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37:18
文档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不情愿的道歉情景表现:三个大班小朋友在大型玩具上滑滑梯,一个要从上面滑下来,其中一个非要从下面往上爬,另一个在滑梯下面拽往上爬的小朋友……远远看着这一情况的我来不及制止,就见上面的小朋友在滑梯的惯性中滑了下来,脚踹在了往上爬的小伙伴的脸上,细嫩的小脸上沁出血丝来……大班的老师恰巧过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责骂“肇事者”:“涛涛,我就知道你最调皮,看你做的好事;”孩子吓得不敢说话;老师生气地拉着受伤的晓雨去了保健室,几分钟后,老师把三人叫到一边继续未完成的“教育”,“你们说
推荐度:
导读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不情愿的道歉情景表现:三个大班小朋友在大型玩具上滑滑梯,一个要从上面滑下来,其中一个非要从下面往上爬,另一个在滑梯下面拽往上爬的小朋友……远远看着这一情况的我来不及制止,就见上面的小朋友在滑梯的惯性中滑了下来,脚踹在了往上爬的小伙伴的脸上,细嫩的小脸上沁出血丝来……大班的老师恰巧过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责骂“肇事者”:“涛涛,我就知道你最调皮,看你做的好事;”孩子吓得不敢说话;老师生气地拉着受伤的晓雨去了保健室,几分钟后,老师把三人叫到一边继续未完成的“教育”,“你们说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不情愿的道歉

  情景表现:

  三个大班小朋友在大型玩具上滑滑梯,一个要从上面滑下来,其中一个非要从下面往上爬,另一个在滑梯下面拽往上爬的小朋友……远远看着这一情况的我来不及制止,就见上面的小朋友在滑梯的惯性中滑了下来,脚踹在了往上爬的小伙伴的脸上,细嫩的小脸上沁出血丝来……

  大班的老师恰巧过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责骂“肇事者”:“涛涛,我就知道你最调皮,看你做的好事;”孩子吓得不敢说话;老师生气地拉着受伤的晓雨去了保健室,几分钟后,老师把三人叫到一边继续未完成的“教育”, “你们说说,刚才是怎么回事”三个人都低着头,涛涛嗫嚅着把事情说了个大概,老师叹了口气,对涛涛说:“你看看,你都把人家踢成这样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弄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涛涛低着头说:“是;”老师说:“这就对了;快对晓雨说‘对不起’;”涛涛绞着手,不说话;老师又要求说:“快向晓雨道歉,说‘对不起’”涛涛停顿了几分钟后,才不情愿地抬起头对晓雨说:“对不起;”晓雨回答说:“没关系;”老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涛涛说:“以后不许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听见了吗”涛涛点点头;“好了,去玩吧”

  问题分析:

  这位教师对问题的解决是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使攻击的幼儿认识到打人是错误的,然后让他通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事情到此为止,没有再深入下去;

  我认为教师调解应该一步一步地引导双方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当事的幼儿有没有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对错呢涛涛的道歉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无意的,而且认为是晓雨错在先;事实上从滑梯下面往上爬本身就是危险的,老师也应该禁止过,错误的造成是可预见的,既然出现这样的状况,老师应该就事论事,了解问题的实质,一分为二来处理,换言之,难道谁受伤谁就没错吗同时,老师还可以就此事件对全班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以此为鉴,以绝后患;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如何引导孩子融入集体

  案例1:上幼儿园的女儿在集体跳长绳时经常举起胳膊跳,老师怕绳子打到她,提醒她:“乐乐,把手放下小心打到你”两次提醒后,孩子还是依然如故;老师又说: “乐乐,把胳膊挨着身边放就好了,你看像某某同学那样”孩子看了看,不高兴地到一边玩去了;类似的集体活动中,如果老师提醒她或者没把她作为榜样,她就退出到一边自己玩去;

  案例2:小朋友们在玩丢沙包的游戏,乐乐被沙包丢中罚出场时,表现得特别激动,哭着不愿意离场,我们一再要求她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她就很生气地表示不想玩这个游戏了,然后到一边自己看花草去了;

  孩子为什么从集体中退缩

  1.“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是造成孩子从集体中退缩的主要原因

  “自我为中心”是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主要特征是孩子还没有真正学会换位思考,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意图;案例1中,老师多次提醒乐乐应该如何做,并且告知这是为了避免被绳子打着,但乐乐始终不领情,最后还是从集体中退出;究其原因是乐乐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不能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理解老师的话语和保护她安全的意图;案例2中,乐乐哭着不愿意被罚出场,也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即她没能理解游戏规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她觉得要她按照别人说的做,或者遵守什么规则,她就不玩了;

  2.强烈的“自我存在感”会导致孩子从集体中退缩

  研究表现,4~6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加速期,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存在感,希望得到大人的注意、认可和称赞;同时对自己的认识偏向“乐观主义”,即对自我的认识比较乐观、积极,甚至会过分地高估自己,一旦她的自我存在感得不到满足,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就会产生;案例1中,老师指出了乐乐的不足,更重要是用做得好的同伴进行示范,这带给她的感受是“你指出了我的缺点,我没有别人做得好,所以我不玩了;”下面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案例不愿意继续参加家庭聚会的甜甜来说明;

 “爷爷,看看我的裙子”5岁多的甜甜叫着,她正在参加中秋佳节的家庭聚会;“这个上面有小蝴蝶,小花……”甜甜的声音逐渐变小,因为她发现所有人都在关注她1岁的堂弟,堂弟在大人的鼓励下,摇摇晃晃正要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没有人,包括最喜欢甜甜的爷爷,都没有注意她和她的新裙子;甜甜转身走进房间,把毯子盖在头上后走出来;她从毯子缝里窥视外面的情况,然后故意推倒堂弟,堂弟哭了起来;

  拿下毯子,甜甜很快就看到了妈妈不快的表情;“妈妈,我看不见他,毯子遮住了我的脸;”妈妈坚持要她扶起可可,并立即向他道歉,可甜甜却不同意参加家庭聚会了;

  在这里,甜甜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存在感,即我要被关注、认可和称赞,但问题是就连平时最喜欢她的爷爷都没有关注她,于是她要把毯子盖在头上,故意推倒堂弟,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得到的是批评和指责,于是她就不愿意继续参加聚会了;

  3.缺乏交往技能也会导致孩子从集体中退缩

  我们看下面的情境;

  小区里有三个小朋友在玩“抓坏人”的游戏,小朋友A二话没说,直接闯入他们的游戏区域,说:“我要当老大;”结果,他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被赶出了游戏区,他失望地离开了;过了一会,小朋友B来到旁边,他在旁边专心观察,然后说:“你们好厉害哟,特别是你指向小朋友c;你们在玩什么啊”c说:“我们在‘抓坏人’;“‘抓坏人太好玩了,我爸爸是,我知道怎么抓;”c说:“你爸爸是,那肯定知道怎么抓,那你快来抓吧;”B顺利地加入了游戏;

  A为什么遭到拒绝呢 他直接闯入别人的游戏区域,且要当老大,招致正在游戏的大家反感;而B则先观察三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然后赞扬别人,最后还利用自身的优势“我爸爸是,我知道怎么抓坏人”这一有效信息,促使别的小朋友主动邀请他加入游戏;

  引导孩子融入集体的策略

1.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定势

  学会换位思考是孩子平衡自身与同伴、与集体关系的前提;学会了换位思考,孩子就能理解自己抢玩具,别人会伤心的;集体的规则若不遵守,会让别人不愉快……换位思考能促使孩子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我要妈妈陪我玩;

  红红每天晚上都会和妈妈一起游戏、一起看书;可是妈妈今天晚上要写东西;妈妈在书房工作时,红红跑过去说:“妈妈,你陪我玩吧;”妈妈说:“宝贝,妈妈今天晚上要做事,没时间陪你玩;让爸爸陪你玩,好吗”红红只好去找爸爸;没几分钟,红红又跑进来找妈妈:“妈妈,爸爸什么都不会玩,我就是要你陪我玩;你不陪我玩,我就不喜欢你;”红红的妈妈不知怎么办才好;

  红红的行为很明显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这种思考方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定会经历的阶段;妈妈不用着急,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妈妈今天有工作要做,如果不做完,妈妈会被批评的;”同时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再来影响妈妈,今天完成了任务,明天就可以陪你玩了;要是反复缠着妈妈,妈妈会做得更慢;”

  2.引导孩子逐步掌握交往技能,让孩子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

  交往技能包括倾听、表达、换位思考、问题解决、分享与合作等交往策略;良好的交往技能可以帮助孩子融入集体;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玩打电话、当小老师、为孩子录音等游戏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打电话游戏可以让孩子说说自己在干什么,描绘周围的环境和看到的事物等;当小老师是孩子最愿意干的事情了,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偶尔故意捣乱,让孩子思考怎样好好听讲;家长还可以将孩子所讲的故事、儿歌或唱的歌曲录下来重放,当孩子听到自己的声音时会很开心,会讲更多的故事;

  3.鼓励孩子同伴交往,让孩子在自然后果中体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自然后果是指利用孩子违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合理的惩罚的方法;如当孩子在某一游戏活动中经常出现违规行为时,可以通过暂时剥夺其参与游戏的权利来惩罚他,目的是让他知道参加集体活动是要遵守一定规则的;我们看案例我们不和你玩了;

  四个小朋友正在一起玩传球游戏;可F小朋友接到球后总喜欢在地上拍几下,然后再传给别的小朋友;K说:“不要拍了,直接传给我;”F在K的催促下,将球快速传递给了K,但接下来的回合中F又反复拍球;终于K和其他几个小朋友急了:“F,我们不和你玩了,走开;”K把球直接传给别的小朋友;F被排除在游戏之外,并且显得很失落;之后在家长的协助和同伴要求下,F答应遵守规范,和大家一起继续游戏;

  F被排除在游戏之外是一种自然的后果;同伴间的相互约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有利于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的状态,站在互利互惠的角度来为对方着想,它为幼儿同伴间契约式规范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交往技能的获得是需要反复练习的,多带孩子和同龄小朋友接触,让他自己去尝试,出现问题家长不着急,坚持原则,孩子慢慢就可以享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了;

文档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不情愿的道歉情景表现:三个大班小朋友在大型玩具上滑滑梯,一个要从上面滑下来,其中一个非要从下面往上爬,另一个在滑梯下面拽往上爬的小朋友……远远看着这一情况的我来不及制止,就见上面的小朋友在滑梯的惯性中滑了下来,脚踹在了往上爬的小伙伴的脸上,细嫩的小脸上沁出血丝来……大班的老师恰巧过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责骂“肇事者”:“涛涛,我就知道你最调皮,看你做的好事;”孩子吓得不敢说话;老师生气地拉着受伤的晓雨去了保健室,几分钟后,老师把三人叫到一边继续未完成的“教育”,“你们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