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
凝
土
、
砂
浆
试
块
留
置
方
案
编制人:
审批人:
日 期:
上海绿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2011)
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2003)
5、《优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DGJ32/TJ104-2010)
6、《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二、工程概况
砼强度等级:垫层为C15,地下室部分为C35,1~4层主体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40,4~14层以上主体混凝土标号为C35;14层以上主体结构混凝土为C30;二次结构部分混凝土为C20。
三、预控计划
根据该工程的工程量,依据图纸要求,依照有关文件、法规及施工试验
的规程、规范的要求,对现场的混凝土、砂浆试验做出一个预控计划,以便
有条不紊的做好试验工作,真正做到把好混凝土、砂浆质量关。
1、做到见证取样工作
该工程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制作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进行,由取样员
在现场取样,并制作成型。初凝后在试块表面作好标识,制作日期、强度等
级、工程名称、施工部位等。
混凝土试块见证取样和送检次数,不得少于试验总数的30%,悬挑的重
要部位增加见证取样的次数。
2、混凝土分别留置标准养护、同条件结构检验和拆模时掌握混凝土强度
等三种不同用途的试块。
3、砂浆留置标准养护试块。
四、混凝土试块取样与留置
(一)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试块取样与留置
1、对复合地基: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检验数量为总数量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每根桩留置1组标养试块;
2、对于桩基(灌注桩):按照GB50202-2002中5.1.4(强制性条文)规定,每浇筑50m3必须有1组试块,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块(标养);
3、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应分别留置标准养护、同条件养护试块。
(二)混凝土结构工程混凝土试块取样与留置
混凝土试块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1、标准养护试块取样与留置原则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底板大体积混凝土为200)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一组为3个立方体试块)标准养护试块。
2、同条件养护试块取样与留置原则
(1)结构实体同条件试块(混凝土结构验收的重要依据):
a、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
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b、根据既体现结构重要部位又适度控制实体检验数量的原则,重要部位建议如下:竖向构件中的墙、柱、核心筒,水平构件中跨度≥8m的梁、跨度≥5m的单向板、跨度≥6m的双向板、预应力混凝土梁、跨度≥2m的悬挑梁板,若有工程不满足上述条件,则应按规范“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项目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此为依据与监理协商确定。
(2)拆模同条件试块(判定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的强度),按每一施工流水段至少留置一组同条件试块;
(3)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同条件试块(控制冬季施工竖向结构模板拆除),按每一施工流水段至少留置一组同条件试块;
(4)掺加防冻剂混凝土同条件试块(检验掺加防冻剂混凝土质量),按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至少留置一组同条件试块;
(5)构件吊装混凝土同条件试块(检查混凝土构件强度能否满足吊装要求),须根据吊装部署酌情留置同条件试块;
(6)预应力工程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判定能否达到预应力张拉或放张条件),须根据预应力张拉部署酌情留置同条件试块。
3、防水混凝土试块留置原则
(1)防水混凝土的标养、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原则见前1、2条;
(2)抗渗试块留置原则(依据GB50208—2011):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
应留置一组抗渗试块(一组为6个抗渗试块),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配合比调整时,应相应增加试块的留置组数。
(三)装饰装修工程混凝土试块取样与留置原则
地面工程:按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小于1组。当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面积大于1000m2时,每增加1000m2应增做1组试块;小于1000m2按1000m2计算。当改变配合比时,应相应地制作试块组数,采用标准养护。
五、混凝土试块留置组数
本工程采用的混凝土全部为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试块的留置数量表如下:
1、78#楼
序号 | 结构部位 | 强度等级 | 标准养护试块 | 同条件养护试块 | 拆模试块 |
1 | 垫层 | C15 | 1组 | 1组 | 0 |
2 | 地下室底板 | C35 | 4组+2组抗渗 | 1组 | 0 |
3 | 地下室墙板、顶板 | C35 | 4组+2组抗渗 | 1组 | 1组 |
4 | 夹层顶板、墙板 | C35 | 2组 | 1组 | 1组 |
5 | 一层剪力墙、顶板 | C40 | 2组 | 1组 | 1组 |
6 | 二层剪力墙、顶板 | C40 | 2组 | 1组 | 1组 |
7 | 三层剪力墙、顶板 | C40 | 2组 | 1组 | 1组 |
8 | 四层剪力墙、顶板 | C35 | 2组 | 1组 | 1组 |
9 | 五层剪力墙顶板 | C35 | 2组 | 1组 | 1组 |
10 | 六层剪力墙、顶板 | C35 | 2组 | 1组 | 1组 |
11 | 七层剪力墙、顶板 | C35 | 2组 | 1组 | 1组 |
12 | 八层剪力墙、顶板 | C35 | 2组 | 1组 | 1组 |
13 | 九层剪力墙、顶板 | C35 | 2组 | 1组 | 1组 |
14 | 十层剪力墙、顶板 | C35 | 2组 | 1组 | 1组 |
15 | 十一层剪力墙、顶板 | C35 | 2组 | 1组 | 1组 |
16 | 十二层剪力墙、顶板 | C35 | 2组 | 1组 | 1组 |
17 | 十三层剪力墙、顶板 | C35 | 2组 | 1组 | 1组 |
18 | 十四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19 | 十五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20 | 十五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21 | 十六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22 | 十七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23 | 十八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24 | 十九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25 | 二十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26 | 二十一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27 | 二十二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28 | 二十三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29 | 十五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30 | 二十四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31 | 二十五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32 | 二十六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33 | 二十七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34 | 二十八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35 | 二十九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36 | 三十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37 | 三十一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38 | 三十二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39 | 三十三层剪力墙、顶板 | C30 | 2组 | 1组 | 1组 |
序号 | 结构部位 | 强度等级 | 标准养护试块 | 同条件养护试块 | 拆模试块 |
1 | 地下室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2 | 一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3 | 二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4 | 三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5 | 四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6 | 五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7 | 六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8 | 七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9 | 八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10 | 九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11 | 十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12 | 十一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13 | 十二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14 | 十三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15 | 十四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16 | 十五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17 | 十六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18 | 十七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19 | 十八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20 | 十九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21 | 二十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22 | 二十一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23 | 二十二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24 | 二十三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25 | 二十四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26 | 二十五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27 | 二十六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28 | 二十七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29 | 二十八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30 | 二十九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31 | 三十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32 | 三十一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33 | 三十二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34 | 三十三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35 | 屋面层二次结构 | C20 | 1组 | 1组 | 0 |
(一)砂浆试块取样与留置原则
1、砌体工程砂浆
根据《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砌体工程砂浆试块取样按下列规定:
(1)在砂浆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砂浆试块,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一组为3个70.7mm×70.7mm×70.7mm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试件。
(2)每一层或者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同一类型、同一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检一次。
2、建筑地面工程水泥砂浆
根据《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水泥砂浆试块取样按下列规定:
(1)检验水泥砂浆强度试块的组数,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小于1组。当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面积大于1000m2,每增加1000m2应增做1组试块;小于1000m2按1000m2计算。
(2)当改变配合比时,应相应地制作试块组数。
(二)预拌砂浆的要求
根据《预拌砂浆生长与应用技术规程》(DG/TJ08-502-2012),预拌砂浆试块取样按以下规定:
1、交货检验的砂浆试样应在砂浆运送到交货地点后按《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2009)的规定在20min内完成,稠度测试和强度试块的制作应在30min内完成。
2、试样应随机从运输车中采取,且在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约1/4至3/4之间采取。
3、试样量应满足砂浆质量检验项目所需用量的1.5倍,且不宜少于0.01m3。
4、砂浆强度检验的试样,砌筑砂浆取样频率按砌体工程砂浆第(2)条执行,地面砂浆按建筑地面工程水泥砂浆第(1)条执行。
(三)试件制作与养护
1、试件的制作
(1)砂浆试验用料可以从同一盘搅拌或同一车运送的砂浆中取出。施工中取样,应在使用地点的砂浆槽、砂浆运送车或搅拌机出料口,至少从三个不同部位采取。所取试样的数量应多于试验用量的 1~2倍。砂浆拌合物取样后,应尽快进行试验。现场取来的试样,在试验前应经人工再翻拌,以保证其质量均匀。
(2)砂浆立方体抗压试件每组六块。其尺寸为70.7mm×70.7mm×70.7mm。试模用铸铁或钢制成,试模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拆装方便。试模内表面应机械加工,其不平度为每100mm不超过0.05mm,组装后各相邻面的垂直度不应超过±0.5度。制作试件的捣棒为直径10mm,长350mm的钢棒,其端头应磨圆。
(3)砌筑砂浆试块的制作
a、将无底试模放在预先铺有吸水较好纸的普通粘土砖上(砖的吸水率不小于10%,含水率不大于20%),试模内壁事先涂刷薄层机油或脱模剂。
b、放于砖上的湿纸,应用新闻纸(或其它未粘过胶凝材料的纸)。纸的大小要以能盖过砖的四边为准,砖的使用面要求平整,凡砖的四个垂直面粘过水泥或其它胶结材料后,不允许再使用。
c、向试模内一次注满砂浆,用捣棒均匀地由外向里按螺旋方向插捣25次,为了防止低稠度砂浆插捣后,可能留下孔洞,允许用油灰刀沿模壁插数次。插捣完后砂浆应高出试模顶面6mm~8mm;
d、当砂浆表面开始出现麻斑状态时(约15min~30min)将高出部分的砂浆沿试模顶面削去抹平。
e、在做好的砂浆试块面上,必须写好制作日期、强度等级、部位、砂浆种类。
2、试件养护
(1)试件制作后应在20±5℃温度环境下停置一昼夜(24h±2h),当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不应超过两昼夜,然后对试件进行编号并拆模。试件拆模后,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至28天,然后进行试压。
(2)标准养护的条件是:
a、水泥混合砂浆应为:温度(20±3)℃,相对湿度(60~80)%。
b、水泥砂浆和微沫砂浆应为: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
c、养护期间,试件彼此间隔不少于10mm。
(3)当无标准养护条件时,可采用自然养护。
a、水泥混合砂浆应在正温度、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如养护箱中或不通风的室内)养护。
b、水泥砂浆和微沫砂浆应在正温度并保持试块表面湿润的状态下(如湿砂堆中)养护。
c、养护期间必须作好温度记录,在有争议时,以标准养护为准。
七、砂浆试块留置组数
本工程采用的砂浆全部为商品砂浆,砂浆试块的留置数量表如下:
1、78#楼
序号 | 结构部位 | 强度等级 | 标准养护试块 |
1 | 地下室部分砌体 | M1O | 1组 |
2 | 夹层墙体 | M5 | 1组 |
3 | 一层墙体 | ||
4 | 二层墙体 | M5 | 1组 |
5 | 三层墙体 | M5 | 1组 |
6 | 四层墙体 | M5 | 1组 |
7 | 五层墙体 | M5 | 1组 |
8 | 六层墙体 | M5 | 1组 |
9 | 七层墙体 | M5 | 1组 |
10 | 八层墙体 | M5 | 1组 |
11 | 九层墙体 | M5 | 1组 |
12 | 十层墙体 | M5 | 1组 |
13 | 十一层墙体 | M5 | 1组 |
14 | 十二层墙体 | M5 | 1组 |
15 | 十三层墙体 | M5 | 1组 |
16 | 十四层墙体 | M5 | 1组 |
17 | 十五层墙体 | M5 | 1组 |
18 | 十六层墙体 | M5 | 1组 |
19 | 十七层墙体 | M5 | 1组 |
20 | 十八层墙体 | M5 | 1组 |
21 | 十九层墙体 | M5 | 1组 |
22 | 二十层墙体 | M5 | 1组 |
23 | 二十一层墙体 | M5 | 1组 |
24 | 二十二层墙体 | M5 | 1组 |
25 | 二十三层墙体 | M5 | 1组 |
26 | 二十四层墙体 | M5 | 1组 |
27 | 二十五层墙体 | M5 | 1组 |
28 | 二十六层墙体 | M5 | 1组 |
29 | 二十七层墙体 | M5 | 1组 |
30 | 二十八层墙体 | M5 | 1组 |
31 | 二十九层墙体 | M5 | 1组 |
32 | 三十层墙体 | M5 | 1组 |
33 | 三十一层墙体 | M5 | 1组 |
34 | 三十二层墙体 | M5 | 1组 |
35 | 三十三层墙体 | M7.5 | 1组 |
屋顶 | 屋面层上墙体 | M7.5 | 1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