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程概况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xx井圆井。外径20.7m,内径18.9m,井高15.9m.起沉标高2.4m,井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里外脚手架采用钢双排管脚手架.
2.编制依据
2.1《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2.2《建筑登高架设作业安全技术》(架子工部分)
3.杆件与扣件的选材
3.1杆件的规格与要求
3.1.1杆件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钢管;
3.1.2选材要求:管件无凹凸状,无疵点裂纹和变形,无锈蚀。
3.2扣件的规格与要求
3.2.1扣件规格: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
3.2.2扣件要求: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定。不得有裂缝、变形、缩松等缺陷,铆合处活动应良好。
3.3附件:竹笆、密目网。
4.脚手架的高度、步距、和纵距
4.1外脚手架高度:沉井高度15.9米。
4.2步距:步距均按1800mm施工。
4.3里立杆与井壁距离:为保证操作者有活动空间,里立杆距井 壁500mm。
4.4里、外立杆横距:根据竹笆宽度确定为:中心杆距1048mm。
4.5纵距:按照常规施工纵距为1800mm
5.脚手架的稳固保护措施
5.1斜杆的设置:斜杆杆件采用4500mm规格钢管,从地面直至顶部,全立面覆盖。外观立面目测要求:图形大小一致,杆件挺直,交合高度一致。
5.1.1斜杆距离:按立杆纵向距,30mm以下脚手架每隔9000mm设置不同方向一付。如果,脚手架一个立面纵向距离小于7200mm时,设置单跨之字形斜杆。
5.1.2斜杆角度:斜杆设置的角度,应与地面成45°——60°夹角。纵向总距较长的脚手架立面,应取60°夹角为宜。
5.1.3斜杆接长:斜杆接长不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应采用搭接连接。搭接距离不小于1000mm,并用两只旋转扣件牢固连接,扣件距接头位置不小于100mm。接长方向的杆件在被接长的杆件下方叠起。
5.2 连壁杆件:采用硬拉接,用钢管扣件与沉井壁拉接。拉接点按二步三跨设一拉接点。
6.基础施工要求:
6.1脚手架基础:立杆在混凝土垫层,外立杆必须垫通长木枋或木跳板。
6.2脚手架施工的同时,做好排水措施,防止积水引起脚手架下沉。
7.搭设工艺
7.1脚手架基础施工完毕后,就进行脚手架的整体搭设施工。搭设的标准是:外观必须整体平整,横平竖直、几何图形一致。内侧连接牢固,平坦通顺。
7.2所有起步立杆,应采用1800mm和3600mm按纵向交错设立。避开水平方向的立杆接长,增加脚手架的整体稳固,顶部不足部分,用1800mm钢管补齐。
7.3起步立杆先竖里立杆、后竖外立杆程序设立。里立杆保持与井壁500mm净空距离。平行里立杆向外伸展1000mm净距取外立杆位置。以后,按脚手架设计规格,等距离设里外立杆。
7.4第一步施工应沿沉井四周延伸,最后重合于第一立杆。立杆竖起后,应有临时的拉结或斜撑保护,切勿单独操作,引起脚手架倒塌伤人。
7.5第一步完成后,应同时完成搁栅铺设。搁栅在里、外大横杆中间等距离安放二根,与小横杆牢固连接。同时铺设竹笆。竹笆搭接应足,并分别用18#铅丝单根双圈绑于大横杆上。
7.6脚手架完成二高后,进行连壁杆件连接。连接时应仔细校正立杆的垂直以后方可固定。从第一步向上2步,左右三跨,设置拉接点。
7.7在进行连壁杆连接以后,同时进行外立杆与斜杆的固定,拆除临时拉结与斜撑杆件。以后,斜杆、连墙杆与脚手架施工同步递升。
7.8为了保证脚手架每一立杆均匀受力,立杆与小横杆应作对称设置。
7.9二步高度完成后,根据高处作业规定,应外立杆内侧设防护栏杆和挡脚杆措施。防护栏杆可选择4500mm规格长杆,距步面1000mm高度,用直角扣件紧固,不允许用铅丝绑扎。
7.10接杆工作包括斜杆接长和立杆接长,都必须二人配合操作,不允许单独操作,否则易引起事故。
7.11所有扣件的紧固力矩应保持在力矩扳手实测的39.2—19牛米范围内。同时要求要求扣件的开口处(即螺栓的拧合处)朝外。里立杆、里大横杆的对接扣件闭合口朝墙内侧方向;外立杆、外大横杆扣件闭合口朝脚手架外侧方向。避免在操作中钩挂作业人员衣裤,酿成事故。
7.12钢管脚手架的施工程序为:里立杆-外立杆-小横杆-大横杆-搁栅-防护栏杆-斜拉杆-连壁杆-竹笆-密目网。
7.13脚手架施工过程中及时校正立杆的垂直度和步层大横杆的水平度。保持始终如一的步距、纵距和横距。
8.验收与保养
8.1验收:脚手架施工完毕后,由施工负责人召集技术、安监、搭设班组三方人员,携带扭矩扳手,进行外观和实测检验。
8.2脚手架的保养:
8.2.1观察脚手架整体或局部的垂直偏差,尤其观察脚手架四角、开分断处二侧端口,是否偏斜,下沉。如发现有异样者,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
8.2.2经常检查垫铺的竹笆,及时修复断筋断条,填补空洞。并应同时检查各竹笆的绑扎点。
8.2.3连墙杆件的紧固及移位加固。对影响施工的部位,应在技术部门制定措施后,方可进行移位变更工作,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连壁杆件的移位。
8.2.4仔细检查密目网根部绑扎是否松动,网绳是否破断,发现松动者及时恢复,发现破断者及时更换。
8.2.5清除积聚在脚手架危险部位的材料、砼块等杂物。
9.拆除工艺:
9.1拆除程序:按搭设的反程序进行,即密目网-竹笆-防护栏杆-搁栅斜杆-连壁杆-大横杆-小横杆-立杆。认真做到一步一清。
9.2拆除时安监部门必须派安全员现场监护指导。
9.3拆除现场必须设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警戒区域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或在脚手架下继续组织施工。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
9.4如遇强风或雨等特殊气候,不得进行脚手架拆除工作。
9.5拆除人员进入岗位后,先进行检查,加固松动部位,清除步层内留的材料、物件及垃圾块。所有清理物应安全输送到地面,严禁高处抛掷。
9.6拆除时,应从上到下,一步地拆,不得上下两步同时拆除(踏步式)。
9.7所有连墙杆件、斜拉杆、隔排措施、登高措施、必须随脚手架步层拆除同步进行下降,不准先行拆除。
9.8所有垫铺竹笆拆除,应自外向里竖立、搬运、,防止自里向外翻起后,笆面垃圾物件直接从高处附落伤人。
9.9当是完工后,应仔细检查岗位周围情况,不允许留有隐患。如发现留有隐患的部位,应及时进行修复工继续完成至一个程序,一个部位的结束,方可撤离岗位。
9.10脚手架拆至地面,应及时清除脚手架的地下物件,如接地桩等,防止留有后患引起事故。
9.11输送到地面的所有杆件、扣件等物件,按类堆放整理。
脚手架立面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