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名称:小蝌蚪找妈妈 |
预设活动目的: 1、能积极参与表演游戏活动,认真扮演角色。 2、在游戏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学习角色表演,初步能正确处理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和良好的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青蛙、小蝌蚪、鸭、鱼、乌龟的头饰。 2、知识准备:幼儿熟悉并掌握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第一次: 1、以各种头饰引入。 2、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3、提出游戏要求。 (1)、自己商量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2)、会寻找替代物品。 4、幼儿按意愿选择角色表演,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记住各个角色的对话,并根据角色进行表演。 5、幼儿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6、请个别组表演得好的幼儿示范表演。 7、引导幼儿进行评价。 反思与推进: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能根据头饰,复述故事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也会自己商量角色的扮演;在活动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替代物;但是在最后的环节,幼儿没有自觉收拾好游戏材料,需要老师提醒,希望在下次开展游戏的时候幼儿能自觉收拾游戏材料,在游戏的时候常规能有所提高。游戏的准备比较充分,幼儿对这个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了,因此在表演中比较得心应手,表演时的规则意识也大大的增强了,在平时自由活动中幼儿们也自发的组成一个表演队在小舞台进行表演,继续发挥他们的表演和想象能力 第二次: 1、请个别幼儿表演引入。 2、请幼儿按意愿协商主题、角色。 3、提出游戏要求: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4、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不同语调表现角色的不同特征。 5、讲评:组织幼儿评选出在游戏中懂得友好协商的幼儿。 反思与推进: 幼儿在游戏中能初步了解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对于主人公小蝌蚪、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大白鹅妈妈的角色对话也基本掌握。但对于青蛙妈妈的角色对话掌握不够。 2、不足之处: 幼儿在掌握角色对话这一环节,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气氛较差。 3、原因: 故事的角色对话难度较大,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幼儿技能性的学习较多,不能很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4、对策: (1)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播放该故事,增加对故事情节及对话的了解。 (2)利用语言区加设小蝌蚪找妈妈的挂图及指偶,供幼儿复习表演 第三次: 1、以谈话形式引入。 2、幼儿按意愿选择角色及同伴。 3、提出游戏要求。 4、幼儿表演,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游戏中要互帮互让,提醒幼儿注意脸部表情和动作变化 。 5、讲评:让幼儿说出表演得好的情节。 反思与推进: 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适时地转变角色,但在孩子的讨论越来越偏离此次教育内容时,我们老师缺乏灵活机动了,在组织活动中过多注重了自身教育行为和教育目标的完成。在活动中应随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多种途径让幼儿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为幼儿创设交流、想象、表述和展示的机会,让幼儿在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寻找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小蝌蚪。 第四次: 1、以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用木偶表演引入。 2、幼儿协商游戏主题、角色及场景的布置。 3、提出游戏要求注意语调、表情、动作的不同,并能有所创新。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注意语调、表情、动作的不同。 5、讲评:让幼儿评选出游戏中有创造性的情节。 反思与推进: 有了上几次表演的经验,孩子们的兴致都比较高,能与同伴协商选择角色。原来会表演的幼儿带动其他的幼儿指导他们表演。孩子的表演能力,协商能力都有了提高。但在活动中幼儿的语调表情和动作方面还不够夸张。 第五次: 1、直接引入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表演过的角色。 3、幼儿协商扮演的角色。 4、提出游戏要求 5、幼儿游戏,教师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表演,突出角色的特点。 6、评议:表扬大胆表演的幼儿,给予奖励。 反思与推进: 活动中从孩子们喜形与色的神情中,我知道他们最感兴趣,最能展现他们的风采时候到了。已经有幼儿迫不及待开始预演了。他们表演得那么投入,邓柏昊扮演的小蝌蚪惟妙惟肖,急切而又高兴的喊着“妈妈,妈妈”充满惊喜的语气充分表现了蝌蚪的情绪。林彩玉扮演的青蛙则是和谐可亲,看着他摇头摆尾、自我陶醉的样子,真为角色游戏打了基础。 |
反思: 活动中每天游戏时间充足,孩子们可以充分投入游戏,这为游戏多样化、创新性地开展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游戏过程中以集体、分组、个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交叉进行,激活了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将游戏推向了高潮。鉴于游戏空间的延伸,据幼儿兴趣和游戏需要,向幼儿提供半成品或一物多用的游戏材料,有助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如各种饮料瓶、易拉罐、纸盒、纸箱等。为了更好发挥游戏材料的教育作用,教师还应在活动过程中启发幼儿扩充材料和改造材料。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很多矛盾冲突就是因为不能理解对方,所以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是很重要的。喜欢搞恶作剧的“郭乙辰”将衣服、鞋子、袜子扔得到处都是,妨碍了游戏的正常进行,他却不亦乐乎。教师要在不干扰幼儿游戏的前提下,参与幼儿游戏,关注幼儿需要,并适时给予引导、支持。当孩子们在表演时提出问题,使得孩子们突破原有思维,不断探索和尝试。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幼儿游戏的伙伴;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做到“玩得开心,玩有所得”,教师就要用 “童眼”去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带着童心去参与幼儿游戏,重视良好游戏环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引导幼儿参与游戏环境、材料的创设,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活动、自主发展,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不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教师也在不断的游戏观察、调整中,获得专业化发展和自我不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