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37:14
文档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简阳市英明小学郑国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材编写人员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自己只要利用好现成的教材就行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资源及其作用意识,做一个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谓课程资源,从广义上讲,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从狭义上讲,仅指
推荐度:
导读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简阳市英明小学郑国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材编写人员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自己只要利用好现成的教材就行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资源及其作用意识,做一个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谓课程资源,从广义上讲,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从狭义上讲,仅指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简阳市英明小学          郑 国

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材编写人员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自己只要利用好现成的教材就行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资源及其作用意识,做一个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所谓课程资源,从广义上讲,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从狭义上讲,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语文课程标准为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内容上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资源无处不在,广博的资源共同产生课程作用,形成共生效应,远比教师“绞尽脑汁”用“尽”教材,效果要好上千万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下面笔者浅谈一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充分挖掘教材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无疑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尤为重要。我们使用的教材或教师用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都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我们可利用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中,每篇讲读课前都有“预习”,课后都有“思考·练习”,阅读课前都有“阅读提示”,每个单元的“积累·运用”中都有“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其中,有很多内容就是引导我们对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如第九册第二课《夕照》的“预习”中写道:“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伟大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夕照又呈现在我们面前。你注意观察过夕照吗?请你留心观察一下夕阳西下的景象,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夕照的哪些景色,你的观察和课文的描写有那些不同……”这样的“预习”把学生引向了生活,让他们去观察,去体验,去比较。第三课《古诗两首》的“预习”又这样写道:“……还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李白、苏轼和他们写的诗。”这样又把学生引向课外读物,图书馆甚至网络。《积累·运用一》的第三部分“口语交际·小小导游员”中要求“你的家乡一定有优美的风景、名胜,你能给前来参观的客人当一回导游吗?这次导游的任务就是向游人介绍家乡的风景或名胜……”可见,课本中的课文再也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本成为了点燃生活体验的火苗。

根据课文,制作简单道具,进行表演。儿童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把“课文”演出来。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对课本剧表演予以了充分肯定:“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能依据按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充分考虑到语文课程的特点,也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关注课外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

二、捕捉意外资源

教学的互动过程是课程内容开发和创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外”,面对这些“意外”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轻易放过,要善于捕捉意外信息,并巧妙地加以转化和有效运用,使其成为新的教学资源。                                                                                                                                                                                                                                                                                                                                                        

如:教学《石灰吟》,当让学生体会“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时,有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诗句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身碎骨’与‘粉骨碎身’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诗人要用‘粉骨碎身’呢?”笔者愣住了,这可是事先根本没想过的问题。笔者略一思忖,笑着说:“谢谢你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现在让我们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小组合作起来吧。”教室里顿时热火朝天,学生们查词典的查词典,讨论的讨论……通过学生的合作,我和学生都懂得了“粉骨碎身”比“粉身碎骨”的意思要更进一层,更能表达作者为了正义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粉骨碎身的品质。

三、运用生活资源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课程资源,生活中真实、有趣、生动的素材,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些资源。

如:组织学生观赏、考察本地的山水风光、民情风俗、动植物资源等,说(写)见闻和感受。特级教师李吉林在回顾情境教育探索历程时说:“我像干渴的苗木拼命地允吸理论营养,为了建筑、创设典型的场景,我多少遍漫步在家乡的山川田野,一棵大树,一朵小花,在凝神视察中常常会引起我的奇思妙想;淅淅沥沥的春雨,纷纷扬扬的大雪,轻纱般的晨雾,隆隆滚地的雷鸣,又让我想到孩子会提出多少疑问······”的“漫步”与“奇思妙想”,正是努力开掘语文课程资源的过程。

四、拓展学科资源

语文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素质。

如:教学《南京长江大桥》一课。首先,师生通过对数字的具体分析,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简单化,如9个巨大的桥墩、正桥连接22孔引桥、大桥分上下两层、两座工农兵塑像左右挺立、两个高大的桥头堡等等,通过数字使学生感受到大桥的雄伟(教师引导学生说数字并用简笔画勾勒出大桥);其次,从公路桥与铁路桥的合理布局、混凝土桥墩与钢铁桥身的材料安排上,感受大桥建造的科学性。同时引导学生认知当时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由于新中国刚建立不久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长江江面很宽,风浪很大,千百年来河底沉积了大量泥沙,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又加之中苏关系紧张,建桥过程中,他们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等。但是中国人民没有退缩,靠着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超凡的聪明才智,硬是自行设计、自行施工,把大桥给建了起来。这样将数学、建筑、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不但教活了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引导利用课外读物

     教师眼睛不能只看着课堂,看着书本,还要面对课堂以外,面对学生的全部生活,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使学生最终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活动服务。

     农村学校的孩子手中也有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怎样开发和利用学生手中的读物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 课前五分钟读报。我们学校订有《小学生学习报》,笔者利用晨会或语文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轮流读报刊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内容给同学听,这样使学生既学会了从报刊中筛选信息,又从同学读报的内容中获取了信息。

    (2) 推荐好文章。笔者在班上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家中的藏书带回来交换阅读,这样,即使缺少学习资源的农村学生也可以有较多的资源共享了。笔者还安排一定的课时作阅读交流,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好文章推荐给同学。这样,学生相互启发,思维相互碰撞,闪出智慧的火花。此外,老师也可适当引导学生读一些名家名著。

    (3) 设置信息采集本,教会学生摘录。语文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它除了生活的积累外,还有阅读的积累。因此,让学生设置信息采集本,教会学生摘录就成为学生阅读积累的好方法。

     指导学生摘录时,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摘录,并给摘录的语段写上心得,写清摘录的内容的出处,摘录的时间。每每学完一课或一个单元之后引导学生对其中精彩的语句,语段进行品析鉴赏,让学生领悟何谓好词好句,让他们摘录到信息采集本上,并学着教师指导的方法,在课外读物中进行摘录。当你每周检查一次他们的信息采集本时,你会发现,学生的本子里头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好词好句,有精彩片断,还有诗歌、谚语、春联,甚至还有剪报贴报,他们自己画的图画等等。

信息的采集,让学生的语言和信息得到贮存,并能在写作等实践活动中及时提取,学以致用,起到厚积薄发之功效。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本次课改中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在动态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只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增强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明确学校在课程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重视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教师的主动参与、开发、利用,将会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

主要参考资料:

1、熊生贵主编:《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3、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张廷凯等主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人民教育出版社

5、周小山等主编:《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档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简阳市英明小学郑国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材编写人员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自己只要利用好现成的教材就行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资源及其作用意识,做一个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谓课程资源,从广义上讲,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从狭义上讲,仅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