,将导致计算的样品密度比实际值偏________。
详解详析
1.B [解析] 水深h=10 cm=0.1 m,所以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1 m=1×103 Pa。
2.A [解析] 当插入手指时水深h增大,由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的底面积不变,由F=pS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增大。
3.D
4.D [解析] 容器中加入相同深度的水,由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一样大;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F=pS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一样大。
5.D [解析] 根据公式p=ρgh可知,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压强与深度h成正比。
6.D [解析] 液体的质量相同,体积大的密度小,则ρ甲>ρ乙;根据p=ρgh,所以p甲>p乙,再根据F=pS,因为S相同,所以F甲>F乙。
7.2000 20
[解析]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2 m=2000 Pa,S=100 cm2=0.01 m2,
则F=pS=2000 Pa×0.01 m2=20 N。
8.0.8×103
[解析] 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得:ρ液===0.8×103 kg/m3。
9.逐渐减小 >
10.大 不变
[解析] 瓶盖旋紧倒过来后,由于液体的深度变大,根据公式p=ρgh可知,液体对瓶盖的压强大于正放时液体对瓶底的压强;瓶子倒置后,瓶子的重力不变,瓶子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11.(1)湖堤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为p=ρ水gh=1.0×103 kg/m3×10 N/kg×55 m=5.5×105 Pa。
(2)设湖堤底部水的最大深度为h′,由p=ρgh得,h′===60 m,
则水面还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Δh=h′-h=60 m-55 m=5 m。
12.(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ρ水gh=1.0×103 kg/m3×9.8 N/kg×0.05 m=490 Pa;
由p=得: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1=p1S=490 Pa×0.01 m2=4.9 N。
(2)容器中水的重力:
G水=m水g=0.8 kg×9.8 N/kg=7.84 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2=G水+G容=7.84 N+2 N=9.84 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984 Pa。
13.B
14.①1 上
②样品的深度h样,橡皮膜到水面的距离h水
③ρ=ρ水
④1.2×103
⑤小
[解析] ①由图知,刻度尺上5 cm到10 cm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 cm,则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因为橡皮膜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故将玻璃管放入水中,没倒入样品前橡皮膜向上凸起。
②往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样品直到薄膜变平为止,此时水对橡皮膜向上的压强等于样品对橡皮膜向下的压强,根据p=ρgh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样品的深度和橡皮膜到水面的距离。
③设样品的深度为h样,橡皮膜到水面的距离为h水,则有:ρgh样=ρ水gh水,所以,样品密度的表达式为ρ==ρ水。
④由图可知,h样=5.0 cm=0.05 m,h水=
6.0 cm=0.06 m,故样品的密度ρ=ρ水=×1.0×103 kg/m3=1.2×103 kg/m3。
⑤若读取样品液面所对的刻度值时没有观察液面的最凹处,会导致样品的深度偏大,根据ρ=ρ水可知,将导致计算的样品密度比实际值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