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导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36:30
文档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生能背诵默写课文。2、掌握“寝、藻、荇”等字音;“念、空明、但”等字意。3、理解文中赏月名句及作者情怀。正课:(一)考考你的积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就把明月人格化,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月夜思乡的作品更是数不胜,《静夜思》中就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道出了游子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推荐度:
导读《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生能背诵默写课文。2、掌握“寝、藻、荇”等字音;“念、空明、但”等字意。3、理解文中赏月名句及作者情怀。正课:(一)考考你的积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就把明月人格化,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月夜思乡的作品更是数不胜,《静夜思》中就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道出了游子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背诵默写课文。

2、掌握“寝、藻、荇”等字音;“念、空明、但”等字意。

3、理解文中赏月名句及作者情怀。

正课:

(一)考考你的积累: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

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就把明月人格化,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月夜思乡的作品更是数不胜,《静夜思》中就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道出了游子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李白更曾《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就突发奇想把天上的明月邀请下来,陪伴自己喝酒。

古代的文人雅士们借月抒发了无数的愁苦,而月也排解了他们心中不尽的抑郁。如豪放派词人苏轼就曾在月圆之夜把祝福送给远方的亲人,他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也曾在一个有着清明月色的夜晚与友人同游,为我们绘下那独特的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走进《记承天寺夜游》

(15分钟    自主归结知识点  回顾重点  )

自主解决:1、作者  作品  及作者的代表名作 

2、文中重点的字音 、 字形  、 词义 、句子翻译

              3、理解文章主旨及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情感。

(三)重点梳理: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豪放派的代表。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户:门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      树的影子)交横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至:到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

     1、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板书:)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2、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文中正面写月的句子是:月色入户。文中侧面写月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文中描写月下美景的语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其中积水空明四个字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

6、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7、文中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五、思考

1、文章表现了作者何种微妙而复杂的的感情?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的?

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空有志向却不得不做"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六、欣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七、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八、拓展

1、此文为作者招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从“闲人”二字可以看出作者用惋惜无人赏月来暗讽那些汲汲于功名富贵的世俗之人,也把自己的失意与高洁的志趣暗含其中。诗人虽政治失意,但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胸怀面对世事,欣赏佳景,实在值得我们学习他那随缘自适、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念无与为乐者

(四)测试1:2011山西中考语文试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5.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测试2::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把酒问青天   (    )

(2) 念无与为乐者 (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五)积累背诵:描写“月”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文档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生能背诵默写课文。2、掌握“寝、藻、荇”等字音;“念、空明、但”等字意。3、理解文中赏月名句及作者情怀。正课:(一)考考你的积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就把明月人格化,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月夜思乡的作品更是数不胜,《静夜思》中就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道出了游子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