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9年湖北省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详细解析和翻译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15:45
文档

2009年湖北省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详细解析和翻译

2009年湖北省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孟德传【宋】苏辙①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
推荐度:
导读2009年湖北省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孟德传【宋】苏辙①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

     2009年湖北省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孟 德 传【宋】苏辙                    

 ①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 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 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②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③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宋】苏轼

 ④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3分)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3分)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4分)

9【答案】D【解析】庶几:希望。

10【答案】C【解析】A.前者叙述了孟德没有实现自己想的志向,不是“生存艰难”;B.后者是老虎的行为;D.前者介绍孟德的后来境况,后者是作者的评论感想。

11【答案】B【解析】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乃使为自告者”,意为“(宋孝孙)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

12【解析】(1)注意“易”和两个“以”的翻译;(2)注意“适”“知”“除”的翻译;(3)注意“意”“被之以威”(翻译、介宾短语后置句式)“而”“之”的翻译。

(1) (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参考译文】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后,没能够实现自己想的志向。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有很多名山。孟德逃到华山脚下,用他 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自己想:“我是禁军中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 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吃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吃。一天病十次病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懑,全都出现了。数月以 后,吃这些一样平安,象吃五谷一样。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 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不到十几步,就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低垂着 耳朵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

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那地方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己料想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 情的始末。(宋孝孙)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 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仰慕的事,对有畏惧的事;仰慕畏惧交织在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 中,旁人一望就知道。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不觉得,但 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

子由写《孟德传》寄给我,我听说了这件事后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 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它。但以前我听说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两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径自从山上奔 来,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小孩能害怕,但是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 了。推测老虎要吃人,现用威风压倒对方,而(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文档

2009年湖北省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详细解析和翻译

2009年湖北省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孟德传【宋】苏辙①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