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环境条件条件下的日常养护
为补充土壤营养,冬春植株萌动之前,可用经发酵的饼肥和厩肥施入底泥(或盆土)作为基肥。生长茂盛、花量大的品种在生长期要适量进行追肥,以粒状化肥塞入泥面下7—10厘米处或作叶面喷施。
生长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植株、大香菇草和红莲子草等生长较快的品种,要控制肥料的施用,以免过度繁衍,影响景观。
不同品种的挺水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耐水深度不一。一般情况下,植株入水深度在植株高度的15—30%之间。在萌芽和幼苗期,入水较浅,以后随生长量的增加而逐步加深。现将上列品种生长盛期入水的适宜深度分列如下(见附表2):
湿地型(植株入水深度在2—10cm之间):水毯草、大香菇草、红莲子草、花叶石菖蒲、鸢尾、千屈菜等;浅水型(植株入水深度10—25cm):花叶水葱、欧洲芦荻、花叶香蒲、花菖蒲、黄花蔺、泽泻、灯心草等;深水型(植株入水深度25—35cm):花叶芦竹、黄菖蒲、菖蒲、梭鱼草。
二、修剪整理
枯萎枝叶的整修清理是挺水植物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残枝败叶堆制沤肥或深埋焚毁能减少病虫害,使植株保持美观、整齐的姿态,同时,植物残体在水中积存,会分解产生H2S等气体,使水质恶化,并导致水体营养素的循环而使水体保持富营养化状态,所以这是防止水体污染的必要措施。
冬季清除植株地上枯萎部分,整剪留茬要低矮整齐。生长期修剪则结合疏删弱枝弱株,达到通风透光。
许多挺水型植物无性繁殖能力强,如果超过设计需要的范围不予控制,便会造成过度蔓延的状况。大香菇草、红莲子草以及黄菖蒲、梭鱼草、花叶芦竹等,在生长期需要结合修剪进行整治,切除多余根蘖,防止种子散播,以及使用围护、切边等措施进行土壤隔离。一、不同环境条件条件下的日常养护。
挺水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一般较强,但对光照、温度、土壤、水体及其他环境、生物因子的要求也有差异,应根据不同情况,满足各自需要,并进行相应的使用和养护管理。
1.1光照、温度
挺水型植物绝大部分夏绿冬枯,生长季节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较高的温度。千屈菜、黄菖蒲、梭鱼草等品种在光照不足时枝叶稀疏、节间长、花数量减少甚至无花。花叶石菖蒲及其同属植物石菖蒲能耐荫(但在向阳湿地也生长良好),菖蒲、鸢尾、花菖蒲、花叶香蒲、灯心草、水毯草都能稍耐荫或耐半荫,其他品种则都要充分的阳光。
二、修剪整理
在生长期需要结合修剪进行整治,切除多余根蘖,防止种子散播,以及使用围护、切边等措施进行土壤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