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馈 赠 礼 仪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19:44
文档

馈 赠 礼 仪

馈赠礼仪 礼尚往来也是国际上通行的社交活动形式之一,是向对方表达心意的物质表现。在外事活动中,为了向宾客或对方表示恭贺、感谢或慰问,常常需要赠送礼物,以增进友谊与合作。 送礼规则 与中国人送礼不同,国外送礼有独特之处,一些基本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主要是:外国人在送礼及收礼时,都很少有谦卑之词。中国人在送礼时习惯说“礼不好,请笑纳”,但外国人认为这有遭贬之感;中国人习惯在受礼时说“受之有愧”等自谦语,而外国人认为这是无礼的行为,会使送礼者不愉快甚至难堪。所以,当接受宾朋的礼品时,绝大多数国家的人
推荐度:
导读馈赠礼仪 礼尚往来也是国际上通行的社交活动形式之一,是向对方表达心意的物质表现。在外事活动中,为了向宾客或对方表示恭贺、感谢或慰问,常常需要赠送礼物,以增进友谊与合作。 送礼规则 与中国人送礼不同,国外送礼有独特之处,一些基本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主要是:外国人在送礼及收礼时,都很少有谦卑之词。中国人在送礼时习惯说“礼不好,请笑纳”,但外国人认为这有遭贬之感;中国人习惯在受礼时说“受之有愧”等自谦语,而外国人认为这是无礼的行为,会使送礼者不愉快甚至难堪。所以,当接受宾朋的礼品时,绝大多数国家的人
馈 赠 礼 仪

  

礼尚往来也是国际上通行的社交活动形式之一,是向对方表达心意的物质表现。在外事活动中,为了向宾客或对方表示恭贺、感谢或慰问,常常需要赠送礼物,以增进友谊与合作。

 

送礼规则

 

与中国人送礼不同,国外送礼有独特之处,一些基本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主要是:

外国人在送礼及收礼时,都很少有谦卑之词。中国人在送礼时习惯说“礼不好,请笑纳”,但外国人认为这有遭贬之感;中国人习惯在受礼时说“受之有愧”等自谦语,而外国人认为这是无礼的行为,会使送礼者不愉快甚至难堪。所以,当接受宾朋的礼品时,绝大多数国家的人是用双手接过礼品,并向对方致谢。

送礼花费不大,礼品不必太贵重。太贵重的礼物送人不妥当,易引起“重礼之下,必有所求”的猜测。一般可送点纪念品、鲜花或给对方儿童买件称心的小玩具。

外国人送礼十分讲究外包装精美。

送礼一定要公开大方。把礼品不声不响地丢在某个角落然后离开是不适当的。

西方都喜欢在收到礼品后立即打开,并说出感谢的话,以示对送礼人之尊重,你不用介意他是否真正喜欢。

拒绝收礼一般是不允许的。若因故拒绝,态度委婉而坚决。

 

一些国家的馈赠礼仪举例

 

给美国人送礼。可“以玩代礼”,邀请对方共度良宵就可算作送礼。当然也可送葡萄酒或烈性酒,高雅的名牌礼物他们很喜欢,尤其是尽量送一些具有浓厚乡土气息或别致精巧的工艺品,以满足美国人的猎奇心。送礼可在应酬前或结束时,不要在应酬中将礼物拿出来。

给英国人送礼。给英国人送礼要轻,可送些鲜花,小工艺品、巧克力或名酒。送礼一般在晚上。

给德国人送礼。德国人喜欢价格适中,典雅别致的礼物,包装一定要尽善尽美。

给法国人送礼。法国人最讨厌初次见面就送礼,一般可在第二次见面时才送,礼品常是几枝不加捆扎的鲜花。

给日本人送礼。送礼是日本人的一大喜好,他们比较注重牌子,喜欢名牌礼物和礼品的包装,但不一定要贵重礼品。送礼通常送对其本人用途不大的物品为宜。送礼者不要在礼物上刻字作画以留纪念,因他还要将此礼品继续送出去。

给韩国人送礼。韩国人喜欢本地出产的东西,故你在送礼时只需备一份本国、本民族、本地区的特产为好。

给阿拉伯人送礼。阿拉伯人喜欢赠贵重物品,也喜欢得到贵重物品,喜欢名牌和多姿多采的礼物,不喜欢纯实用性的东西。初次见面不能送礼给他们,不能送旧物品和酒。

其他如朝鲜人喜欢送花,斯里兰卡人喜欢赠茶,澳大利亚、新加坡人喜欢鲜花与美酒。一般外国人喜欢中国的景泰蓝、刺绣品等。

四、馈赠礼仪 

    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接触面越来越广,一些迎来送往及喜庆宴贺的活动越来越多,彼此送礼的机会也随之增加。但如何挑选适宜的,对每一个人都是费解的问题。懂得送礼技巧,不仅能达到大方得体的效果,还可增进彼此感情。 

    送礼忌讳 

    1、选择的礼物,你自己要喜欢,你自己都不喜欢,别人怎么会喜欢呢? 

    2、为避免几年选同样的礼物给同一个人的尴尬情况发生,最好每年送礼时做一下记录为好。 

    3、千万不要把以前接收的礼物转送出去,或丢掉它,不要以为人家不知道,送礼物给你的人会留意你有没有用他所送的物品。 

    4、切勿直接去问对方喜欢什么礼物,一方面可能他要求的会导致你 

    超出预算,另一方面你即使照着他的意思去买,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呀,我曾经见过更大一点的,大一点不是更好吗?” 

    5、切忌送一些将会刺激别人感受的东西。 

    6、不要打算以你的礼物来改变别人的品味和习惯。 

    7、必须考虑接受礼物人的职位、年龄、性别等。 

    8、即使你比较富裕,送礼物给一般朋友也不宜太过,而送一些有纪念的礼物较好。如你送给朋友儿子的礼物贵过他父母送他的礼物,这自然会引起他父母的不快,同时也会令两份礼物失去意义。 

    接受一份你知道你的朋友难以负担的精美礼品,内心会很过意不去,因此,送礼的人最好在自己能力负担范围内较为人乐于接受。 

    9、谨记除去价钱牌及商店的袋装,无论礼物本身是如何不名贵,最好用包装纸包装,有时细微的地方更能显出送礼人的心意。 

10、考虑接受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应用你送的礼物。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其著名的小说《麦琪的礼物》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妻子十分想在圣诞节来临时送给丈夫一份礼物,她盼望能买得起一条表链,以匹配丈夫祖上留下的一只表。因为没有钱,于是她把自己秀丽的长发剪下来卖了。圣诞之夜,妻子对丈夫献上了自己的礼物——精美的表链。而丈夫也在惊愕之中拿出了他献给妻子的礼物,竟是一枚精致的发卡。原来,丈夫为给妻子买礼物把自己的表卖了。这时,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彼此的爱成为这圣诞之夜唯一的却是最珍贵的礼物。

     人们相互馈赠礼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礼记·曲礼上》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馈赠,是与其他一系列礼仪活动一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在礼的内涵中,除了有表示尊敬的态度、言语、动作、仪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礼物。随着社会生活的进化和演变,物能传达情感的观念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认同,从而使馈赠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融会在五彩缤纷的社会交往中,并成为人们联络和沟通感情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要把馈赠礼物、正常交往中的送礼与收买贿赂、腐蚀拉拢区别开。

    在现代人际交往中,礼物是人们往来的有效媒介之一,它像桥梁和纽带一样直接明显地传递着情感和信息,深沉地寄托着人们的情意,无言地表达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爱。

一、馈赠原则

馈赠作为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人们普遍肯定。得体的馈赠,恰似无声的使者,给交际活动锦上添花,给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注入新的活力。

认真研究和把握馈赠的基本原则,是馈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轻重原则——礼轻情意重

礼品有贵贱厚薄之分,有善恶雅俗之别。

礼品的贵贱厚薄,往往是衡量交往人的诚意和情感浓烈程度的重要标志。然而礼品的贵贱与其价值并不总成正比。因为礼物是言情寄意表礼的,是人们情感的寄托物,人情无价而物有价,有价的物只能寓情于其身,而无法等同于情。

也就是说,就礼品的价值含量而言,礼品既有其物质的价值含量,也有其精神的价值含量。“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在我国妇孺皆知,被标榜为礼轻情意重的楷模和学习典范。“折柳相送”也常为文人津津乐道。我们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提倡“礼轻情意重”。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妨既要注意礼轻情意重,又要入乡随俗地择定不同轻重的礼物。

(二)时机原则

就馈赠的时机而言,及时适宜是最重要的。中国人很讲究“雨中送伞”、“雪中送炭”,即要注重送礼的时效性,因为只有在最需要时得到的才是最珍贵的,才是最难忘的。

我国是一个节日较多的国家,在传统节日相互赠送相应的礼品,会使双方感情更为融洽。另外,在对方的某些纪念日,以礼品相送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要注意把握好馈赠的时机,包括时间的选择和机会的择定。一般说来,时间贵在及时,超前滞后都达不到馈赠的目的;机会贵在事由和情感及其他需要的程度。“门可罗雀”时和“门庭若市”时,人们对馈赠的感受会有天壤之别。所以,对于处境困难者的馈赠,其所表达的情感就更显真挚和高尚。

(三)效用性原则

同一切物品一样,当礼以物的形式出现时,礼物本身也就具有了价值和实用价值。就礼品本身的实用价值而言,人们经济状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追求不同,对于礼品的实用性要求也就不同。

一般说来,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们精神追求的不同,在物质生活较为贫寒时,人们多倾向选择实用性的礼品,如食品、水果、衣料、现金等;在生活水平较高时,人们则倾向于选择艺术欣赏价值较高、趣味性较强和具有思想性纪念性的物品为礼品。

因此,应视受礼者的物质生活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礼品。

(四)投好避忌的原则

由于民族、生活习惯、生活经历、宗教信仰以及性格、爱好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礼品的态度是不同的,或喜爱或忌讳或厌恶等等,因此我们要把握住投其所好、避其禁忌的原则。

尤其强调要避其禁忌。馈赠前一定要了解受礼者的喜好,尤其是禁忌。例如,中国人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再如,白色虽有纯洁无理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悲哀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另外,我国人民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为“送钟”与“送终”,“梨”与“离”谐音,是不吉利的。这类禁忌,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遵循,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文档

馈 赠 礼 仪

馈赠礼仪 礼尚往来也是国际上通行的社交活动形式之一,是向对方表达心意的物质表现。在外事活动中,为了向宾客或对方表示恭贺、感谢或慰问,常常需要赠送礼物,以增进友谊与合作。 送礼规则 与中国人送礼不同,国外送礼有独特之处,一些基本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主要是:外国人在送礼及收礼时,都很少有谦卑之词。中国人在送礼时习惯说“礼不好,请笑纳”,但外国人认为这有遭贬之感;中国人习惯在受礼时说“受之有愧”等自谦语,而外国人认为这是无礼的行为,会使送礼者不愉快甚至难堪。所以,当接受宾朋的礼品时,绝大多数国家的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