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XX镇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19:23
文档

XX镇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目标——XX镇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XX镇位于XX县西北部,XX路和XX路穿境而过,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3.3万人,3.8万亩耕地,XX镇历来是一个农业大镇,如何实现镇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历届委、十分重视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一、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特色多年以来,我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按照“产
推荐度:
导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目标——XX镇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XX镇位于XX县西北部,XX路和XX路穿境而过,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3.3万人,3.8万亩耕地,XX镇历来是一个农业大镇,如何实现镇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历届委、十分重视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一、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特色多年以来,我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按照“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XX镇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XX镇位于XX县西北部,XX路和XX路穿境而过,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3.3万人,3.8万亩耕地,XX镇历来是一个农业大镇,如何实现镇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历届委、十分重视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特色

     多年以来,我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按照“产业优、质量高、规模大、效益好”的目标,引导农民做好农业结构调整。狠抓支柱产业建设、民营企业发展、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把突出地方特色和注重培育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优质小麦、养殖、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废旧塑料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建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养鸡和养猪场,发展了数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个私经济在逐渐发展壮大。截止2005年,全镇地方生产总值达到8096万元,年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44元,年增长6%,乡镇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396万元,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到了806户,从业人员达1221人;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集镇建设不断加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提高,集镇市场日趋繁荣,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镇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1、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根据我镇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镇以优质小麦、养殖、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废旧塑料加工五大产业为切入点,突出特色抓调整,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抓好小麦高产攻关田项目建设,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加大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要面向市场抓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农产品生产。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中介组织和专业协会,搭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的信息平台。抓好道、沟、林、桥、涵等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积极培育了支柱产业。我镇确定优质小麦、养殖、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废旧塑料加工五大产业培育成镇域支柱产业。为此,制订了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能优先发展”的工作机制,并按照统一项目布局、统一投资方向,分行业、分区域实施的原则,促进了支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我镇建成养鸡场14个,规模养猪场12个,农产品加工企业9个,丰富的农业资源,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出现了XX面粉厂、XX木业公司、XX粉丝厂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热销全国各地。

     3、大力发展了民营经济。镇坚持走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镇域经济民营化的道路,努力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集中,从、基础设施、政务服务上打造好民营企业的发展平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到2005年末,全镇共发展其中民营企业 18 家,拥有资产总额7000万元,从业人员近1300多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有1家,涌现出XX集团、XX木业公司、XX面粉厂等一批骨干企业,特别是XX集团公司通过和沿海地区厂家联合办厂,积极引进设备、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大技术革新力度,盘活了资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主要产品运动鞋产销形势良好,带动了周围群众的就业,提高了收入,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和XX集饮食等行业的发展,繁荣了商贸,成为民营经济企业的排头兵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亮点。

     4、不断加强了劳务输出。我镇有劳动力1.9 万人,剩余劳动力达1万多人。将发展劳务输出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劳务输出规划,简化了外出务工各种手续的办理程序。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跟踪服务,提供法律等方面的援助,及时帮助外出民工处理劳资、合同、事故等纠纷。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务工致富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全镇劳务输出人员常年稳定在7000多人左右,占全镇剩余劳动力的 85% 左右,年劳务收入超过4000万元,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5、大力开展了招商引资。我镇现有民营企业规模都不大,自身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近年来,全县致力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展领域,创新办法,力求尽可能多地把外面的资金引进来,把内部的资金挖出来。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外地客商化投资兴业,同时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协调发展,本着爱商、系商、合商的工作理念,营造良好的招商投资环境,延伸招商触角,转变招商观念,用足用活招商,扎实做好私营经济这篇大文章。经过长期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共引资额 35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92万元,同比增长23 %。2006年上半年引进项目1 个,合同引资3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 215万元。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我镇镇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县市的差距仍然很大,镇域经济仍然是筚路蓝缕。一是经济实力薄弱,财力严重不足。由于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弱,导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运转举步维艰。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量小且渠道不畅,对经济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弱,城镇化进程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三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业比重明显偏高,工业规模和比重过小,工业化进程缓慢。同时,虽然近年来我镇民营经济有所发展,但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落后等问题,整体实力不强,经营规模小,税收贡献率低。作为一个传统农业乡镇,我镇镇域经济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氛围不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影响镇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善于抢抓机遇,不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不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办法少,想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浓。近年来为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和激励措施,但民间的投资热情仍然较低。

      2、基础设施条件差,竞争能力弱。由于地域偏僻,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滞后。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远不及其他地区并且差距还在继续拉大,这些都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方面在有限的经济总量与拮据的财力状况下,根本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经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低,严重影响了镇域经济质和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区位劣势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投资竞争力,使得开放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难度加大,大型项目难以落户。

     3、支柱产业还很薄弱,带动能力不足。近年来,我镇提出并实施了优质小麦、养殖、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废旧塑料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战略,涌现了美颍集团、永胜康佳面粉厂、李雷肠衣厂等一批骨干企业,但产品、产业结构趋同,停留在传统农业和传统工业上,工业企业少而不大,土特品种多而不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支柱产业发展缓慢,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效益,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4、经济增长点少,发展后劲不足。我县由于区位、信息、经济基础等条件差,加上农村改革,经营机制、人才机制、融资机制不顺,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明显不够,且流失严重,经济增长点匮乏。如县级金融机构为降低经营风险,惜贷而不愿放贷,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县域范围以外转移资金,造成县域经济“失血”,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仅靠自身发育发展慢,许多好项目、好企业无法发展,长期只能小打小闹,艰难度日。

     三、加快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杜绝只图高速度、快增长、以牺牲环境与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错误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县域内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是必须把思想真正落到实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进取,开拓创新,敢于打破各类条条框框,反对因循守旧与任何形式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要破除认为基础条件差,难有作为的消极思想,树立善于扬长避短、化被动为主动的进取观念;破除仅仅依赖自然资源谋发展的落后思想,树立既依托自然资源,更要依托科技、、人才、资本、管理、服务等要素资源的先进观念;破除只满足于在一地一隅谋发展的狭隘思想,树立善于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抢抓机遇谋求发展的观念。

      三是要坚持面向市场,立足县情,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特色县域经济。要立足县情与资源优势,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努力打造特色县域经济。要打好人文、资源、产业三张牌。太和县是全国最大医药市场之一,是著名的书法之乡,通过打好这两张牌,使外界了解太和,认识太和,可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扩大招商引资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要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与加工开发力度,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要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加速县域经济的民营化进程。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养殖业、生态旅游业、医药产业、劳务输出等朝阳产业,努力壮大第三产业。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四是要实施大开放与城镇化带动战略,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要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全国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量引进境外资金和项目。目前,市场、文化环境、产业配套设施已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要素。要敞开县门,坚持以人为本,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要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的品位与内涵,提升其辐射与带动力。城镇化建设要防止出现盲目圈地、无序发展的状态,要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城镇提质扩容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通过市场运作与建管相结合推动城镇建设快速发展。

     五是要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要加强干伍建设,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干伍,坚持一个好思路一抓到底的做法,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同时,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应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培养为经济服务,共促经济发展的意识。各级领导与党组织应主动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有关,加大督查力度,促使各条块部门摒弃部门利益至上的狭隘观念,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共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调整税收分配。按照现有财政管理,县乡财政在国税、地税与行政事业收费中的分成比例太小,县乡财政普遍运转困难,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发展。解决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扩大县一级的自主权,减少行政审批的中间环节,适当提高县级财政的税收分成比例,确保县乡财政的正常运转。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上级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和支持农村地区发展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事业,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能源、人才、信息等瓶颈,为加快县经济发展创造必要的硬件环境。

2008年6月11日

文档

XX镇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目标——XX镇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XX镇位于XX县西北部,XX路和XX路穿境而过,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3.3万人,3.8万亩耕地,XX镇历来是一个农业大镇,如何实现镇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历届委、十分重视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一、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特色多年以来,我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按照“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