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报告
单位名称: 有限公司
自评人员
自评组 | 姓 名 | 自评员证书编号 | 签 字 |
组长 | |||
成员 | |||
企业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
自评日期: 2012年 4 月 25 日 至 2012 年 4 月 26 日 |
自评目的:了解公司现有的安全管理状况,对照《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的要求,查找符合项与不符合项。 |
自评范围:本公司内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公司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法律法规、顾客、供应方和承包方提供的材料、技术、成品、进入生产现场的所有人员、所有机械设备和机具、在公司管理范围内的办公及生活的设施及活动进行自评。 |
自评准则:1、《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 2、公司与规范相关的文件; 3、相关法律法规; |
企业主要参加人员: |
1、企业的基本情况 |
2、安全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 公司根据《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要素要求,建立标准化体系,完成包括初始评审、策划、培训、实施、自评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公司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与自身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为基础核心,采用PDCA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以公司自我管理为主,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具体开展过程如下: 一、2011年4月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安全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 二、2011年4月下旬举行了领导小组和主要骨干参加的标准化知识培训。 三、2011年5月对公司安全生产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包括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文件体系、人员设备状态等。 四、2011年6月~2011年9月完成了标准化文件的策划制定与风险评估。 1、拟定体系文件架构。 2、制定了安全标准化工作方案,确定资源提供、职责分配等。 3、确定了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4、完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5、识别了适用的安全与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及标准。 6、编制了相关文件。 五、2011年10月完善标准化文件 1、理顺了管理体系的结构,确定体系文件。 2、增加、补充和修订了相关文件。 六、2011年10月~2012年4月试运行与自评 1、进行运行前培训,以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与职业健康意识及对标准化规范进一步理解。 2、对自评员进行培训。 3、开展自评,自评中不符合项的整改。 4、编制自评报告。 3、对照《考评导则》十二个A级要素评价情况 1.方针目标和责任体系: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明确、结合公司情况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方针、目标,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还需提高,安全生产投入的文件化的保障制度已制定,安全生产投入台帐还不细致。 2.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依据是按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管理就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在这次标准化工作中对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对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加强了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定期进行。 3. 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安全检查与监督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点,根据标准化规范要求,更一步细化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将安全第一落实到实处,公司在安全检查的基础上落实了隐患整改,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较好的落实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4.培训教育:安全培训教育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针对标准化的工作要求,更一步明确、细化了公司的安全培训工作。班组安全活动还需增加频次。 5. 作业管理:各项作业环节的安全是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和监管的重点,公司按要求和标准化的规定严格执行,在作业风险分析上进行了补充完善,在日常作业中的监督还需进一步落实。 6. 现场管理:生产设施的安全措施落实及现场工作的安全管理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基础,公司已完善和细化了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公司能够按标准化的具体要求落实各项安全工作,但各项管理制度应及时更新完善,现场管理还须进一步加强。 7. 事件事故管理:公司明确了事故报告制度和程序,明确了负责人对事故报告的责任,要求公司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进一步重申了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事故管理台帐还须完善。 8.应急管理:针对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是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措施,公司特别重视,重点落实应急预案演练及应急设施完善,在演练中发现的不足及时加以修订,并加强了员工应急程序的培训,与周边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协调也做了一定工作,在预案评审方面还需加大频次和力度。 9. 危险化学品管理:按要求建立了化学品档案并进行了完善,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进行了完善,落实了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加强了危害告知,并按国家标准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10. 职业健康管理:公司于2012年初进行了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及职业危害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按标准进行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按《职业病防治法》对公司所有建设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的评价和验收工作,但在监测点设立的告知牌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落实职业危害的安全管理工作。 11. 自评:公司建立了自评管理制度,规定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标准化运行进行自评,提出进一步完善安全标准化的计划和措施。2012年4月公司安全标准化运行自评小组对全厂安全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检查和评价,编制了自评报告,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落实整改。 由于公司的安全标准化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经过这次自评考核,对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个全面的检验,考评中提出的整改意见,需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落实完善。 4、下一步努力方向 1、加大现场综合治理力度,消除隐患问题、完善设备设施、搞好文明生产;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考核力度,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规范职工操作行为,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绩效,确保长周期的安全生产。 2、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同时强化各种防范措施的落实,减少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3、加大技术改造、安全投入力度,尽可能地消除事故隐患问题,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4、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严格履行安全监督检查职责,及时杜绝违章现象,查处隐患问题。 自评结论: 公司安全标准化工作基本满足《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的要求,自评考核得分:。 公司决定申请企业质量安全标准化三级达标企业,接受考核机构的考评。 |
公司安全标准化工作基本满足《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的要求,自评考核得分:。
公司决定申请企业质量安全标准化三级达标企业,接受考核机构的考评。 |
其他: |
自评组长: 审批人/日期: 年 月 日 自评单位盖章 |
序号 | 考评内容 | 应得分 | 拥有总数量 | 抽查 数量 | 抽查不合格数 | 抽查不合格率 | 实得分 | 备注 |
一、基础管理考评(合计应得分230分,实得分 分) | ||||||||
1 | 安全生产责任制 | 15 | ||||||
2 | 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 | 15 | ||||||
3 | 规划与年度计划 | 15 | ||||||
4 | 机构与人员 | 15 | ||||||
5 |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其中 | 45 | ||||||
新职工进厂三级教育 | 6 | |||||||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 | 8 | |||||||
中层及中层以上干部教育 | 4 | |||||||
班组长教育 | 4 | |||||||
变换工种和“四新”教育 | 3 | |||||||
职业健康教育 | 3 | |||||||
全员教育 | 4 | |||||||
复工教育 | 3 | |||||||
安全管理人员教育 | 6 | |||||||
安全知识抽查合格率 | 4 |
序号 | 考评内容 | 应得分 | 拥有总数量 | 抽查 数量 | 抽查不合格数 | 抽查不合格率 | 实得分 | 备注 |
6 | 事故管理 | 20 | ||||||
7 | “三同时”管理 | 15 | ||||||
8 | 班组安全管理 | 12 | ||||||
9 | 安全操作规程 | 13 | ||||||
10 | 特种设备及人员安全管理 | 10 | ||||||
11 | 相关方安全管理 | 10 | ||||||
12 | 现场监督检查 | 10 | ||||||
13 | 应急救援预案 | 10 | ||||||
14 | 危险源管理 | 10 | ||||||
15 | 安全健康档案 | 15 | ||||||
二、设备设施安全考评(合计应得分600分,实得分 分) | ||||||||
1 | 工业气瓶 | 22 | ||||||
2 | 危险化学品库 | 10 | ||||||
3 | 油库、油罐 | 20 | ||||||
4 | 液化气站 | 12 | ||||||
5 | 煤气站 | 10 | ||||||
6 | 制氧站 | 10 |
序号 | 考评内容 | 应得分 | 拥有总数量 | 抽查 数量 | 抽查不合格数 | 抽查不合格率 | 实得分 | 备注 |
7 | 压力容器 | 16 | ||||||
8 | 乙炔发生站 | 15 | ||||||
9 | 锅炉与辅机 | 24 | ||||||
10 | 空压机 | 16 | ||||||
11 | 工业管道 | 8 | ||||||
12 | 木料场所 | 8 | ||||||
13 | 工厂建筑 | 10 | ||||||
14 | 涂装作业场所 | 15 | ||||||
15 | 锻造机械 | 12 | 0 | |||||
16 | 铸造机械 | 18 | ||||||
17 | 铸造熔炼炉 | 12 | ||||||
18 | 酸碱油槽 | 5 | ||||||
19 | 工业梯台(直梯) | 2 | ||||||
20 | 工业梯台(斜梯) | 2 | ||||||
21 | 工业梯台(活动轻金属梯) | 2 | ||||||
22 | 工业梯台(轮式移动平台) | 2 |
序号 | 考评内容 | 应得分 | 拥有总数量 | 抽查 数量 | 抽查不合格数 | 抽查不合格率 | 实得分 | 备注 |
23 | 工业梯台(走台、平台) | 2 | ||||||
24 | 工业炉窑 | 12 | ||||||
25 | 厂内机动车辆 | 15 | ||||||
26 | 运输(输送)机械 | 12 | ||||||
27 | 变配电系统 | 40 | ||||||
28 | 低压电气线路(固定线路) | 5 | ||||||
29 | 低压电气线路(临时线路) | 5 | ||||||
30 | 动力(照明)配电箱(柜、板) | 20 | ||||||
31 | 电网接地系统 | 15 | ||||||
32 | 防雷接地装置 | 12 | ||||||
33 | 电焊机 | 8 | ||||||
34 | 手持电动工具 | 12 | ||||||
35 | 移动电气装备 | 8 | ||||||
36 | 电气试验站(台、室) | 12 | ||||||
37 | 探伤设备(磁粉探伤) | 2.5 |
序号 | 考评内容 | 应得分 | 拥有总数量 | 抽查 数量 | 抽查不合格数 | 抽查不合格率 | 实得分 | 备注 |
38 | 探伤设备(射线探伤) | 2.5 | ||||||
39 | 探伤设备(着色探伤) | 2.5 | ||||||
40 | 探伤设备(超声波探伤) | 2.5 | ||||||
41 | 起重机械 | 32 | ||||||
42 | 金属切削机床 | 26 | ||||||
43 | 冲、剪、压机械 | 26 | ||||||
44 | 木工机械 | 10 | ||||||
45 | 砂轮机 | 8 | ||||||
46 | 风动工具 | 5 | ||||||
47 | 电梯 | 16 | ||||||
48 | 注塑机 | 8 | ||||||
49 | 装配线 | 18 | ||||||
50 | 炊事机械 | 5 | ||||||
51 | 其他机械 | 7 | ||||||
三、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合计应得分170分,实得分 分) | ||||||||
1 | 厂区环境 | 25 | ||||||
2 | 车间作业环境 | 35 |
序号 | 考评内容 | 应得分 | 拥有总数量 | 抽查 数量 | 抽查不合格数 | 抽查不合格率 | 实得分 | 备注 |
3 | 仓库 | 10 | ||||||
4 | 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 | 15 | ||||||
5 | 职业危害作业点达标率 | 25 | ||||||
6 | 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合格率 | 15 | ||||||
7 | 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 | 20 | ||||||
8 | 职业危害分级 | 15 | ||||||
9 | 职业病管理 | 10 |
自 评 专 家 组 考 评 情 况
组 别 | 应得分 | 实得分 | 考评员签字 | |
基础管理组 | 230 | |||
燃爆热工组 | 292 | |||
电气组 | 137 | |||
机械组 | 171 | |||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组 | 170 | |||
合计 | 1000 | |||
空项分 | ||||
小计 | 参加考核分数 | 实得分数 | ||
换算后总分= | 实得分之和×[1000÷(1000-各空项分之和)] | |||
结论 | 等级 | 二级 |
专家组组长:
2012年 4月 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