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1世纪的农业与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16:57
文档

21世纪的农业与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文章编号:1002-1981(2000)05-0024-04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21世纪的农业与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许祥云,彭泰中(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摘要:21世纪的农业和农业科技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知识化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的主题。高等农业教育如何立足于21世纪,培养造就适应新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21世纪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就高等农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知识化农业人才的培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关键词:21世纪
推荐度:
导读文章编号:1002-1981(2000)05-0024-04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21世纪的农业与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许祥云,彭泰中(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摘要:21世纪的农业和农业科技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知识化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的主题。高等农业教育如何立足于21世纪,培养造就适应新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21世纪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就高等农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知识化农业人才的培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关键词:21世纪
文章编号:1002-1981(2000)05-0024-04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的农业与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许祥云,彭泰中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 330045)

摘要:21世纪的农业和农业科技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知识化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的

主题。高等农业教育如何立足于21世纪,培养造就适应新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

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21世纪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就

高等农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知识化农业人才的培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21世纪农业;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领域,从这种意义上讲,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维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那么,21世纪的农业又将如何发展?高等农业教育怎样培养适应新世纪农业发展的高科技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农业科技的新领域及其发展新趋势,将促使高等农业教育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建设

21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世纪,特别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将迅猛发展,并在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据此可以预测,21世纪农业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超高产农业的发展;二是向空间要食物和各种农产品,即开辟丘陵、草原、水域、滩涂、沙漠和海洋为新的农产品基地;三是向再生资源要食物和能源,如通过微生物加工或酶工程使秸秆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分解为糖或转化为单细胞蛋白,用作动物饲料,发展养殖业或食用菌等,以增加人类食物来源;四是向细胞要食物,即培养绿色细胞,在阳光下直接生产有机物质,提供人类食物。

为支持21世纪农业的持续发展,支撑21世纪甚至更长时期人类社会的生存与进步,21世纪的农业科学技术必将率先进入一个崭新领域:(1)新物种塑造。主要运用生物技术、核技术、光电技术与农业常规育种技术结合,综合不同的优良性状,按人类需要有选择地定向塑造新的物种和类型,丰富生物多样性;(2)新快速繁育技术应用。通过无性繁殖、胚胎移植和分割、生长激素、基因转移等技术,发展人工种子制造产业、动物胚胎生产与利用产业以及定向繁育和饲养业等;(3)新农业工厂构建。实现人工创造环境、全过程自动化种养,建立起技术高度密集的工厂化、自动化生产体系;(4)新人造食品和饲料生产。开发单细胞蛋白资源和植物秸秆、叶片资源,大规模生产不同用途的氨基酸等;(5)新能源开发。种植开发“绿色能源”,重点利用多年生和一年生植物及藻类,生产酒精和石油代用品;(6)新的空间领域拓展。营造“海洋农场”、“海洋牧场”、“海洋林场”,实现蓝色。同时还将把航天科学与农业科技结合起来,发展太空农业。

展望21世纪的农业和农业科学技术前景,人们不难想象,这一切都离不开高等农业教育的支撑,而高等农业教育要培养出顺应新世纪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方向的人才,笔者认为,

收稿日期:2000-01-06

作者简介:许祥云(1962-),男,教务处,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当务之急就是思考如何着手建设立足新世纪的农业学科体系,为新世纪的人才培养作准备。

1.拓展学科领域。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和农业科技涉及的新领域告诉人们,传统农业学科(如栽培、育种、病虫防治等)由于要大步超越现有研究因子(土、肥、水等),延伸至与现有因子条件大相径庭的丘陵、草原、水域、滩涂、沙漠和海洋,这就势必导致农业学科涉猎范围的超幅扩大。因此高等农业教育的学科设置要具有前瞻性,学科建设更要立足于21世纪,依趋势拓展自己的研究和解释领域。

2.重视学科联合。新物种塑造、新人造食品生产、新农业工厂构建以及新能源开发等科技新领域的开辟将表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科学技术相比,具有智能化、物化、产业化和企业化四个显著特征,因而农业科技在形成自己完整体系的同时,其它众多门类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必将不断向农业科学进行渗透和交融,由此引发现代农业学科在逐步分化、分工与更新的同时,又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由此可以断定,高等农业教育在制订新的培养目标的同时,也将改造现有农业学科,更加重视农业学科自身或与其它学科间横向联合或重新组装。

3.开设新兴学科。当代高科技——生物技术、遥感技术、光电技术和核技术等日益有效地应用于农业领域,为现代持续农业的开发提供了崭新的武装。因此未来农业中,传统农业学科的指导性将很难孤立存在,必须与其它学科相互依存,共同起作用,甚至在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和交融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新的学科交叉点和生长点,进而萌生一批新兴农业学科。对此,高等农业教育应摆脱传统思维定势,及时调整农业学科的建设方略。

4.建设以集约持续为特征的农业学科体系。无论21世纪的高新科技如何发展,无论农业和农业科技新领域如何延伸,最终都离不开“集约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因此高等农业教育在学科建设中,要充分体现精耕细作、立体多熟、高产高效的集约性学科特征;兼顾当前与长远,发展节约资源、保护改善农业环境、增强综合生产力、农业与农村持续发展的学科内容;微观学科与宏观学科相结合,软科学与硬科学相结合,培育并促进一些带有宏观性、综合性、边缘性学科的发展,如宏观农业学、农牧学、农作学、农业结构学等;积极扶持面向市场经济的薄弱学科,如市场学、价格学、营销学、农产品加工学等,形成一套以集约持续为特征的农业学科体系。只有在这种学科体系中培养造就的农业科技人才,才能不负新世纪的重托,使中国走上“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之路”。

二、21世纪农业的主题是发展知识化农业

中国农业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向知识农业大步跨越。高等农业教育应当抓住农业知识化的关键领域,为这种大跨越培养、造就和储备大批科技人才

知识农业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使用)为主导因素的农业,是知识高度密集、多学科高度渗透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对于知识农业,技术创新是其发展的基本动力。知识农业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基本特征:(1)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农业可稳定持续发展;(2)高新技术作为无形资产投入农业并起决定性作用;(3)在高科技融合下真正实现大农业联合;(4)农业高度产业化、市场化;(5)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一些专家认为,世界农业在迈向知识化以后的进程中,将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向高科技农业的方向发展,并将展现“基因农业”、“网上农业”、“太空农业”等令人耳目一新的面貌。

面对知识经济、知识农业时代的到来,变革中的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将是一次世纪性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农业必须集聚全部的力量和智慧,尤其要发挥高等农业教育育人的特殊功能,向知识农业跨越,大步赶超世界农业先进水平。对此,高等农业教育必须首先探明并深入研究我国实现农业知识化的关键领域,并在这些关键领域内培养、造就高新科技人才。

1.生物工程。21世纪是“生物时代”,生物工程是知识化农业发展的核心领域,也是最活跃的领域。生物工程技术不仅可以创造、开发新的物种和能源,还具有节约能源、连续生产、简化生产步骤、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功效,在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和畜禽品种方面显示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培养的高学历精英人才应当努力具备下列能力:培养“三高”农作物和畜禽品种,大幅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能力;开发生物固氮技术(并在谷物方面取得突破)的能力;提高作物和畜禽抗性的能力;研制开发生物农药和生物激素的能力。

2.微生物农业。微生物农业是以微生物为主体的农业。微生物在合成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酶等方面的能力比动植物高上百倍。微生物还可利用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有益微生物,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生物量,用于制作食用蛋白质以及脂肪、糖类等专门食品,而且在生物防治、土壤改良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因此,高等农业教育要力争在“微生物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兽药”、“微生物改良土壤”、“食用菌生产”等方面培养出一批高精尖农业科技人才。

3.节水灌溉。我国70%的农业生产能力来自灌溉农业。但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21世纪可能出现水的危机。因此,高等农业教育应积极致力于培养惜水意识强,具备超强节水灌溉知识和技能的科技人才:(1)能够根据作物对水的需求,制定节水灌溉制度;(2)懂得减少输水损失、提高输水效率的科学法则;(3)善于改进灌水技术,挖掘田间节水潜力;(4)有能力进行灌区技术改造、实施优化配水等。

4.旱作农业。新的农业科技将会使旱地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这方面,高等农业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下列知识和技能:掌握选育耐旱作物与节水作物品种的知识;熟悉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调节土壤物理性状、蓄水保墒、增加可供营养元素的知识;懂得推广少耕免耕、深耕深松、粮草轮作、以肥调水技术和地膜覆盖、化学节水技术以及应用保水剂、抗蒸腾剂的技术等。

5.设施农业。就是以先进设施、生物工程技术、农用新材料为依托,综合应用高新技术,在相对可控环境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高等农业教育培养出的设施农业科技人才应着重在“人工创造环境、实现全过程种养自动化”方面获得知识和能力。

6.农业信息化。21世纪,农业领域将建立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包括以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病虫防治等为内容的农情信息库,以种子、果品、蔬菜、肉蛋奶为内容的农产品信息库,以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材料为内容的科技信息网络;还将应用遥感、航测、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各种监测农业资源的设施和仪器,建立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精准农业。鉴于此,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十分迫切地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专业及相关课程,并把生物工程、遥感、光电以及核科技等新知识融入传统农业学科进行新世纪人才培养,以迎接农业信息化的挑战。

三、“工厂化农业”可以认为是知识农业的象征,因而也必然是21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面对“工厂化农业”的产生和发展,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工厂化农业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管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工厂化农业突破了种养业生产的传统观念,具有全新的、科学的、现代化的涵义:工厂化农业最大限度地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运用现代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武装农业,以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提高基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因此,工厂化农业是科技开发、工程化技术、企业化经营等多元集成的新型产业。

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21世纪的工厂化农业生产将在设施农业生产(如日光温室栽培、遮阳网覆盖栽培、防雨棚栽培、加温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无土栽培、穴盘育苗、小棚和地膜覆盖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实现人工创造环境、全过程自动化种养,建立起技术高度密集的智能化生产体系。

由此可知,立足于21世纪的工厂化农业,是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成果在农业上的综合运用,同样具有智能化、物化、产业化和企业化的显著特征。为此,高等农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也必须立足于21世纪而赋予新的内涵,让学生熟悉或掌握“现代化温室的设计、制造与组装技术”、“园艺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技术”、“园艺作物的工厂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产品采后处理技术”等,为我国工厂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四、“都市农业”在未来21世纪将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了“都市农业”的发展,高等农业教育又将肩负起此类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

“都市农业”是一个新的概念,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大家认识是一致的,即:“都市农业”从根本上区别于乡村农业,也明显地不同于当今的城郊型农业,它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的周边或间隙地带的农业。

“都市农业”的特点是:农业基础设施和农田基本建设水平高;由于依托大都市的先进科技,农业技术含量高;以设施农业乃至工厂化农业为主体,集约化规模经营水平高;农产品产加销、贸工农实现一体化;地域范围小,布局零星分散等。由于“都市农业”把“都市”与“农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它要实现的功能应当是:为都市提供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瓜果、蔬菜、花卉、特种养殖产品和其它观赏用农产品;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供条件;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为都市儿童和青少年的农业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提供基地。此外,还要充分起到改善都市生态条件、美化都市环境的作用,发展园艺型农业、示范性农业、观光型农业等。

鉴于此,笔者认为,高等农业教育未来农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多方位的,尤其要重视为大都市培养“都市农业”所需要的特殊人才。因此,高等农业教育应当设立“都市农业学院”或相关系科和专业,专门培养一批既懂得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具备农业企业管理能力,又懂得现代城建知识,具备较强环保意识和能力的特殊人才,使下世纪的“都市农业”能够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真正地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刘巽浩.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学科体系〔N〕.科技日报,1996—02—26.

〔2〕黄丹枫.面向21世纪的工厂化农业〔J〕.世界科学,1996,(6).

〔3〕卢良恕.21世纪的农业和农业科学技术〔J〕.科学中国人,1996,(7).

〔4〕党双忍.中国农业知识化的关键领域〔N〕.农民日报,1998—10—21.

The21st Century's Agriculture and the Ways How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Cultivates Qualified Talents

XU Xiang-yun PENG T ai-zho ng

(J iang x i A gricultural University,N anchang 330045China)

Abstract:T he21st century's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techno logy w ill be on new developing tendency,and intellectualized agr iculture is to be a m ain topic of the future agriculture.T hat how the hig 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faces the21st century and cultivates hig h-tech talents w ho are adapted to the new ag ricultural dev elo pment o f the new centur y is an important pro ject w hich is urgent to be so lved.T his article puts forw ard so me ideas abo ut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sy stem of hig her-lear ning agr icultural education and cultiv ating qualified personnel fo r the intellectualized agriculture on the basis o f the21st century's agriculture and the dev elo pment direction o f agricultural technolog y.

Key words:the21st century's ag riculture;higher learn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talents cultivatio n(责任编辑 王广忠)

文档

21世纪的农业与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文章编号:1002-1981(2000)05-0024-04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21世纪的农业与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许祥云,彭泰中(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摘要:21世纪的农业和农业科技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知识化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的主题。高等农业教育如何立足于21世纪,培养造就适应新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21世纪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就高等农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知识化农业人才的培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关键词:21世纪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