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期准备工作
1.1 施工场地准备
1.1.1 砂石料堆放场地
根据厂区特点选择与水泥库、水源、砂石堆等相对靠近施工方便的地方;场地平整夯实后铺砂垫底,避免黏土、淤泥、粉砂等有害杂质掺合混凝土中影响混凝土公路界碑强度指标。
1.1.2 置模养护场地应设置在避风平坦的场地,有利于保湿保温的养护条件。
1.2施工机具准备
1.2.1混凝土搅拌:优先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也可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或手工搅拌的灰槽等其它机具。
1.2.2计量设备:一般采用磅秤或电子计量设备。水计量可采用流量计、时间继电器控制的流量计或水箱水位管标志计量器。
1.2.3上料设备:双轮手推车、铲车、装载机、砂石输料斗等,以及配套的其它设备。
1.2..4现场试验器具:如坍落度测试设备、试模等。
1.3 人员培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式预制混凝土相关基础知识及施工安全常识。
2. 混凝土公路界碑配合比及技术要求
2.1公路界碑预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的配合比(单位:立方米)
2.1.1采用碎石粒径小于16mm
序号 | 材料 | 规格 | 单位 | 数量 | |
1 | 水泥 | 32.5Mpa | t | 0.439 | |
2 | 水泥 | 42.5Mpa | t | ||
3 | 中砂 | 粒径为0.5—0.35mm | M3 | 0.369 | |
4 | 碎石 | 粒径小于16mm | M3 | 0.3 | |
5 | 水 | M3 | 0.210 |
序号 | 材料 | 规格 | 单位 | 数量 | |
1 | 水泥 | 32.5Mpa | t | 0.406 | |
2 | 水泥 | 42.5Mpa | t | ||
3 | 中砂 | 粒径为0.5—0.35mm | M3 | 0.365 | |
4 | 碎石 | 粒径小于20mm | M3 | 0.931 | |
5 | 水 | M3 | 0.190 |
序号 | 材料 | 规格 | 单位 | 数量 | |
1 | 水泥 | 32.5Mpa | t | 0.362 | |
2 | 水泥 | 42.5Mpa | t | ||
3 | 中砂 | 粒径为0.5—0.35mm | M3 | 0.352 | |
4 | 碎石 | 粒径小于40mm | M3 | 0.9 | |
5 | 水 | M3 | 0.170 |
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2.1 砂:砂的粒径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要求,砂中含泥量≤5%:
2.2.2 碎石:碎石的粒径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要求;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25%、
含泥量应≤2%。
2.2.3 水:宜采用饮用水。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 一)的规定。
3 作业条件:
3.1 根据进料碎石粒径确定施工配合比,并公布于搅拌配料地点的标牌上。
3.2 所有的原材料经检查,全部应符合材料要求。
3.3 搅拌机及其配套的设备应运转灵活、安全可靠。电源及配电系统符合要求,安全可靠。
3.4 模具组装后对模面进行涂刷脱模剂(机械机油或专用脱模剂);
3.5 管理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4 基本工艺流程:
4.1 每台班开始前,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对所用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定磅;校对施工配合比;对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牌号及质量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核对;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查,如有变化,及时调整用水量;模具组装是否到位,一切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盘拌制混凝土。
4.2 砂、石计量:用手推车上料时,必须车车过磅,卸多补少。有贮料斗及配套的计量设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上料时,需调整好斗门关闭的提前量,以保证计量准确。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3%。
4.3. 水泥计量:搅拌时采用袋装水泥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泥重量为准,调整砂、石、水及其它材料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搅拌时采用散装水泥的,应每盘精确计量。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2%。
4.4 水计量: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应≤±2%。
4.5 上料: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经上料斗进入搅拌筒。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水。
5 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
5.1 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
5.2 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混凝土拌合物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不符合要求时,应查找原因,及时调整。
6 .公路界碑预制混凝土模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6.1上模板凸出方块根部四周是打腻磨滑后喷塑处理,施工操作时轻拿轻放、不得敲击摔打防 止腻子脱落影响模板使用寿命;
6.2模具组装拆卸时轻拿轻放、防止模面受损或变形;
6.3 模具使用时模面必须涂刷脱模剂(机械机油或专用脱模剂)、保证产品脱模完好率 。
7细度模数
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MX=[(A0.15+A0.3+AO.6+A1.18+A2.36)-5A4.75]/(100-A4.75)
详细见图:MX -细度模数;A0.15-粒径0.15mm上颗粒累计筛余百分率(%);其他依次类推。 天然砂又分河砂、海砂和山砂。砂子的粗细按细度模数分为4级。
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o.5mm以上。
中砂:细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o.5—0.35mm。
细砂:细度模数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0.25mm。
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一o.7,平均粒径为o.25mm以下。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其比例为4:1。 参考国家标准: GBT 14684 建筑用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