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河北正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6:33:45
文档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河北正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

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①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②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
推荐度:
导读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①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②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
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①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②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③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④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⑤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结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 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 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⑥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 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

1.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B.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的走向。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它数量庞大,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注视记录身边大小事情。

B.微博为普通的公众提供了便捷的话语平台,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被动处置信息,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C.微博是媒介结点,联结了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它改变了中国媒介生态,同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D.微博信息简短,能在用户间一对一地飞速传播,还能与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显著。

3.综观全文,对微博的“微力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使媒介传播方式改变,使新闻传播主体移位,任何人都能成为传播主体,用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对事件进行多元化的传播和诠释。

B.微博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可以迅速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C.微博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用户用微博结交朋友、讨论话题、关注感兴趣的名人等。它取代了传统社交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

D.微博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人们利用微博进行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比如“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这说明微博可以直接改变社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蕃:增多。

B.元淳尝署州事                  署:代理。

C.卒定谳,论罪如律              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黜之                黜:罢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3分)        (    )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③④⑥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发展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却被诬陷。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士兵冲入衙内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5分)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8.颈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答:                                                                                                 

                                                                               

9.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他在危机面前更强大

赵健

①有经济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危机之于企业就如同疾病之于人生,是无法避免的。有的企业会在“疾病”的冲击下轰然倒塌,而有的企业则会经过“救治”而完好如初,甚至更加强大,毫无疑问,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正属于后者。

②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曾经历过一次最严重的危机。在那一次危机中,绝大多数网络企业都曾受到冲击,资金快花完了,投资也没了,更找不到所谓的赢利模式,很多网站都因此而倒闭,可就在这么危急的时刻,马云及其团队没有放弃,作为一个企业家,他显示了极强的化解危机的能力。

③面对互联网的寒冬,马云当机立断,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撤站裁员,启动了后来被马云称作“回到中国”的战略收缩。这次撤站裁员进行得可谓惨烈至极,但也暂时化解了阿里巴巴的寒冬危机,为其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但随之而更令人担心的是,这次撤站裁员使阿里巴巴员工士气大落,公司会不会就此走向衰落?这成了许多员工的心病。

④就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候,在首席运行官关明生的协助下,马云在阿里巴巴内部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做了三件大事:“延安整风运动”——给员工灌输价值观,“建立抗日军政大学”——培训员工,“南泥湾开荒”——提高销售人员能力。

⑤此外,为了保持企业价值观的延续性,马云还特意在阿里巴巴内部推行师徒制,新进职员都会得到指定师傅的帮助。师傅通过言传身教,让这些“毛头兵”迅速地成长成熟。

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一系列的危机公关,使阿里巴巴员工的士气得到了迅速回升,上下一致,士气高昂,共渡难关,终于有惊无险地度过了那个“寒冷的冬天”。而2003年那一场让举国上下陷入恐慌的“非典”危机,则再一次彰显了马云化解并利用危机的超强能力。

⑦当时,阿里巴巴一位外出广州公干的员工在回到杭州后,被确诊为“非典”患者,而阿里巴巴本部也迅速被杭州市列为重点防范对象。消息传开后,本部大楼里的员工纷纷外逃回家。到了第二天,公司的办公区域被完全封锁,员工也都被隔离在家。阿里巴巴随时面临瘫痪的危险。

⑧就是在这样的四面楚歌中,马云不仅没有被“非典”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所击倒,反而化危机为转机,在危机中抓住了大商机,在危机中实现了大飞跃。他先亲自给员工们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道歉信,以示安慰和鼓励,激起了员工的斗志;再改集中办公为分散办公:员工们在各自家中工作,公司领导则在网上遥控,实行网上指挥,网上管理。另外,他还利用人们由于传统的销售渠道封闭而将视线转移到互联网的时机,大力推行电子商务,试验网上生存网上交易,同时为客户化解了危机,一举把互联网产业从冬天带到了春天。

⑨企业家如何生存和取得成功,这其中存在多种因素。眼光、境界、智慧、谋略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有时候,意志、韧劲、抗挫折能力、化解利用危机的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⑩关于如何在危机中坚持下来,马云这样说道:“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非典”期间,在阿里巴巴的员工中有被确诊的病人,其他人被隔离,马云则利用此次危机,试验网上生存网上交易,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B.面对危机,马云当机立断,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撤站裁员,为阿里巴巴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使公司彻底摆脱了“寒冬”。

C.本文是一篇以马云为传主的人物传记,文章用平实的语言,表现出了马云化解并利用危机的超强能力,这也正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D.作者认为,两次巨大的危机,不仅没有使阿里巴巴轰然倒塌,反而使它更加强大起来,这是真正的英雄才能够完成的伟业,因而,马云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E.作者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企业家的生存和成功,最重要的都是意志、韧劲、抗挫折能力和化解利用危机的意识。

(2)马云是如何带领自己的团队度过互联网最严重的危机的?请概括说明。(6分)

                                                                   

                                                                    

                                                                   

(3)文章第六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4)从马云所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由山东和内蒙古联合培养的运动员韩刚,不仅为内蒙古代表团夺得了本届全运会的首枚金牌,也因为双记分制度使山东分到半块金牌,可谓一举两得。

C.自从出版了《决战》这篇小说,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连续创作了几部历史题材的小说。

D.“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1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曼联队新任主帅曼奇尼,亲和力强,管理队员的能力出众。对于巴洛特这样有名的问题球员,他也能安之若素。

B.由何润东、董洁联袂主演的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改“梁祝”爱情传说的古典凄美,增添了许多青春时尚的元素,竟然口碑载道。

C.琵琶轻拨,声如碎玉,故乡那久违的南曲演奏,那“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清婉古音,不仅令人惊魂甫定。

D.台北地方因“机要费”案再度传唤陈妻子吴淑贞,但她又一次请病假,从而连续17次规避了过庭之训。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兰州一中校友魏蔚在模特界算得上是高学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所以她毫无争议地成为2013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冠军。

B.对认知奥秘的新认识,不但可能带来教育科学的,而且将开启信息技术新的变革。

C.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D.我们已经通过外交途径郑重向日方重申了有关立场,要求日本高度重视亚洲近邻的正义呼声,本着对历史认真负责的态度,履行有关承诺,切实妥善处理新教科书歪曲侵华历史的问题。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B.在中国科协举行的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医专家坦言,不仅如何辨别养生真伪困惑着老百姓,也困惑着业内人士。

C.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国家。

D. 8月13日,国道217线约900公里,铁力卖提隧道北面出口处,漫天雪花从天空飘落,满山一片雪白。八月飞雪给途中的游客带来惊喜,纷纷停下车,感受这夏日的冰雪世界。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大江东去。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却始终是代表一个时代艺术成就的最强音。因为它不止是艺术家风格形态的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又能期许到美好的未来。

①能看到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记忆

②我们能看到一个民族艰苦奋斗的历程

③而从这些辉煌的历史记忆之中

④通过一幅幅杰出的红色题材作品

⑤而且是与过往历史神思遥接的时空媒介

⑥能看到一个民族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A.④②⑥①⑤③    B.⑤④②⑥①③    C.⑤②⑥①③④    D.④①②⑥③⑤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 最近家里有小学生的北京家长一谈起奥数,几乎人人痛恨,其中的苦楚似乎难以用语言表达。可事实上,多数小学生都在上奥数,但很少有哪个孩子真正喜欢。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先生说:“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于是有人惊呼,奥数这海盗为何越剿越猖狂?

材料二:目前,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高级教练员、大连育明高中奥赛金牌教练闫东说,如果取消了奥赛升学加分和保送资格,就等于把大家又送到了高考独木桥上,是一种倒退。

⑴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答:

⑵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五.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 “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台词:我怕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一直等在原地, 更怕我们走着走着, 就再也找不到对方。

格式塔心理疗法:不要总是惦记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的事,而应该把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上。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参

1.D。(“并引领着公共的走向”错误。文章谈到国内新的机制时说:“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高潮”故应是微博对公共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引领其走向。)

2.C。(A “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误,稳文中没有相应信息。B “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错误,有违事实。D “一对一地飞速传播”错误,应是裂变式传播。)

3.B。(A “任何人都能成为传播主体”错误,应是“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的人。C “取代了传统社交网络”错误,原文是“延展了社交的网络”。D “微博可以直接改变社会”错误,应是“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

4.C (论:判罪)

5.B(③是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④是侧面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⑥是元淳之子陶正靖所为)

6. B项,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便定了他“检察失实”的罪名。

7.(1)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

(2)我刚上任,便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8(1)第三联运用了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3分)诗人用淙淙的泉声突显月夜的宁静,在“水心云影闲相照”的景象描绘中融入自己内心平静安闲的情绪。(2分)

9  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2分)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2分)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

10.略

11(1)(5分)BE(每个选项3分,全对5分,B项,“使公司彻底摆脱了寒冬”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暂时化解了可里巴巴的寒冬危机”。E项,“无论在什么时候”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有时候”。)

( 2)(6分)①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撤站裁员,暂时化解了危机。②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 ③在阿里巴巴内部推行师徒制。

(3)(6分)从结构上来说,第六段承上启下,既写出了上文所提到的互联网危机的结局,又引出下文对于“非典”危机的叙述。(2分。答出承上启下给1分,解析正确给1分)

从内容上来说,这一段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有惊无险的度过互联网的寒冬危机,化解并利用“非典”危机,点出文章的中心话题:马云有化解并利用危机的超强能力,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4分。答出主要内容给2分,答出中心话题给2分。)

(4):①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勇于面对。在“中国互联网曾经历过一次最严重的危机”的时刻,马云不是选择的放弃,而是积极的面对,我们在学习中遇到苦难,也要去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要消极等待 ②坚持才能看到后天的太阳,中途退出,是无法成功的。马云在互联网中的一直坚持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巧妙而有效果(3)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磨难,我们都要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观点明确给2分,能从文中找到明确的有说服力的论据,给4分,能结合自己的体验给2分。)

12、A(A“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B项“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种好处。C在“一发而不可收”之后加一“拾”字,便变褒为贬。“不可收拾”的含义为无法整顿,不可救药,也形容感情或行动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境地。D此成语常被用错范围,用于形容人的感觉,如上例,其实它是用于行动的。它的含义为因酷爱于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13.B(口碑载道:口碑,比喻群众口头称颂象文字刻在碑上一样;载,充满;道,道路。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惊魂甫定:受惊后心情刚刚安定下来。过庭之训: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14、 D (A前后分句无因果关系,“所以”多余。B“带来……”的语意显然比“开启……变革”重,所以二者应当互换位置。C“了”表已然语气,和表将然的“将”矛盾,不合逻辑,应去掉“了”字。

15. C

解析:A项“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句式杂糅。B项,语序不当,“如何辨别养生真伪”应置于“不仅”前。D项,偷换主语 “纷纷停下车,感受这夏日的冰雪世界”的主语不是“八月飞雪”而是游客。

16、B

解析:这是一个议论性的语段,议论的中心是“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却始终是代表一个时代艺术成就的最强音”。从“它不止是艺术家风格形态的呈现”句的陈述主体、句式和关联词“不止”可见下一句是⑤,以下是具体论述,第④句领起②⑥①句,第③句的“这些辉煌的记忆”承接第①句。

17、参:(6分)

(1)人们对中小学生学习奥数褒贬不一(或:人们对中小学生学习奥数有不同看法)(2分)

(2)[示例一]我反对中小学生学习奥数。首先,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不能揠苗助长,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从学校角度上看,片面强调奥数,会造成学校之间的不正常竞争,违背奥数的本意,使奥数成为应试教育的翻版。(3分)

【参考译文】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朝廷策对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之费用。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到官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对此感觉很方便。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总督石琳下令琼州总兵会同审讯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书中说:“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职守,(你们这样做)必将会压制执法的正气,让办事的人灰心。我应当放弃官职来保全政体,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让州县蒙羞。”当初审讯这场官司时,黄镇中命令甲士一百多人佩刀闯入崖州官署,元淳按着桌案怒叱道:“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务,守备竟敢命令甲士劫持,这是藐视国法。”黄镇中的气焰被震慑下去,急忙命令甲士撤去,最终审判定罪,依法判处黄镇中、余虎有罪。崖州人因此说:“崖州虽有余虎,却敌不过陶公一怒。”总督最终因为元淳性情倔强,就以不认真考查,审理不合实情为由将其治罪,恰好赶上大赦而被免罪。总督又想在对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他,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说道:“我刚上任,便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元淳生活非常节俭,为官时每日只需供应一束韭菜。元淳喜欢结交读书人,常常讲学论道到深夜也不疲倦。元淳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没被允许,最终因积劳成疾而死在官任上。昌化规定的田地数目是四百多顷,但一半沦陷于海中,赋税不到二千,而超额的田赋占到三之一,百姓十分困窘。元淳对超过的田赋做了考核,多次向上级官吏请示,请求免除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此事。乾隆三年,元淳的儿子陶正靖做了御史,上疏把这件事报告了朝廷,最终得到皇上旨意,免除了这些超额的田赋。

文档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河北正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

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①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②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